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作雅赋时代新韵,笔墨高歌生命张力 ——论徐建新“荷作”的艺术魅力
徐建新,江苏常州市人,1985年研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友画院副秘书长、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会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客座教授、香港文联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孔子美术馆签约艺术家,作品多次入选中外国际绘画艺术展。
赏读徐建新先生的“荷花”作品,总能于其对比鲜明的笔墨构成、造型张扬的荷叶莲瓣中,更能在其充满动感的荷塘世界,彰显现代审美特征的前卫艺术实践中,看到一位时代画家透过其作品传递给观众的艺术诉说和心灵映照。
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草木、山川而立言,其所呈现的是其主观生命的情调与客观自然景物的交融渗透,成就天地元气往来流溢,人的精神世界与宇宙大道共情共鸣的“灵境”。
徐建新先生不断地打破传统花鸟的构成样式,融入现代工艺美术的绘画语言,试图透过画面线条的变化、色彩的烘托、水墨的渲染,带给我们全新样式的视觉体验和现代造型形象的审美感受。
《“蟹满荷塘芦花飘”之一》水墨 纸本设色 240X600cm 2020年
《“蟹满荷塘”系列》 纸本 水墨设色。180X97cm 2020年
众所周知,自然世界总是处在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运动当中。然而,高超的绘画艺术,虽为静止定格的平面,却能描绘动者、表述生命、描写精神。
笔者第一次看到徐建新先生的绘画,之所以感动莫名,首要原因当属其画作中对自然运动情状那无处不在的描绘与表现。如其《“菏风莲韵”之一》,此作线条绮错、水墨淋漓而茎枝恣意生长、横溢斜出;以水驭墨、心手相印而墨色纷呈,荷叶如随风而舞,莲花似张扬盛放,莲蓬饱满而丰硕。整个画面,带给读者的完全是一种枝叶芃芃、葳蕤繁盛的荷塘生命动感。
读他的画,我们看到的不单是视觉上呈现给我们的扁平画面,更多的是通过画家笔墨艺术语言的综合营构,与观者的精神世界建立共振的情感律动。
另如《“菏风莲韵”之二》,读者看到的不再是画面中客观呈现的单一样式,而是春天“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少女般羞涩,夏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似的昂扬与热烈,还有秋天“红衣落尽渚莲愁”的无尽萧瑟,更是冬季荷塘“荷尽已无擎雨盖”的生命终结与轮回。
再如那幅竖式《“菏风莲韵”之十》中,画面黑白之间看似单一的墨色变化,却也能让笔者体会到历尽风雨洗礼的“荷”,“风蒲猎猎小池塘,过荷花满院香”一样绽放出其生命的新高度。
《“荷风莲韵”系列》(四条屏) 纸本 水墨设色 240X220cm 2020年
《“荷风莲韵”系列之二》纸本 水墨设色 240X200cm 2020年
《“荷风墨韵”系列:春寒》 水墨 纸本设色 97X180cm 2020年
《“荷风墨韵”系列:秋梦》 水墨 纸本设色 97X180cm 2020年
在徐建新先生的荷花艺术世界里,之所以能从其客观刻画的“荷花”第一现状中,能与画家的精神建立联系,并看到其艺术所表达的“荷花”第二现状、第三现状、第四现状……甚至于看到自然“荷”的完整生命历程。究其根本,是画家主观个人深入自然的核心,并以其生命情调的直感与自然世界共呼吸,与“荷”的世界共同变化。进而在领悟自然创作的“精神的物质化”中,体会到了艺术创作“物质的精神化”灵魂本质的艺术造像表现。
当然,徐建新先生画作的动人之处,还在于其汲取“工艺美术”等其他艺术的画面形式和构成语言方面的大胆选择,及所呈现出的对时代审美敏锐洞察力。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曾言:“笔墨当随时代”,一个时代的绘画当有一个时代鲜明的历史烙痕,如上古之简淡、盛唐之壮丽。当代的绘画艺术也只有呈现当代的审美趋向和需求,才能彰显其艺术形貌的价值。如徐先生所绘荷花,弥漫天际的昂扬生长,也正是时代精神的艺术承载了。
