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明寺将重修石涛墓

2022-06-11 00:13:38 来源:网络整理

记者昨获悉,大明寺将重修石涛墓,整个墓园由一塔一墓一碑一像等组成,这里将成为凭吊“清初四僧”之一石涛和尚最佳处。

石涛氤氲之气孕育扬州八怪

“从石涛,到扬州八怪……这条线再延伸到现代,就要数到齐白石与张大千了。”昨日,大明寺方丈能修大和尚在谷林堂前告诉记者,“齐白石诗说:‘下笔谁叫泣鬼神,二千余年只斯僧。焚香愿下师生拜,昨夜挥毫梦见君。’至于大千,则自称爱石涛、慕石涛、学石涛的。300年一部画史,真不知从何说起……”

那就去平山堂的后山,看看石涛的遗踪吧。荒草萋萋,坟茔已不可寻,不过其画中表现的氤氲之气永在。生发之机,充斥天地,循环流动,如雾如烟。正是这股氤氲之气,孕育了后来的八怪,形成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大奇观。

大明寺北曾立石涛墓塔

据了解,1953年,我市曾于大明寺谷林堂后建石涛和尚纪念塔,以作凭吊。塔阴由李梅阁题文“石涛和尚画,为清初大家,墓在平山堂后,今已无考。爰补此塔,以志景仰。”但纪念塔在文革期间被毁。

1980年,扬州市文管会拨款4000元,筹立石涛和尚墓塔和清代画家莲溪墓塔,经多方收集,在平山乡征集到旧塔四周,并修复齐全。1993年秋,大明寺能修法师立石涛墓塔于楠木厅北侧,同时,立莲溪和尚、能勤大和尚、瑞祥大和尚墓塔于其附近。

重修墓园一幅淡淡山水画

石涛墓到底在何处,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在平山堂左右是可以确定的。

市文联前主席丁家桐在《石涛传》中写道:墓址在平山堂大明寺后。大明寺后多年来为扬州墓地,坟茔累累。石涛墓、汪懋麟墓、莲溪墓均在其中。抗日战争前尚有人确指其所。由于年代久远,至新中国建立后,石涛墓确址已不可寻。今日平山堂后坟茔已全部清理,或迁或平,石涛自画墓门的墓室已不复存在。今日立于平山堂欧阳祠屋后,环视蜀冈风景区北沿,池沼林木,风景如画,其中某处乔木荫翳,生根处当有石涛骸骨。石涛曾绘有“后身”,写自己端坐于大树之中,算是确有先知之明了。

石涛墓园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建有石涛衣冠冢、纪念碑、塑像和纪念墙、石涛名句、经幢等,墓园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山水画。

虽然扬州还有关于石涛“片石山房”、“大涤草堂”遗址,但这里将成为凭吊“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和尚最佳处。 记者 姜涛

【延伸阅读】

石涛笔下的扬州气象万千

清初,石涛往来扬州,晚年又定居扬州卖画16年,诗画中涉及古城风物甚多。

石涛定居扬州之初年,即52岁之癸酉年,作《邗沟雨图》。此图绘雨中之扬州,水墨烘染,六合阴霾,烟云掩映,花树淋漓,极写天涯孤旅之愁。画中阁上有人枯坐,题云:“感时催朽木,疏雨浸邗沟。意与谁同识,书画破我愁。”雨意之美与孤旅之愁恰成对比,使得画面分外生动。

石涛善画扬州阴雨之美,也善画云雾之美。有一幅《云到江南图》,作于大涤草堂,题句有“黄昏不响广陵钟”语,画的是扬州西北郊原景色。图中部有拱形小桥,通人烟稠密村舍,花树一区,颇为雅致,类似清代名闻四方之念四桥,但题句中并未实指。

石涛画扬州,扛鼎之作应属《淮扬洁秋图》,署大涤子。画面乃扬州北湖景色,近处城垣绵延,人烟稠密,中部烟波浩渺,湖光如画;远处冈峦隐约,乃邵伯高邮一带景象。此画题句有88句,七言五言夹杂,约700字,中心为回顾隋唐历史,批判隋炀荒政。图画用笔工细,为赠挚友张山来之作,用“若极”印,不再以和尚身份掩护,回归画人本来面目。

石涛还有一幅《对菊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图中屋宇布置,柴门小楼,平屋数间,庭中花树,门外便桥,与当日小秦淮畔大涤草堂情形无二,可能便是以大涤草堂为粉本的即兴之作。石翁终老扬州,情系扬州,在画作中有诸多流露。遗憾的是,今日扬州已难睹石翁作品真迹,以致知道一点石翁的人,已日渐稀少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