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南澳Ⅰ号”将延长文物打捞时间
近日,笔者在汕头“南澳Ⅰ号”打捞船“南天顺”上获悉,汕头“南澳Ⅰ号”将延长水下文物打捞时间。
按原计划,汕头“南澳Ⅰ号”从4月份恢复打捞后,预期在3个月左右,台风季节到来前完成水下文物打捞工作,但目前,汕头“南澳Ⅰ号”文物打捞的工作仍然在一号和二号舱位,另外已发现的6个舱位只完成了测量、绘图工作,而随着发掘工作的推进,还不排除发现新舱位的可能。
“影响打捞工作进展的主要原因还是天气。”汕头“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队长崔勇一谈及天气就颇感无奈,他告诉笔者,往年4到7月都是水下打捞的最好时机,今年却出现了异常,4月份的时候,东北风刮得很强劲,潜水效率很低,到了5月、6月份,主要还是刮着东北风。近些天来,天气刚刚有所改善,水下考古工作进度也加快了,但是,台风季节又很快就到了。“海底考古是个看天吃饭的活,工作安排要考虑到考古人员和文物的安全。”
对于接下来文物的打捞工作,崔勇表示,由于打捞驳船的租期是到7月份,能否按原来预计在七月初完成船载文物的打捞,现在很难预测,有可能会根据工作进度及时调整计划。
一位水下考古队员告诉笔者,天气是文物打捞工作被迫推延的主因,文物的数量远多于预期也是一个原因,“我们拿开一层文物发现下面还有一层文物,一层层地叠了许多。”该考古队员说,之前他们估计,散落在外围的文物已经很多了,船舱里的文物应该没多少了,可从对一号和二号舱的文物清理来看,舱内文物多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