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新版机构标识在东馆重磅发布!特邀艺术家名单同步揭晓
2022年既是上海图书馆建馆70周年,也将成为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开馆之年。在这个承前启后的特殊年份里,2月22日下午,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在新建成的东馆重磅发布新版机构标识(LOGO)和东馆特邀艺术家名单。
上海图书馆
传承老馆标,塑造新形象
澎湃的音乐声中,富有未来感的激光秀将新LOGO带到了发布会现场。新LOGO传承1996年发布的第一代馆标的三角外形,但以更简洁、扁平化的设计,呈现了形似风帆的主视觉图案,表达上海图书馆秉持初心、不惧变革,向大阅读时代启航远征。LOGO中蕴含的多重意象既是对大阅读时代的解读,也是对上海图书馆为通向该时代而施行的“智慧(intelligence)、包容(inclusiveness)、互联(interconnection)”3i转型战略的阐释。
新LOGO左右对称,呈两种深浅不同的蓝色,如飞鸟栖息在被阳光照耀的大树上,寓意上海图书馆将倾力推动本馆与东馆协同发展,兼顾公共阅读推广与专业图情服务,为全年龄段、多样化知识需求人群创设包容性环境。
上海图书馆
在艺术中阅读,在阅读中感受艺术
本次发布会还隆重推出了“东馆特邀艺术家名单”,以及首批馆内艺术品。其中,申凡的作品《往来春秋》,位于东馆中庭大厅地面,这也是读者到达图书馆后开展阅读之旅的起点。这件作品以老旧报纸为创作原型,表现了具象的文字被时光消解后,一幅由段落和句读构成的抽象景象。作者用黑白二色规则地涂抹掉文字内容,仅留下标点符号,表现出书刊中段落结构的形式之美。
两件艺术装置——谷文达的《高山仰止》与郑重宾的《飞石》,位于东馆建筑外。创作《高山仰止》的两块石材取自山东境内,源于儒家故地,艺术家因此将其命名为“儒石”。“儒石”上还裹刻“高山”“仰止”二词,蜿蜒流转,如历史,如文明。《飞石》中的LED屏幕可播放外界景物的实时影像。作为当下的主流信息媒介,电子屏幕正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纸张”,折射出信息传播方式的古今之变。该作品在造型上与东馆主体建筑遥相呼应,置于敞开的室外公共空间,隐喻文明与自然共依共生。
此外,馆内还有多件艺术作品尚待揭晓。“阅读不仅仅是看书,也可以是欣赏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陈超表示,在当今这个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然有对审美的需求。而图书馆作为公共机构,就需要通过引入艺术品等方式,来引领满足广大市民的审美。艺术家申凡在与馆员对谈中也提到:艺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阅读也是;艺术是世界的镜像,阅读亦然。在艺术中阅读、在阅读中感受艺术,既是世界级城市图书馆的应尽之责,也是大阅读时代下阅读连接万物的应有之举。
文字/摄影:曹之光
编辑:王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