姜夔的《暗香》《疏影》是一首歌咏( )的词作「子夜吴歌秋歌李白」

2023-09-15 08:35:36 来源:搜狐

#2021生机大会#

作为姜夔的狂热粉,张炎在其《词源•杂论》说:“词之赋梅,惟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别因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被吓到,张炎不至于给自己的偶像姜夔招黑,起码这话是说得相当严谨的。他说“词之赋梅”而不是说“词之咏物”,若是咏物,像苏轼的《水龙吟》咏杨花词,周邦彦的《六丑》咏蔷薇,史达祖的《双双燕》咏燕等等,可横扫千古咏物词坛,毫不逊色。但张炎说咏梅的词,姜夔的《暗香》《疏影》就是天花板,真心没毛病。

《暗香》《疏影》词前,有一篇小序: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辛亥之冬,即公元1191年冬天。姜夔冒雪去拜谒范成大(号石湖居士),住了一个月,范成大便坐不住了,命人拿来纸笔请姜夔替他写作新词并配乐谱,在此背景下,姜夔写下了《暗香》《疏影》二词,范成大很是喜欢(“把玩不已”足以想见范成大对二词的喜爱程度),命他家的歌妓练习并演唱出来,二词音韵和谐哀婉,而林逋《山园小梅》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于是分别命名为《暗香》《疏影》。

范成大曾官拜参知政事,后因病辞职归故乡养老。他本人喜好梅、菊,晚年居石湖时,曾广收梅、菊品种,植于居所,著有《范村梅谱》《范村菊谱》。其实除了《暗香》《疏影》外,范成大还请姜夔替他的《玉梅令》填过词,是真的喜梅成痴,好梅成癖,不然也不至于姜夔填完《暗香》《疏影》后,便开心到把身边的歌妓小红都送给他了。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姜夔《过垂虹》

被张炎誉为咏梅词的天花板,又值得范成大以美人相赠,真的很是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仙品值得如此。顺着扒这两首词如下:

——姜夔【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姜夔【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谈这两首词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词人。姜夔(1155?~1221?),字尧章,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工诗词,擅书法,精音律,虽未曾入仕,却因其人品和才华受到当时名流的推崇,名气甚高。除上文提及的范成大所赠小红外,姜夔还有妻子即萧德藻兄长的女儿萧氏。此外,姜夔年轻时曾游历合肥,在合肥认识一对擅琵琶的姐妹花,并与其中一位相爱,姜夔很多情词,都是写给心口上这道白月光的。比如: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了解了他的合肥情事,我们再来看《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睹物思人,以回忆之笔开篇,“几番”提示时空与心境的不同层次变换。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承前句,引入所忆之“玉人”,此处化贺铸《浣溪沙》“玉人和月摘梅花”句,托出恋人曾不顾天寒地冻与自己在月下赏梅之场景。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何逊,南朝诗人,擅诗文,文与刘孝绰并重于世,诗与谢朓齐名,有《咏早梅》一诗,又有《咏春风》诗,故称“春风词笔”。此处词人以何逊自比,话自己年纪已老(写这两首词时大概36、37岁左右),早已没有早年的才情。前两句写因梅想到曾与昔日恋人同在雪夜赏梅之场景,如今已是物是人非,颓唐之际弥漫出一股哀伤。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陈年往事本可装封在心里,但要怪就怪这梅花,人在席上坐,香从窗外来,惹得人偏偏忆起无边往事,为下片怀人伏笔。

“江国、正寂寂”。想象语,却让人念起来分外沉重,有一种压抑之感。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暗用陆凯折梅送范晔“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诗意,当时词人“所眷者已离合肥他去”,寄与路遥起码还有个能到的地方,惨的是甚至连寄的地方都没有,合肥女子早已不知去向。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爱哭的是酒杯,深刻怀念往事的是红梅,和他无关。可真的和他无关吗?此地无银三百两。翠尊也好,红萼也罢,皆从侧面写出了词人的心情。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记得与恋人携手同游的西湖,千树梅花,明晃晃的,美丽又可爱,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色彩鲜明,给人以希望以美好,这是属于词人和恋人的美景,“长记”只因那是词人人生中虽说不上高光的时刻,却也称得上是幸福的时刻。可如今,“人面不知何处去”,看见梅花,难免悲从中来。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梅花又要再度被吹尽,随之凋落了,什么时候还能再见到梅花?其实是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似乎有希望,但真实写下这句词时,词人心里想来应是明白的,梅花明年依旧会开,但错过的恋人永远不会再回来。表面看似冷静,实则内心早已痛不堪言。

