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埭村的风景——记李秀勤教授
李秀勤 黄土地的图腾
“我是石,我和石头一样感知大地的温度。我是木,我和树木一样在身体上刻画时间。我是竹,我的骨节与竹节相同感受着风和空。我是炭,我知道我的生命终将化为炭,却无以知晓是否真的有来生。所以,我不能不属于大地,因为,我来自那个地方。”每每想到李秀勤老师的这首诗,总让我有一种悲壮的感觉,也总会促使我去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
李秀勤老师是我中国美术学院的同事、雕塑系教授,在美院大家都习惯称她“大侠”。大侠写这样的诗似乎也是十分的相配相称的。可当你见到她本人,你会吃惊:一个个头绝对算得上小巧的女性,其内心究竟蕴藏着什么能让她写出如此厚重悲壮的诗?
几天前,我又一次走进了李秀勤的工作室。工作室位于杭州龙坞茶镇的长埭村,那里四周都是绿油油的茶园,安静宁静,是休闲喝茶的好去处,也是艺术创作的好地方。李老师在此已工作生活了十余个年头,在这里,村民们都知道有个做雕塑的女老师。因为,自从入住长埭村后,她的工作室就向村民开放,随时欢迎村民参观。不仅如此,她和同为美院教师的先生几乎每年暑假都义务为村里的孩子举办书法、绘画班,后来在美院读书的女儿也加入了这个义务的教师队伍。多年的坚持,村里的孩子几乎都在工作室或村里的文化礼堂接受过书画艺术的基本熏陶。这不仅让她感到很开心,而且村民们也将李老师当作了村民的一员,他们在接送孩子时,时不时的会带来自家种的蔬菜水果。如今,当你进入长埭村,你无论向那个村民打听李老师的工作室,大家都会热情地给你指路。长埭村也因李秀勤和其他艺术家的进驻,艺术成了这里的金名片。
十几年前,刚入住长埭村不久,李老师在她的工作室举办了一个名为“能量传递”的展览,那是雕塑系、书法系教师、学生和长埭村儿童共同参与的艺术作品展,展名还由长埭村儿童书写。在这里,大师与儿童相遇,书法与雕塑融合,传统与当代结合,可以看出李老师对教学、对创作的不断探索。展览不大,但吸引了不少同行,王冬龄老师不仅参与了展览,还给予了高度评价。不仅如此,她还将“能量传递”的理念传递到了美国纽约SalisburySchool,又一次在工作室举办了“能量传递”展览,美院的教师与美国学生、长埭村的孩子共同参与。自此,“能量传递”成了其工作室的品牌。这样的展名,这样的形式,这样的内容,其初心不言而喻,她想把艺术的能量、中国文化的能量,一代代传递下去,一次次传播开来。同时,她还在雕塑系开设了一门《书法·雕塑——以书法为媒介的雕塑形态研究》必修课,她希望通过雕塑的媒介传递中国语言文字的力量,这也是一种文化自信。
在杭州人可美术馆,她举办了几次个展,主题都与杭州社会问题相关,特别是关于盲人的主题,用雕塑的质感表达凹凸不平的盲文,希望盲人通过触摸盲文接触社会、感知社会。这一主题她从1993年的“触觉·凹凸”展开始,一直关注着盲人孩子们的成长,“生命的成长”、“寻找成长的故事”是她一直挥之不去的情结,这一主题,她一做就是20多年,作品在国内外多地展出,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也让艺术家们深思艺术对于社会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的作用和影响。
其实,作为艺术家,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无论是大高个还是小个子,特别是对在雕塑这个领域耕耘了几十年的李老师来说,作品是她最好的代言。由粗犷厚重的石头和木头编织而成的《家园》,展示结构的力量和魅力,收藏在浙江大学的图书馆内;由火车的节奏感受呼吸的力量和震撼,用金属、木头、玻璃和火山石打造而成的《道口基石》收藏在长白山延吉国际雕塑公园;展示火山爆发岩浆流动的形态和大地的温度,由三四十吨甚至六十吨重的八块巨石和铜雕琢而成的《开启秘密》,收藏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表达生死秩序和生命魅力,由石头雕刻而成的《生命之旅》群雕收藏于上海国际雕塑公园;《林风眠与吴冠中》、《王元化先生》等铸铜塑像,她倾注了自己对先生们的情感,刀刀见真心,斧斧显真情,收藏在先生们的家乡;她说她喜欢剪刀,于是用许多剪刀创作了一个具有传统水墨画风味的作品,以表达自己的心绪;……李老师的作品很多很多,毕竟,从大学毕业直接风风火火走上讲台,如今虽已告别讲坛,仍专注在工作室劳作。几十年的探索,几十年的积累,每一件作品都是心血的凝结,都是情感的表达。我以为雕塑这个行业,面对的材料,面对的主题,面对的表达方式,本身就有一种厚重感、历史感和悲壮感。
站在李老师的作品前,你无法想象,这是一位女性艺术家的创造!我没有见过她创作时的样子,但看过她创作时的照片。虽然,在巨石面前,在延伸的枕木面前,在闪闪发光的金属面前,李老师显得有些渺小,但正因为渺小,才显得可贵、显得不易。如果没有内心迸发出来的无限激情,怎么能面对如此坚硬的材料?如果没有对艺术对社会的责任担当,怎么能有如此强大的创造力?
在长埭村的游步道起点处,我看到了李老师的作品,那是她2017年捐给村里的金属焊接作品,表达了对大地的敬畏和对劳作的颂扬。在她的工作室内外陈列着许多大大小小的作品,这些作品,与李老师一样,已经融入了长埭村的血脉,长在了村民们的心中,成为长埭村一道独特的风景。如今,她正在酝酿这些作品的何去何从。她说,艺术作品是社会的公器,应该让它回归社会。敬佩同为女性又有如此博大胸怀的李秀勤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