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工笔画:一朵在传承中创新的花
大师级人物流芳史册
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品类,它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以达形神兼备的效果。
“梳理四川工笔画的文脉,一个个大师级人物早已流芳史册。”省工笔画学会会长吴绪经告诉记者,在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画家、创立了中国最早的国家画院——翰林图画院的黄荃,就是四川工笔花鸟画最杰出的代表。而到了近代,又有张大千、蒋兆和等大师出现。
时光再往近推移,四川工笔画名家名作辈出——朱理存的 《生命之歌》、尼玛泽仁的《天地间》、张自启的《醉酒戏高俅》、姚思敏的《清音》、李青稞的《西风烈》等作品都在国家级的大展中获得过金、银、铜等奖项,而徐恒瑜、郭汝愚、沈道鸿、叶瑞琨等画家也都对中国画坛产生过重要影响。
不过,近些年来,四川的工笔画作品连提名全国美展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夺得大奖了。“在四川,谁来、又怎样接着将这有着千年历史的工笔画发扬光大?”66岁的吴绪经言语中透着忧虑。
“后备军”不足是隐忧
“工笔画要求十分精细,画一幅作品少说十天半月,多则半年一年,加上当职业画家在还没出名之前可能长期面临清苦的生活,这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吴绪经告诉记者,如今我省工笔画出现后继乏人的现象。
这一现象,从艺术学院招生中得到印证。“现在国画系每年只招10多人,在学院各系中所占比例最少,85%的学生都选择报考数码媒体、环境艺术、工业设计等应用美术专业。”川音美术学院副院长、国画家贺丹晨说,学生毕业后,选择成为职业画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还是进公司从事设计工作。
其实,除了“后备军”不足,工笔画本身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定的问题。“我觉得当前工笔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找不到自己的传统究竟是什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杭春晓认为,传统不仅仅是题材,如画花鸟、山水、人物,而是千年以来,中国画所显现出来的气韵生动的独特气质。“除了笔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
这次画展,省工笔画学会筹备了将近一年。“除了要展现 ‘巴蜀画派’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绘画语言外,更要推动四川国画界与全国画坛的艺术交流,让一些四川画家看看外面的世界。”吴绪经最希望四川画家、特别是年轻画家能注意到以徐累等人为代表的当代新工笔画,为此,省工笔画学会仅为了15张当代工笔画就付出了1.5万元的运费。
“时代在进步,如果只是画,而不进行任何思考与研究,那么很容易止步不前,陷入‘匠人’之境。”吴绪经说。这次带来当代工笔画的画家,有4位博士,6位硕士,都是中央美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翘楚,除了绘画以外,他们都有各自的研究成果。
绘画从审美到审视
在创新当代工笔画专区,画家们描绘都市生活,抒发奇幻遐想,纷纷跳出了传统工笔画的题材。比如郝量的《时间与空间》系列,徐累的《无题》。
在《时间与空间》中,郝量通过一组画面来传达自己对时间与空间的理解:“时间一直在流逝,但空间可以定格,而两者之间又存在某种玄机,这是我想表达的思考。”在郝量的画里,出现了像骷髅这样的在传统国画中几乎从不被表现的东西。
“这幅画看上去很有西方当代绘画的一些感觉,但采用的完全是传统宋画的笔法,作者想在画中传递和探讨人类审美经验的话题。”杭春晓认为,在这些画家笔下,绘画不光是审美的一种对象,更是启发人们反思的东西,绘画已经由视觉样式转化为精神样式,超越了简单的审美意义。
徐累的《无题》,明显可以看出对法国名画《马拉之死》的借鉴,只是作者想传达自己形而上的思考。“如果仔细品味古代优秀作品,能够看出它们中的很多也有这样的精神气质——对时代保持一种静观与审视,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新工笔画才是真正回归和接续了传统。”杭春晓表示。
除了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当代新工笔画的市场表现与国际认可度也颇高。这次展出的15张当代工笔画,每一张的市场价值都在数十万元左右,而其中有一些画家的作品,更被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等知名艺术机构所收藏。
“在北京、上海等地,已经有了画当代工笔画的群体,再加上艺术和学术氛围都比较浓厚,现在发展得很快。”出生于成都、在北京发展的“80后”职业画家郝量说。
业内人士认为,四川的当代工笔画起步较晚,可喜的是目前已出现一些萌芽,一些工笔画家开始对外进行交流、取经。对如何扶持四川工笔画创作发展,杭春晓支招:“可以由政府牵头成立一些基金会,由它们来资助画家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