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女编出“丝画人生”

2022-05-30 18:51:20 来源:网络整理

将1厘米宽的竹片分出24甚至48根丝

手工编织成艺术品贾茜萍的获奖作品《连年有余》

如果不是遇见竹编画,年近40岁的苗家女贾茜萍绝不会相信,在她坎坷的人生中会出现这样一抹瑰丽的亮色。凭借一幅纯手工制作的竹编画《连年有余》,2010年12月24日,她获得了广西首届刘三姐民间文艺奖二等奖。而这幅作品曾一度被评审专家们认为是丝织画。看着纤若发丝的纹路和惟妙惟肖的鱼和荷花,谁相信这竟是用大苗山深处的单竹竹篾编织而成的呢?

而更让贾茜萍感觉人生得到升华的,是“有了机会去帮助更多的农民工和下岗姐妹脱贫致富”。2010年6月14日,贾茜萍牵头成立了华融竹编工艺品专业合作社,这是国家林业局和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在广西惟一的扶贫项目,也是广西惟一的竹编画培训基地。

从小爱画画

很多图像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就在一年前,贾茜萍还是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的一名裁缝师傅,靠帮别人缝缝补补维持生计。说起自己的经历,贾茜萍言语里满是辛酸。

贾茜萍出身于融水镇红光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姐妹共有7个。她即将初中毕业时,父亲去世了。虽然她后来考上了中专,但失去了顶梁柱的家庭已无力让她继续上学。

后来的艰难生活和失败婚姻让贾茜萍一度想放弃生命,她曾经好几次站到了悬崖的边上,都是亲情和友情将她拉了回来。

为了自己和儿子的生活,24岁时,贾茜萍曾去砖厂打工。用平板车拉砖,一车砖就是三四百公斤,一旦拉不稳,整车的砖就会砸下来。“第一次拉砖的时候板车倒了,不但人受伤了还挨班长责骂”。那时候还要晒砖,酷暑天,要在炽烈的太阳下晒一整天。身高只有150多厘米的她,用纤弱的身躯在砖厂咬牙干了整整一年。之后,她还摆过地摊、卖过烧烤、开过米粉店,后来又做了裁缝。

虽然生活的路一直走得很艰难,但有一件事情贾茜萍坚持了30多年,那就是画画。“我小的时候非常喜欢画画,还曾经得过全县的奖。”贾茜萍说,也许是家乡山清水秀的风光和丰富的民俗活动给了她最初的美术启蒙,精美的苗族刺绣、百鸟衣、芦笙、斗马……在她的脑海里留下了千姿百态的影像。时隔这么多年后,贾茜萍依然记得她和父亲的一段对话,“我说,爸,我想去学画画。爸笑着说,可以啊,可是你去画画了,家里的牛哪个来放呢?”虽然没能得到系统的绘画培训,但贾茜萍对于画画的热情一直没有减退。只要一有灵感她就会拿起画笔,笔下多是素描的人物和花草。“有些时候画画就是自己心境的体现”。贾茜萍说她曾画过一幅画,是一个长发女子裸身在风雨中站立,非常无助。“这么多年来,一直有很多图像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可是我没有办法将它系统地整理出来”。

痴迷竹编画

50多天织完48根丝的《圣女》

偶然间与竹编画的结缘,使贾茜萍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折。

2009年11月2日,融水县林业局组织全县十多个乡镇的农民工和下岗工人共20人,去四川省青神县的中国竹艺城进行免费的竹编工艺学习。由于原定人员中有一人因脚伤不去了,知道这一消息的贾茜萍被获准参加。在进入竹艺城竹编画精品展厅的那一刻,她被彻底迷住了,“看见竹编画的第一眼,我就喜欢上了,真的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好像我一直想找的表达方式就是它”。在45天的学习里,心灵手巧、悟性极高的贾茜萍备受赞许,竹编大师甚至劝她留下来发展。

从四川回来后,用一把高速钢制作的刀片、一双饱经生活艰辛的手,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贾茜萍开始没日没夜地编织竹编画。

“编制一幅竹编画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贾茜萍说。首先要用刀把竹筒分成1.2厘米左右的竹块,然后将竹块三分之二的竹肚取掉;从剩下的三分之一竹块中留下一毫米的竹篾表层,从这个竹篾表层中再取出4层,然后用刀片刮掉每一层表面的纤维,只留下薄如蝉翼的竹片。这样的竹片两层搭在一起放到书上,还能透过去清晰地看到下面的字迹。在对竹片进行防腐、防霉、防蛀处理及染色后,就可以进行分丝了。一厘米宽的竹片一般可以分成12丝、14丝、16丝、18丝、24丝,甚至48丝。分完丝之后,就可以照着图案编织竹编画了。竹丝越细,编织出来的画就越细腻逼真。

贾茜萍获得刘三姐民间文艺奖的竹编画《连年有余》就是用24丝编织而成的,这是她从四川回来后,用20多天独立摸索完成的第一幅作品,没想到竟然旗开得胜。而她至今为止编过的最为精细的竹编画,莫过于完全用48丝编织而成的《圣女》,完成它用了50多天时间。其间,她每天几乎是除了吃饭和睡觉,就是拿着竹丝在编,而所谓的饭,也不过是早上起床煮的一锅粥和豆腐乳。以致曾经带队去四川学艺的融水县林业局林科所所长杨华强来看望她时,她的儿子说:“阿伯,你快拉我妈出去晒晒太阳吧,她都快发霉了。”

坎坷半生,命运终于为贾茜萍打开了一扇窗。2010年9月,贾茜萍编织的《竹丝桃花》镜画获得了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广西旅游商品铜奖,同年12月20日,她被评为融水县“十佳民间艺人”。

创立合作社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坚持

融水是产竹大县,但目前该县的竹产业只有竹筷、竹签、竹席和竹器等,而加工成字画这么精细的门类还没有。在融水县林业局的扶持下,参加竹编画培训成绩优异的贾茜萍从2009年底开始牵头筹备成立华融竹编工艺品专业合作社。“要让更多的农民工和下岗姐妹找到饭吃”,为了这个国家林业局和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在广西惟一的扶贫项目,贾茜萍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用融水县林业局林科所所长杨华强的话来说:“没有她,这个合作社办不起来。”

2010年6月14日,合作社正式成立,由贾茜萍任理事长和法人代表。25名去四川学艺归来的学员成了合作社的成员。合作社目前实行的是松散管理模式,有了订单,就让社员去完成。“我们走的是精品的路子,要保证质量。完成一幅竹编画要花费一两个月的时间”。目前合作社已编制完成70幅竹编画,每一幅都是精美古朴的手工工艺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由于前期贾茜萍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对竹编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上,好的作品基本上是送到各地去参展,没有对外销售,合作社目前还没有任何收入,社员们平时仍然要靠打工、绣花等来维持生活。在四川学习时,完成整个竹编画制作要用3把钢刀,但为了省成本,每名社员都只能用一把钢刀来完成整个流程。

“从今年开始,我要想办法去找市场。”贾茜萍说,自己还要探索将竹编画与融水特有的蜡染技术、民俗图案结合起来,要与县旅游局联系将合作社作为融水旅游景点之一,并争取进行竹编工艺品的多种经营。

2010年12月26日,从南宁领奖回来后,贾茜萍组织社员召开了一次会议,分享自己与广西其他民间文艺工作者的交流感悟,并结合自己了解到的市场行情对作品进行定价。

“我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做这件事,活了半辈子,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才走到今天。现在突然有了机会去帮助更多的人,不管有多么因难,我一定会坚持下去。”贾茜萍坚定地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