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跨界艺术家傅榆翔:艺术之路需不断颠覆建构
图为《诗意的虫洞·傅榆翔雕塑作品集》内页。受访者供图
新年伊始,《诗意的虫洞·傅榆翔雕塑作品集》由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作为国际跨界艺术家傅榆翔的首本雕塑专辑,该书集合了其从事雕塑艺术10年来的代表性作品与国内外交流的学术文献纪实。8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傅榆翔回顾36年从艺之路谈到,对标世界前沿人文艺术,艺术家不能固化思维,应以更开放、更包容、更自信的姿态,不断颠覆并建构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
1963年出生于重庆的傅榆翔身兼多艺,油画、雕塑、写诗、书法、策展……严格意义上说,《诗意的虫洞·傅榆翔雕塑作品集》是其第17本个人专辑,此前作品多为诗集、油画等。
2010年,傅榆翔开始雕塑创作。十年间,《移民外星人》《凤凰鹿》《青狮白象》《后山海经》等系列富有人文思考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令傅榆翔在国际上声名大噪。“可以说,这是我从事雕塑10年的一次梳理和总结。”傅榆翔介绍,《诗意的虫洞·傅榆翔雕塑作品集》以310幅图片集中展示了76件原创雕塑作品,书中将每件雕塑作品的材质、规格、创作年份都进行了标注,并全方位展现了雕塑作品的完整细节。
图为傅榆翔与作品《腾跃》雕塑合影。受访者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罗列了傅榆翔雕塑作品的国家版权局知识产权专利证书。傅榆翔介绍,艺术家与科学家相似,凡是领先、超前、原创的发明创造都需要“被保护”。自2015年首次将作品申请专利,至今傅榆翔已拥有23项作品登记证书。他说,在国际交流中,“原创”一词颇受重视。可喜的是当前民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艺术家们也开始用各种实际行动保护自身原创作品。
傅榆翔的雕塑作品,更多地被业内评定为“学术建构向城市公共人文艺术的转换”,在当代成为人们出行观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向度连接着城市的历史文脉与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坐落在重庆两江新区龙兴御临河畔的“青狮”“白象”两尊巨型公共雕塑为例,该作品荣获中国《雕塑》第22届雕塑论坛“最佳公共艺术奖”,其创作灵感源于清代“青狮白象锁大江”的传说,意为牢牢锁住财富与吉祥。二尊雕塑隔河守望,相映成趣的同时,也勾连起人们对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集体记忆。
“艺术是塑造时代和城市人文,对城市未来成长价值最直观生动的软实力。”傅榆翔认为,城市发展离不开文化艺术的支撑,文化艺术既可以陶冶市民的心灵世界,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也有助于凝聚一座城市的建设力量。
傅榆翔提到,当今中国雕塑家中有不少人具有人类情怀与未来意识,但在城市公共艺术领域,我们还需以更开放、更包容、更自信的态度,建构自己独特的城市语言,不能一味强调传统与过去,而需在不断创新中寻找21世纪的文化形态与艺术图像多元融合。在追求表达艺术唯美的同时,思考作品与城市、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让艺术图像更好地与市民生活融合。
在国际交流方面,傅榆翔作品已参加过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学术展览,并在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展出。傅榆翔告诉记者,2021年5月,他将再次携雕塑作品“漂洋过海”参加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并将在西班牙毕加索博物馆开启作品全球巡展的第六站。
“我还在不断地重新建构和探寻自己。”谈及未来,傅榆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