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艺术学院院长姜竹松:以作品展表达对过去40年生活的“致敬”,对未来“悠然”自由创作的向往
人生起伏,风景依旧。6月5日,《匆匆悠然,风景依旧——姜竹松绘画作品展》在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艺术客厅开展。本次展览是他告别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岗位前的个展。早在2017年,姜竹松刚刚担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职务时,曾举办“悠然匆匆”水彩画展。此次“匆匆悠然”与之呼应,既预示着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画家重回跑道延续四十年前梦想的开始。
开展前夕,一个明媚的初夏早晨,在苏州工业园区的一家咖啡店里,记者见到了风度翩翩的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姜竹松。
距离“匆匆悠然,风景依旧——姜竹松绘画作品展”还有三天,话语间,姜竹松对这场展表现得相当重视。他告诉记者,这场个人作品展象征了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节点。选择在来到苏州定居的第40个年头举办这场展,是对过去经历的40年生活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悠然”的自由创作的向往。
姜竹松向记者介绍,展览开头以两张室内场景绘画作为序曲,一张是他学生时期于1983年画的《学生宿舍》,另一张为2014年去芝加哥看望女儿时画的《皜皜的卧室》,两张不同时空场景的“风景”写生并列,展开的是他的当下与过去的对话。
“在选择作品时,有意识的选取了两个部分的作品,一部分是我青年时期的写生作品,一部分是近期得灵感于生活场景里水彩画作品。"姜竹松说。
而本次早期作品展现的“鲜活的生活”,可以清楚的感受到1980年代的时代气息。据悉,姜竹松早期的作品受到现代主义大师的绘画技巧和思考问题的方式的影响,如《山坡上的小路》中自由、抽象的笔法,可以看到抽象艺术大师康定斯基中后期风格的影响。
《瓯江边的小木船》、《节制闸的船码头》里既有野兽派马尔凯的灵动,也有波洛克的洒脱,而《远望海滩》系列中,对鲜艳色彩的捕捉源自莫奈等印象派艺术家对于光与色的敏感。
这些作品展示了姜竹松早期对不同类型绘画技巧的把握,以及艺术家回应艺术史的愿景。
经历时间的沉淀,姜竹松在“人生旅途的风景”里找到了自己的风格。
在近期的作品里,他更倾向于用”隐喻“方式,平和且随意地表达。他对生活中出现的平凡场景和物品背后的意义的思考,无论是探亲与旅行路途中的匆匆风景,还是休息间隙中的静物与感思,都展现了他对生活坦率的认知和更为成熟的艺术观点。
例如《新鲜枇杷上市》《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冷水杯》《皜皜桌上小玩意》《风扇》……他认真的描绘了生活、旅行、探亲间隙中的日常并随笔写上感受,这些文字看似平淡却又饱含情感,将水彩的绘画转换成了记忆和情感的文献,深切而又动容。
记者了解到,因为担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所以平日忙于学校的行政工作,所以总得像”海绵里挤水“一样,抽出休息时间进行创作。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他更容易在日常闲暇的生活里得到感触和灵感。
据姜竹松介绍,《已采样》是在苏城抗疫期间完成的,画的是苏州市民都很熟悉的”核酸采样凭证“,但这张图后面是他对这次苏州抗疫的经历的感悟。
他说:“别看画上就只是几张采样凭证,它们实则体现了苏州这座城对这场’战争’的从容、有序,甚至还能看出苏州人对每一个细节的美的追求。”
“2017年也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那一年我即将担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所以我办了一场叫’悠然匆匆’的个人作品展。”姜竹松对记者说。2022年,在他即将卸任院长一职的这一年,他用一场“匆匆悠然”来致敬过去的岁月。
他说,匆匆过后,更期待悠然的自由,相信未来风景依旧!
(来源:看苏州包佳佳)
展出作品欣赏:
艺术家简介
姜竹松,1962年生于江苏南通,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第三届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委委员,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美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首届江苏省学校美育教指委委员,中国美协会员,江苏省美协理事、水彩艺委会委员,苏州市美协副主席。
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与图像语言,关注“生命”与“自然”的命题,作品涉及绘画、装置和公共艺术创作等。
作品参加九届、十二届全国美展以及国内外重要展览,获第二、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优秀奖、江苏省第五届水彩画展银奖、北美艺术节小幅绘画展金奖等多个奖项,在上海、苏州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览。
出版有《图形设计》、《花语汇——姜竹松水彩画作品集》等著作多部,发表《论视觉传播中形象肖似符号的修辞与意义》等学术论文数十篇,主要作品有《财富》、《生态景象》及苏州独墅湖科教区大型地标性城市景观雕塑《升华》和苏州轨道交通二号线全线车站公共艺术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