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暴风雨中的情深伉俪

2022-04-27 22:32:04 来源:

皮埃尔·奥古斯特·考特《The Storm》

这幅画是法国画家皮埃尔·奥古斯特·考特(Pierre Auguste Cot,1837年 - 1883年)1880年创作完成的《暴风雨》(法语:La Tempête;英语:The Storm)。画作在沙龙中一经展出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除了被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吸引外,鉴赏者对画作中两位迷人少男少女的身份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由此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猜想。

保尔与维吉尼

Jean Frédéric Schall《Paul et Virginie》

保尔和维吉尼是法国作家贝尔纳丹·圣皮埃尔1788年发行的同名小说《保尔与维吉尼》(Paul et Virginie)的男女主人公。这部作品在当时的法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普及性非常广,特别是男女主人公生活的毛里求斯岛在圣皮埃尔的文字中犹如仙境一样的存在,吸引着当时及后世众多阅读者不断的去实地探寻。而画作《暴风雨》中,鉴赏者虽然无法一窥全景,但暗淡色调中被植被覆盖的群山仿佛契合了小说中的场景,激发了鉴赏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在小说开头部分对少年保尔和维吉尼的描写中,有一个极其动人的场景与画作描绘得几乎完全一致,现摘录如下:

有一天我从山上下来,老远看见维吉妮撩起裙子的后裾遮在头上挡雨,正从园子那头往小屋这边跑来。我还以为只有她一个人呢,于是赶上前去照应她。走近一看,原来裙子底下还裹着保尔。只见维吉妮挽着保尔的胳膊,用裙子把保尔遮挡得严严实实,两个孩子因为一起在自己发明的这把“雨伞”下躲雨,笑得正开心呢。在被风雨吹刮得圆圆鼓鼓的裙裾下面,见到这两张迷人的小脸蛋儿,我不禁联想到合抱在同一个蛋壳里的勒达的孪生儿女。——译者:李恒基

小说中青梅竹马的男女主角最终未能相伴终生,他们在与世俗社会的抗争中双双殒命,最终悲剧收场,极其类似中国文化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的悲情故事也成了众多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源泉,除了猜测中的《暴风雨》外,歌手席琳·迪翁(Celine Dion)就唱过一首同名的歌曲。

达佛涅斯与克洛伊

Baron Francois Gerard《Daphnis and Chloe》

达佛涅斯(Daphnis)和克洛伊(Chloe)是古希腊作家朗戈斯(Longus)小说《达佛涅斯与克洛伊》(Daphnis and Chloe)男女主人公。故事发生在莱斯博斯岛,同样风景迷人的小岛屿。男女主人公都是被牧羊人收养的弃婴。两小无猜的二人在成长中早已情愫暗生,但长大成人后貌美的克洛伊却被一群海盗掠走了。性格软弱的达佛涅斯只得求助神灵,最终在牧神潘的帮助下夺回了心爱的克洛伊,纯真的友情变成炙热的爱情,二人结婚并相伴到老。

这部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巨大,有一种说法《保尔与维吉尼》也是受其启发而创作的。但相较于保尔和维吉尼的悲剧收场,达佛涅斯和克洛伊的爱情虽然历尽艰难,但最终非常圆满地相伴终生。达夫妮斯和克洛伊在西方文化中已经成为恩爱夫妻的象征,常用作称赞情深伉俪。

面对画作《暴风雨》时,鉴赏者很难不被画作中传达出的青春气息与浓情蜜意所感染,把他们与达佛涅斯与克洛伊联系在一起也正是鉴赏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祝福,希望每一个人的爱情都能如画作中一样有一个美好开始,也能如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有一个美满的结束。

Arthur Lemon《The wooing of Daphnis》

说到《暴风雨》,我们就不能不提皮埃尔·奥古斯特·考特另一幅代表作《春光》(Springtime)。《春光》创作于1873年,比《暴风雨》早7年,两幅画选用的是相同的男女主角,早期《春光》的成功也是激发画家创作《暴风雨》的巨大动力。这对姊妹作品最初被一对表亲约翰·沃尔夫和凯瑟琳·罗瑞拉德·沃尔夫收购收藏,但后世经历了多次转手甚至遗失,市面上更是赝品无数,高品质的赝品都能卖出很高的价格。直至1996年,两幅作品才得以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同时展出。

皮埃尔·奥古斯特·考特《Springtime》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