而作为姊妹篇的《疏影》,虽同为咏梅,但侧重点不同,艺术方法上也有很大区别。如《暗香》回忆与现实纵横交错,宛转回环。而《疏影》则正面刻画及象征暗示,多通过用典体现。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摹其形状其貌,苔枝,布满苔藓的古梅枝,缀玉,绿萼梅雪白似玉般镶缀在古梅枝上,树有古意,花甚雅洁。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化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诗意;写梅花高洁,常常寂静开在角落,与竹为伴,孤独感呼之欲出。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用王昭君出塞和亲事典,及化杜甫《咏怀古迹》:“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诗意,以美人喻梅,却不是以美人形貌,而是以王昭君魂魄月夜归来化作梅花。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十五•人日

用寿阳公主梅花妆事典,写梅花开始飘落。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汉武帝故事》曰:初,武帝为太子时,长公主欲以女配帝,时帝尚小,长公主指女问帝曰:“得阿娇好不?”帝曰:“若得阿娇,以金屋贮之。”主大喜,乃以配帝,是曰陈皇后。阿娇,后字也。

—《艺文类聚》卷十六•储宫部•太子妃

以汉武帝金屋藏娇事典,呼吁世人不要像春风那般不懂怜香惜玉,而是要像爱惜美人那般爱惜它。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唐·李肇《唐国史补》:“李舟好事,尝得村舍烟竹,截以为笛,坚如铁石,以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与舟吹之,溜亮逸发。俄有客立于岸,呼舡请载。既至,请笛而吹,甚为精壮,山石可裂,牟平生未尝见。及人破,呼吸盘辟,应指粉碎,客散不知所之。舟著记,疑其蛟龙也”。

—《太平御览》卷五百八十•乐部十八•笛

玉龙,指代笛子。又李白有《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故此处的“玉龙哀曲”指笛曲《梅花落》。承前意,意谓要爱花,勿等梅花飘尽了才怨怪是《梅花落》吹落了梅花。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等到那时,再寻觅梅花,就只有在小窗上的横幅梅花图中才能看到了。

一起来看看众词论家疯狂为二词打call场面吧!(排名不分先后)

姜白石《暗香》赋梅,《疏影》,此数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

—张炎《词源》卷下“意趣”条

(姜夔)落笔得“旧时月下”四字,便欲使千古作者皆出其下。咏梅嫌纯是素色,故用“红萼”字,此谓之破色笔。又恐突然,故先出“翠尊”字配之。说来甚浅,然大家亦不外此。用意之妙。总使人不觉,则烹锻之工也。美成《花犯》云: “人正在、空江烟浪里。”尧章云:“长忆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尧章思路,却是从美成出,而能与之埒,由于用字高,炼句密,泯其来踪去迹矣。

—先著、程洪《词洁辑评》

朱希真之“引魂枝消瘦一如无,但空里疏花数点”,姜石帚之“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一状梅之少,一状梅之多,皆神情超越,不可思议,写生独步也。

—邓廷桢《双砚斋词话》

二词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又如琪树玲珑,金芝布护。

—许昂霄《词综偶评》

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刘熙载《艺概》

稼轩郁勃故情深,白石放旷故情浅;稼轩纵横故才大,白石局促故才小。唯《暗香》、《疏影》二词,寄意题外,包蕴无穷,可与稼轩伯仲。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前半阕言盛时如此,衰时如此;后半阕想其盛时,想其衰时。

—周济《宋四家词选》

案此二曲为千古词人咏梅绝调。以托喻遥深,自成馨逸。其《暗香》一解,凡三字句逗皆为夹协。

—郑文焯 郑校《白石道人歌曲》

关于《暗香》《疏影》二词的主旨,独恨无人作郑笺。历来众说纷说,据学者统计,大概有九种说法:

1.张炎等人之咏梅抒怀说;

2.宋翔凤之批评时政,痛恨偏安说;

3.陈廷焯之发北宋亡国之幽愤而伤南宋朝廷无人说;

4.蒋敦复之暗指南北议和说;

5.周济之感慨时势说;

6.邓廷桢及张惠言之为流落嫔妃所作说;

7.张惠言之前篇沮石湖隐遁,后篇发二帝之愤说;

8.汪瑔等人之记后宫轶事说;

9.夏承焘之合肥情事说。

—郭锋《南宋江湖词派研究》

而你,又pick哪一款呢?[心][心][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