以其重彩团扇作品《“菏风莲韵”之五》为例,画面强调荷花的 “主角”位置,以“满构”的布排,突出其视觉冲击效果。无论是那幅赭色为主色调,呈现荷叶密密实实效果的作品;抑或是另外几幅以水墨造型荷花,以亮蓝色、深绿色为背景的团扇作品,所形成鲜明对比的构图安排,都可见画家极富现代审美意识的精心组织与构建。
《“荷风墨韵”系列之二》 水墨 纸本设色 97X90cm 2020年
《“荷风墨韵”系列之一》 水墨 纸本设色 97X90cm 2020年
在徐建新先生的“荷作”中,我们能体会到现代审美艺术元素构成的重要因素,还在于其富于设计理念的画面精准雕琢和抽象图案的浓缩表达。如其水墨《“荷风莲韵”之四》中,画面莲茎、荷叶、花朵的开合聚散、交织穿插的精心营构,墨色在水的调和中由白及灰、由灰及黑的精湛表现等。还有其重彩扇面及重彩整张“荷花”作品中,在看似蓝色或者绿色的背景中,还有细微的色阶变化处理,再加上随意洒落的白粉点缀,不仅增加了画面丰富的语言构成,也使得其绘画极具装饰性的同时,更能彰显其艺术价值。
徐建新先生的绘画能引起观众精神共鸣的因素,还在于他在表现现代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渴求和对比夸张的现代设计理念中,又抓住了对国人骨子里对传统文化美好、吉祥画面寓意的追求,并给予了一定的关注。
如其重彩画作《蟹满荷塘》等作品,画家在吸收西画印象派对纯粹视觉感受形式的画面强调同时,又联系传统国画花鸟折枝绘画的基本表现手法,以画面造型、光影、色彩等形式造成对比的强烈视觉冲击,来反映绘画的主题和画家的主观情感表达。因此,我们读这样的画作,能于其留白高光的“荷花”印象塑造和色彩斑驳的背景衬托中,感受到画面中充斥的浓烈的情感激发。
《蟹满荷塘》从画面内质而言,“荷”与“蟹”也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拥有很多美好的情感寄托,是国人对渔猎、牧耕丰收的期盼和欣喜,是对社会繁荣昌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反映。
《“菏风莲韵”圆系列之二》纸本 水墨重彩 69X69cm 2020年
《“菏风莲韵”圆系列之三》纸本 水墨重彩 69X69cm 2020年
《“菏风莲韵”圆系列之四》纸本 水墨重彩 69X69cm 2020年
《“菏风莲韵”圆系列之一》纸本 水墨重彩 69X69cm 2020年
以此观之,徐建新的重彩花鸟画既符合传统花鸟本质上“寓兴”精神,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不仅具有较强的抒情性,也更体现了画家在对传统水墨绘画的突破与革新,对国画艺术审美本质的沿革乃至尊崇。
晚唐诗人李商隐诗作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中国的绘画艺术总是在与时俱进的时代沿革中,推陈出新走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迈进了一个又一个巅峰。在打破程式化桎梏的枷锁束缚上,又保持了“正本清源”审美精神的血脉传承。这种艺术发展过程中去除陈滓,植根时代主题的艺术流变,体现在徐建清先生的绘画中尤为鲜明。
时间进入新世纪,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工业化、信息化强大的今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对艺术形式的审美需求,也不再停留在千年以前古人的旧眼光中。李白曾有诗云:“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就绘画而言,其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依然是历久弥新、坚守初心。既有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典型东方气质的坚守,又有撷取西方绘画技法的现代别致审美情趣。在古与今、中与西的调和中,赋予其“荷作”新的时代韵味,以融会贯通的笔墨技法张力讴歌天地之伟力、自然之绮丽。我想这才是徐建新先生透过“荷花”表象,向我们倾诉的艺术精神追求。
责编:李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