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胡问遂行书字帖的畅销本,简体汉字的临习范本,欲写手好字必备帖
前言:
欢迎您来到清雅阁,清雅阁的创办初衷便是以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发扬中国国粹艺术。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搭建艺术交流平台,我们将始终秉持创作优质书画内容的宗旨砥砺前行。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敬请关注、点赞、收藏、分享、转发。您的每一次参与都是我们创作优质内容的强大动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阁原创发布,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
行书书写技法及点画线条变化简述:
书写行书法时,用一笔会完成多个字甚至是整行。在线条的处理上,为了使得一笔写出粗与细间的不同转换效果,我们通常采用中锋与侧锋用笔相结合的方法。所造成的或粗或细的点画显示出了作品轻重变化有致、线条层次丰富,充分展现了动感形质。行书书法作品中点化之间主副笔的虚实运用频繁。线条越粗,墨色的感官效果越重;线条越细,墨色的感官效果越淡。行笔的同时墨在纸上不均匀地摊开,摊开时墨的扩散有一个时间差,用笔的徐急和力量制约着这个时间差,用它来配合一气呵成的笔法,作品就会如音乐般有灵动的旋律。
行书、草书的核心是“变”字,比外呼点画线条的变化,字体结构的变化、章法布局的变化等等。其实归结起来,字体结构好不好,从发根本上说在于能否与点画的特征相适应。楷书的点画是平稳的,楷书的结构也是平稳的。而行书的点画打破了楷书藏锋和回锋的运笔限制,必然是多样的、多变的。所以行书结构也必然打破楷书结构严格的比例限制,必然奇怪生焉,气象万千。
行书不同于楷书严密结体所呈现出来的静态,而由于连笔减画引起的动感所带来的节律变化,故在章法上就要按照字形的自然结体,对纵势横势不同的结体,处理得纵横有度、错落有致,以提高节奏韵味。长短纵横、大小轻重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的对比强烈,有的对比平和,这是两种不同的格调。这与作品的性质和作者的个性、艺术追求有密切关联。一般讲,偏重实用而又端庄的,大小轻重、纵横长短对比要弱而缓和一些,格调较平稳。
胡问遂行书字帖的畅销本欣赏:
书者介绍:
胡问遂1918年生,浙江绍兴人。师从沈尹默。为其入室弟子。曾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上海出版学校和上海市青年宫任书法教师。现为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上海文史馆馆员。书学论文曾入选全国第一、二届书学讨论会。为《辞海》《美术辞典》书法词条撰稿人之一。
古人对书法用笔的技巧及行书的字距简述:
古人云:“书法本于笔、成于墨。笔者墨之师也,墨者笔之充也。”书法被称为笔墨艺术,用墨当然是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善用墨者可以是单一的墨色分出五彩,以黑显白,以灰间黑,浓淡干湿,各具神采。用墨分为浓墨、淡墨、枯墨、润墨、涨墨等等,不同的墨色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明清时期,书家常用浓墨书写正楷、行书,以增其厚重,丰其精神,被后人称之为“馆阁体”。王铎以涨墨之法书写鸿篇巨制,使得作品水墨淋漓、满纸烟云而善用淡墨的董其昌、王文治的书法风格则显得清妙脱俗、轻松潇洒。
一般行书作品的行距要明显大于字距。行距变化不大,字距变化较大。不要把每行字安排成字数一样、长短一样,整齐划一,而应该有长短变化。每个字除了不要上下左右对得很平外,其笔画应该有长短的变化。所谓揖让,即字与字之间不能互相冲突,不允许有笔画重迭、交叉的现象存在。有时为了笔法变化的需要,某一个字需要写得大些,或某一笔向左伸得较长些,这时邻近的字就要写得小一些,让出空档,从而产生揖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