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不应只是艺术家的沙龙
第五届亚洲美术馆馆长论坛昨在南京正式开坛。来自18个国家的80余位美术馆馆长及相关专家,围绕“美术馆的亚洲模式及文化责任”这一主题展开研讨,互相交流、借鉴。虽然各国经济社会情况各异,各家美术馆的生存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来自不同国家的美术馆馆长都有一个共识:美术馆要成为城市访者的必到之处。
江苏对文化的扶持力度真大
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馆长李兴宰是第一次到江苏。他说:看到江苏省美术馆新馆,感觉很豪华,很现代化,是展示江苏文化很好的平台。我所在的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建于30年前,面积很大,但高度只有4米,很多大的美术作品都无缘进馆展览,不像江苏省美术馆新馆,高度达8米。真的很羡慕!
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馆长林田秀树刚到南京,就参观了南京博物院。当他看到这里正在建设新馆,文物复制工作有序展开,由衷地赞叹:“江苏政府对公共文化的扶持力度真大。”当他了解到,漂亮的江苏省美术馆新馆是免费开放时,惊讶不已。他说,免费开放是个好政策,日本的美术馆则是另一番景象。由于近几年经济持续低迷,财政收入下滑,政府拨款日益缩水,导致于上世纪日本经济繁荣时兴建的大量美术馆,遭遇严重的生存危机,有的甚至已经关门。而他所在的东京国立美术馆,虽然3年观众达1000万人,但同样面临资金压力。因为政府制订了一个“五年计划”,要求各家美术馆“过紧日子”,人头费和展览费每年要降低5%,运营费每年要降低15%,而收入则每年要增加1%。他还特别指出,随着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增多,展览的艺术精品保险费用日益增多。他前不久还在呼吁日本政府能为美术馆补贴这项费用。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在中国,新世纪以来,全国各地都兴起了一股美术馆建设热潮,这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过去中国人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当然无心把钱花在文化建设上。如今中国人生活改善了,人们开始讲究生活品位了,政府对文化的大投入是顺应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各国美术馆生存无统一模式
多年前,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质疑:国外的博物馆、美术馆都是免费开放,中国为什么要收费呢?这两年,中国的很多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纷纷对公众免费开放,这给人们一个错觉,似乎美术馆从收费到免费,应是大势所趋,而实际情形却并非如此。
新加坡国立美术馆馆长郭建超介绍:新加坡一共有60家左右美术馆,都属于半官方性质,美术馆的员工薪水和硬件建设都由政府拨款。美术馆自身也在积极筹款,主要对象是私人收藏家和热爱文化的企业家。新加坡美术馆大多收费,门票一般是10个新币(相当于50元人民币)左右。
在日本,尽管法律要求美术馆免费开放,但实际上,因经济状况不佳,美术馆除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外,对成人都要收取1500日元左右的门票。各家美术馆为缓解资金不足问题,都各显神通。林田秀树说,他所在的东京国立现代美术馆,就引入时下日本人喜欢的时装、摄影、动漫等各种新兴产业进入美术馆,以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尤其是青年人。有的民营美术馆,干脆变身“百货店”,否则难以为继,因为政府对民营美术馆并无直接的优惠政策。
作为韩国唯一的国立美术馆,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从建馆起就免费开放。而对大多数韩国美术馆来说,门票都是他们收入的一个重要方面。李兴宰告诉记者:在韩国,民营美术馆数量超过了公立美术馆,他们的资金来源多种多样。除门票收入外,还有民间捐赠,此外还有经营附属餐厅、咖啡厅、美术培训的收入。民营美术馆如果遇到生存困难,可以向政府申请援助,政府会提供诸如运营经费、特展、培养绘画训练师等方面的帮助。
比较而言,中国民营美术馆虽然诞生历史不长,但似乎生存有道。北京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庚介绍:他们得到的国家补贴不到1%,美术馆也不卖门票,但他们却活得很好。他们主要靠开发美术衍生品,仅这一项,今年收入就达100万;还有书籍开发,如美术普及丛书《5分钟读懂一件当代艺术品》,就大受欢迎。
“各国美术馆生存并无统一模式,即使是发达国家,他们的很多美术馆也是收费的。”江苏省美术馆馆长高云认为,收费可以拒绝一些对艺术没有感情的人群,控制人流量,降低管理成本,保护文物;而免费则往往吸引更多的人进入美术馆,对公民进行美术熏陶,让更多的人成为美术爱好者。总之,收费或免费,都是与美术馆的性质定位、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相关的。
美术馆不应只是艺术家的沙龙
“多年来,国内不少美术馆机关化严重,变成了艺术家的沙龙,公众亲近感不强。举办一场展览,开幕式时车水马龙,平日里门可罗雀。我认为,美术馆应该成为城市访者必到的地方,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不仅本地居民熟悉,外国游客哪个不想去呢。美术馆不能仅成为象牙塔式的殿堂,更应是为公众服务、融入城市生活的公共服务场所。”高云的观点得到了所有与会美术馆馆长的呼应。
香港艺术馆馆长邓海超介绍:为了增加美术馆的人气,2007年他们展出了国宝级艺术品《清明上河图》,馆内人流如涌,他们只好限制每人只能在画前逗留4分钟。同时,他们也做了一些新尝试,如展出名牌“路易威登”,引来了很多的人群,也为香港艺术家带来了很多新的灵感。
除重头展览,增加开放时间,也是吸引公众手段之一。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收藏展览部主任皮埃尔·阿平透露:在澳大利亚,一些美术馆为了融入市民生活,增加了夜间开放,给青少年提供欣赏美术作品的机会。美术馆还增加了网上项目,让观众随时下载展品视频。而在韩国,很多年轻人选择在美术馆与朋友约会。李兴宰分析,看电影只有2个小时,而到美术馆可以悠闲自在,放松又高雅。因而受年轻人青睐,成为一种时尚。
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馆工作更细致。据其首席代表罗宾·格罗斯贝克女士说:10年来,他们每年会对观众就展览的认识、评价、建议等问题做4次调查,美术馆再根据他们的具体兴趣,安排展览。她说,这一切就是希望“艺术能融入民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