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拍卖行看NFT发展现状
在拍卖场上,正常看到国画、油画、雕塑、古董瓷器等实物被拍卖到天价都不会觉得诧异,甚至会觉得物有所值。但当佳士得去年公开竞标一件名为《每一天:第一个5000天》的NFT作品时,全球轰动了。这是Beeple耗时13年完成的一件由5000张图像组成的巨型拼贴画,竞拍全程通过网络进行,在15天的时间里, 最终经353次出价,以6025万美元的落槌价(加佣金6934.6万美元)成交。
大家纷纷好奇什么是NFT,它的价值是什么?同期国内一些拍卖行如华艺国际(上海)等也纷纷跟进NFT的拍卖。根据法国艺术机构Artprice发布的《2021年度艺术市场报告》,可以看到,2021年全球传统拍卖平台上共成交近300件NFT作品,总揽金2.32亿美元,成交率高达88%。
NFT作为数字领域的代币,仅仅是区块链记账系统中的一串数码,其本身没有内在价值,只有赋予其一定价值才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价值体系相联系。除此之外,NFT还突出“非同质”特性,即不可替代性,比如两张人民币只要面额相等,彼此之间便可以替代,但由于每个NFT都具有独特且唯一的标识,所以能达到不可被替代、互换的效果。
追溯NFT艺术品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NFT的萌芽源于2012年的彩色币,但当时的技术水平无法支持该想法的落地。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CryptoPunks的像素头像于2017年上线,收藏者可以免费领取怪诞有趣的NFT头像。之后,有团队开发了游戏加密猫,用户可以对这些NFT猫咪进行发行和交易。无论是像素头像还是NFT猫咪,都已经初步具备艺术特质,被称为NFT艺术品的雏形。到了2020年,艺术市场停摆,画廊和拍卖行等发行和交易艺术品的场所相继停业,这加快了艺术市场“云”的脚步,NFT艺术品在NFT交易平台、拍卖行、艺术品金融等场所大放异彩。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解析,NFT从另一个角度上可以理解为数字艺术品。
实际上,数字艺术品起源于1960年代,但图像传播特性决定了此类作品极其容易复制,因此,确定来源和估价一直是此类作品在市场流通中面临的难题。然而,NFT技术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实物作品,有时会采用焚烧原作的方式来确保区块链“代币”(Token)的唯一性,虽然行为极端,但这是持有者为了保证NFT唯一性做出的牺牲。这种唯一性保证每个NFT绑定的是持有者的某种收藏品,无法被复制,因此天然具备稀缺性。让藏家及艺术家能核实数码艺术品的合法拥有人及真伪。比如说前面提到的拍品《每一天:第一个5000天》由Beeple直接传输给买家,并附有无法伪造的艺术家加密签名和独一无二的区块链识别印记,而且数字交易平台MakersPlace也为这件作品发出NFT认证。
在多重保险的情景下,NFT使数字艺术品收藏成为可能,就像收藏实物绘画、雕塑或概念艺术作品一样。NFT数字藏品的入局让这种新玩法触达传统艺术收藏人群,令艺术圈也不得不开始认真审视这个突然闯入的“局外人”。在迫使艺术市场走向数字化的一年之后,拍卖市场也觉得NFT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尽管有着颠覆传统的不安,但作为一种机制,NFT有足够的潜力改变现有艺术品的所有权建立模式。目前NFT的总市值——包括艺术、游戏、可收藏品等在内的所有种类的已发行非同质化代币,至今已经达到47亿美元。多年来,虚拟艺术一直被创造和谈论。但现在,由于埃隆·马斯克、周杰伦、史蒂夫·青木等名人的认可,它不仅进入了主流,还为数字艺术家和在线收藏家创造了巨大利益。
NFT的颠覆性吸引力,特别是考虑到它有可能解决许多长期存在的权力和信息的不平衡,比如确保了作品的来源、价格的透明,从而降低了欺诈的可能性。而这些不平衡正是当今艺术市场所固守的。在NFT超高的热度面前,市场参与者到底是投资还是投机,似乎是一件很难界定的事情,驱动投资者的可能是“害怕踏空”。如果冷静下来,NFT到底是风口还是泡沫呢?目前,NFT在艺术市场中仍属于一个高科技的“新生儿”,艺术家和收藏者普遍理解和接受它还具有一定难度。收藏家们暂时还不会放弃对实体艺术的热衷,NFT数字艺术超越实物绘画、雕塑的日子或许还十分遥远,所以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克制。不过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的不断学习,NFT艺术市场将迎来规范稳定的发展,艺术家和收藏者都能尽快抓住技术迭代带来的机遇,以应对当今的挑战,让其创造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