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闪!2020年,共时上海和柏林的一次“间有小憩”

2020-11-12 20:16:21 来源:刘海粟美术馆
2020年11月8日,周日。中国上海,12℃-20℃,晴。刘海粟美术馆。德国柏林,6℃-11℃,晴。HAUNT艺术空间。

刘海粟美术馆序厅内,写着“间有小憩!快闪!”硕大标题的背景板前人头攒动。美术馆地面上,规则摆放着一片由66个长26公分,宽35公分的白色塑料盒所组成的长方形矩阵。其中36个盒子里罗列了诸如干枯的植物、锡箔纸、白纱布、瓷泥、瓷砖、黄色透明皂、粉红色海绵、中国纸、铜圈、树皮、炭条等日常物品。这是由中国艺术家康青、高珊和周胤辰与德国艺术家葛星(Stella Geppert)、文妮尔(Nicole Wendel)和温斯雅(Saskia Wendland)以每人设置六种艺术创作材料的方式在上海和柏林同时呈现,并邀请两地公众和这些材料进行互动的一次艺术快闪活动。矩阵正上方,小型吊臂相机以全俯视角度将采集到的现场传递到线上平台。同时,在柏林的HAUNT艺术空间里,另一只相机的镜头下则展现着内容和形态完全一致的盒子矩阵。线上平台中,伴随时间的流逝和公众的参与,并列的双屏实时传送上海和柏林两地现场不断变化中的“材料地图”。

快闪展海报。图片来源:Franziska Stübgen

刘海粟美术馆“盒子矩阵”。图片来源:Marc Mehanni

刘海粟美术馆里的公众仔细阅读互动说明。图片来源:郭斌

刘海粟美术馆里的公众参与互动。图片来源:郭斌

刘海粟美术馆里的公众参与互动。图片来源:郭斌

刘海粟美术馆里的公众参与互动。图片来源:郭斌

刘海粟美术馆里参与互动的小朋友。图片来源:郭斌

公众参与创作之后的材料细节。图片来源:郭斌

公众参与创作之后的材料细节。图片来源:郭斌

刘海粟美术馆(左)和柏林HAUNT艺术空间(右)里变化的盒子矩阵。图片来源: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


由刘海粟美术馆和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联合主办的中德交流项目“间有小憩--一项关于艺术创作过程中时间和时间性的研究”原定于2020年11月8日在刘海粟美术馆开幕。“间有小憩”的逻辑由一个短暂的停留时间切入哲学思考。这个短暂时间的临时性、瞬时性和共时性,都可能在外界不同力量的影响下而转化为感知上的延缓、拉长甚至扭曲。在历时一年不间断的创作交流和哲学探讨中,来自上海的杨俊蕾和来自柏林的戴伊芮(Iris Dankemeyer)两位哲学家以持续的思想交锋,赋予和“时”“间”“小”“憩”四个字极为丰富细腻而深入浅出的观测视角和分析维度,也不断向六位艺术家们的创作对话提供动力源泉。受疫情影响,在德国艺术家造访和作品运抵方案都无法实现的情况下,项目团队没有放弃,而是在不断地沟通和协调中,将展览转型为由两国艺术家通过跨境连线并邀请公众介入创作的方式,去共同探讨在自然时差之外又叠加特殊时态的条件下,如何观测时间和时间性的一次快闪艺术项目。根据近日德国疫情政策,原定前往现场的柏林观众无法亲自进入HAUNT艺术空间,方案再次紧急调整为由公众远程通过电话方式指挥艺术家协助互动。看似不断妥协的结果,恰恰是在2020年的社会语境之下,由主办方、策展人、艺术家和哲学家们共同激发出的一种全新的应对姿态和学术思考。邀请双边公众参与这次和艺术家创作材料互动,期冀能够坚持以艺术创作来联接上海和柏林的公众,并映射生命共同体所面向的共享、共情和共融。

德国艺术家文妮尔、温斯雅和葛星在柏林快闪展现场,2020年11月8日。图片来源:Birgit Kaulfuss

德国柏林HAUNT艺术空间快闪展现场,2020年11月8日。图片来源:Birgit Kaulfuss


下午3点整,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文化领事郝立夫(Oliver Hartmann)先生和策展人张婷女士共同走向摆放在盒子矩阵边单列的两只白盒,打开盒盖,展现出盒中的互动说明和乳胶手套,并邀请现场的观众开启和66个盒子中的艺术创作材料进行互动。而另一边的柏林时间上午8点整,德国艺术家们的手机铃声如约响起。短短的一个半小时,来自各个年龄段的近百位上海观众热烈而踊跃地参与和材料互动的环节当中,材料、色彩、肌理、结构等等,不断在公众的奇思妙想中碰撞出全新的视觉质感,66个盒子里的景观一次次被刷新。和上海公众的热烈反应相对,柏林现场的三位艺术家们始终处于静谧的繁忙之中。接受电话指令,在不断相互沟通和验证确认之下,66个盒子里的景观同样处于变化和翻新当中。在热烈和静谧的两种繁忙之间,令人感到动容的一次跨文化的“公共艺术介入”远程交流活动圆满实施。

德国艺术家文妮尔、温斯雅和葛星在柏林快闪展现场工作,2020年11月8日。图片来源:Birgit Kaulfuss

德国艺术家文妮尔、温斯雅和葛星在柏林快闪展现场工作,2020年11月8日。图片来源:Birgit Kaulfuss


互动环节结束之后,刘海粟美术馆联合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邀请艺术家、策展人、哲学家和公众席地而坐,进行现场分享和交流环节。在策展人张婷的主持之下,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阮竣和文化领事郝立夫(Oliver Hartmann)先生分别代表主办方感谢所有支持现场活动的公众,同时艺术家、哲学家和公众也积极进行了真诚的分享和交流,分析和阐释互动环节中的各种行为和美学逻辑,并深化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社会美育行动纲领。“间有小憩--不同世界的时间表达”快闪活动是一次“序曲”般的开场。主办方期待明年的春天,能够在刘海粟美术馆再次迎来所有参加这次快闪活动的公众,并将快闪活动的记录集体呈现在“间有小憩--一项关于艺术创作过程中时间和时间性的研究”的大型展览当中。

刘海粟美术馆的现场交流。图片来源:郭斌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阮竣和公众现场交流。图片来源:郭斌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文化领事郝立夫和公众现场交流。图片来源:郭斌

艺术家康青和公众现场交流。图片来源:刘海粟美术馆

艺术家高珊和公众现场交流。图片来源:刘海粟美术馆

艺术家周胤辰和公众现场交流。图片来源:郭斌

策展人张婷和公众现场交流。图片来源:郭斌

哲学家杨俊蕾和公众现场交流。图片来源:郭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