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笔描绘深圳传奇30年
“都市水墨”系列《窗》
从仅有深圳展览馆一家美术机构,到产生大芬油画村、观澜版画村、创库、22艺术区、3号艺栈等一大批艺术家聚集区,深圳就像一块饱含着能量的磁石,吸引着艺术家们在这里寻找创作的灵感,同时也为深圳的美术事业添砖加瓦……
美术家队伍不断扩大
1984年,一座由著名雕塑家潘鹤创作的《孺子牛》雕塑被放置在当时的深圳市委市政府大院里,此后多年,孺子牛成为深圳精神的象征。而在当时,深圳的艺术创作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30年前,深圳美术创作人才缺少,除了郭炳安、黄菊芬夫妇,还有自学的曾景生外,基本没有专业美术工作者,更没有专业的美术机构,从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陆续有国画家杨沙、王子武、李世南、郭西元、周恺、宋成德;漫画家庄锡龙、王建明;油画家裴建华、田克盛、陈宏新、黄希舜;版画家骆文冠、黄三才;雕塑家滕文金夫妇、陆明、陈洪辉;水彩画家陈希旦、曹建新、陈士修,以及黎楚池、肖焕群等大批富于创业精神的外地美术工作者来到深圳,他们的到来,对深圳特区早期的美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再见吧!小路》闻名全国的四川画家王川。1986年,王川组织了27个画家在人民公园发起深圳第一个现代艺术展“零展”。1990年,他又在深圳博物馆办起了一个融装置、行为和抽象水墨为一体的大型个展“墨点”,把上世纪80年代轰轰烈烈燃遍全国的当代美术思潮,带到了深圳这个新城。
美术精品创作取得突破
尽管众多艺术家南下,为深圳艺术发展注入了活力,但这些艺术家大多并没有完全融入飞速发展的深圳城市生活,仍然延续原来在内地的艺术语言,导致能够深入和细腻反映深圳人生活和思想的精品力作并不多,本土美术精品的创作也不突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创作出有深圳特色的美术精品成为深圳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1992年,董小明调入深圳画院并担任院长,后其加达瓦、梁铨、王立兴、于长江、杨晓洋、富中奇、郑强等中青年画家相继进入深圳画院;同时,以深圳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深圳高级技术职业学院、深圳美术学校等为代表的院校也汇集了一批重要的美术力量,较有影响的有钟曦、邹明、刘子健、潘喜良、关玉良、应天齐、张小纲,以及梁宇、陈湘波、文祯非、张闯、周天涯、王胜利、方小龙等青年画家,他们或是从艺术院校毕业、或从内地来到深圳,使深圳的美术创作队伍得到空前的充实。
董小明来到深圳后,创作了从《辉煌》、《墨荷》到《半亩荷塘》等一系列实验性水墨作品,体现出他在现代水墨画语言方面不懈探索的勇气,而于长江等人合作的史诗般的百米长卷《画说深圳》则犹如一部时代进行曲,叙述着深圳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与此同时,深圳雕塑院,把关注本土雕塑艺术和公共空间艺术确定为两大学术方向,主持了包括《深圳人的一天》、《东门老街系列雕塑》等系列公共艺术项目,这些公共空间雕塑,着眼于本土文化的深层涵义,反映出深圳雕塑家在关注公共空间雕塑艺术所作出的探索和思考。特别是大型公共雕塑《深圳人的一天》的落成,可以说是深圳的移民纪念碑,体现出当代城雕创作的语言转向。这些优秀作品的出现,其丰富多彩的表达都带有明显的“深圳色彩”,宣示着深圳美术创作已经初步具有深圳城市文化特质以及多样的艺术品格。
从“画深圳”到“都市水墨”
2010年6月,董小明的一幅都市水墨作品被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贵宾厅收藏,“都市水墨”这一由深圳提出的美术课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而这一切都源于深圳艺术家和理论家十多年来在这一课题上的孜孜以求。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深圳发展进入第二个十年,深圳的美术事业迎来了一个发展与繁荣的新时期。
城市化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最重大的变革之一。对于中国画而言,城市化过程,改变的不仅仅是它的描绘对象,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中国画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董小明为院长的深圳画院秉承继承、改革、创新传统中国画的艺术宗旨,根据深圳城市文化现实以及中国画发展的现状,通过打造“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的平台,组织国内外的艺术家,以各种新形式的艺术创作来共同探求水墨画在当代都市文化生态中的发展空间,以推动传统水墨走进当代、走向世界,提出并实践了“深圳画家画深圳”、“城市山水画”、“都市水墨”和“设计水墨”等一系列相关学术课题。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今天,这些探索已成为国内外众多艺术家致力于当代中国画革新的共同课题。
批评和史论研究多建树
在美术创作不断丰富的同时,作为深圳美术生态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批评和史论研究方面,30年来,深圳也多有建树。1992年以来,深圳聚集了为数不少的在全国具有影响的美术理论家、批评家,如孙振华、鲁虹、齐凤阁、严善醇等,他们的史论研究、理论批评、策展活动,以其独到的学术品格和研究方式,在全国的美术界理论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具有诸多建树,他们的存在使深圳美术与全国美术界和美术媒体、杂志的联系更加的紧密。
2000年,由齐凤阁担任执行主编的《中国版画》落地深圳,2003年由董小明、广军主编的《中国版画年鉴》落地深圳画院,改变了深圳本土没有专业美术杂志的局面。
新闻链接
建立深圳美协
1984年7月6日,深圳美术家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在桂园路13号市文联会议室召开,全体79名预备会员出席,会议由郭炳安主持,汤洪泰代表筹备组向大会作筹备工作报告,并就第一批会员入会条件和推荐理事候选人的原则作了说明;会议通过了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由汤洪泰、黄三才、郭炳安、黄希舜、侯峰民、陆明、肖铁航、黄菊芬、骆文冠等9人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
国际水墨画双年展
这一展览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画院、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承办的最重要的国际性艺术展事,是当前国内外唯一的以水墨画艺术为题的常设性国际艺术展事。二十多年来举办了六届展览和相应的学术活动,先后推出了“城市山水画”、“都市水墨”、“设计水墨”等具有先导性的概念,并产生了一大批具实验性、前卫性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