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风新韵”中破浪前行

2022-12-15 20:49:20 来源:

近来,山西省各级文旅部门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线上线下活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为忻州市级非遗项目静乐古琴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我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古琴是汉族传统拨弦乐器,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有3000多年的历史,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为了让静乐古琴这项濒临失传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在各级领导部门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我创建了静乐县承弦堂古琴工作室,编撰《古琴漆艺》《古琴制作技艺》等书籍;在继承古法制作传统大漆古琴的基础上,从选材、形体、文创等方面进行创新研发,为古琴连通市场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我们开设的公益培训班免费培训古琴爱好者500余人次;打造工坊就业平台,连续5年帮助13名大学生和脱贫户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与此同时,我们创新“非遗+”活态传承的多元化发展思路,积极参加世博会、中博会、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等活动,举办“古韵静乐”承弦堂古琴秀等活动,将古琴文化带入大众视野,走出了一条古风新韵的“非遗+”融合发展之路。

坚定非遗文化自信,首先传承人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匠心,让古琴文化得到更大空间的传承与弘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从创作、传承、服务社会三个方向着手,讲好中国故事、山西故事。

在创作上,我们将坚守“质量是命根、技艺是灵魂、传承是使命”的原则,继续改善大漆古琴的地域施工局限性和季节性限制,使产品在硬度、亮度、润度、工美等方面都有新突破;尝试新材料,设计新的形体,比如开发台骀式、天柱式等新形体的大漆古琴产品;积极研发文创产品,指导学员和徒弟设计制作纸胎漆器花瓶、漆器茶具等文创产品,提升他们的漆艺推光技艺。

传承是每个非遗工作者的使命。在这方面,我们将努力让非遗融入百姓生活,采取校企结合形式,在职业中学开设大漆古琴工作室、工坊,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带动广大青年群体关注和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巩固古琴文化培训阵地,在原有临时培训场所的基础上,增加职业中学和太原市五一广场2个培训基地。

在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非遗服务社会、赋能乡村振兴做出进一步规划。接下来,我们将组建一支由3人至5人组成的古琴弹奏培训队伍,每年走进农村、校园、企业等地开展公益培训;积极走出去参加相关活动,让更多人在了解古琴的同时,宣传家乡的文旅资源。我们将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吸收脱贫户和大学生就近就业,增加其收入,助推乡村振兴。新的工坊、展厅和工作室改扩建后,原来阶段性就业的13名脱贫户和大学生预计可增加到20余名,人均年增收可望从3000元增加到5000元。同时,我们还将研发一批纸胎漆器花瓶、漆器茶具等文创产品,丰富乡村文化和旅游市场,推动传统工艺振兴,进一步带动本地群众就业增收。

(作者系山西忻州静乐古琴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承弦堂古琴工作室创始人。本报驻山西记者郭志清整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