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美术馆现场见闻:限流比例上调开放区域扩大
随着北京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今日美术馆迎来了更多观众。“致敬传统——当代纸艺术作品巡展”目前正在今日美术馆的一号馆展出,包括徐冰、邱志杰在内的58位艺术家通过120余件不同形态的艺术作品,呈现纸艺术的千变万化。
7月20日,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降为三级后,首都的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艺术场所的开放范围、防控措施进行了相应调整:按照国家常态化防控的总体要求,在广泛使用北京健康宝登记验码的前提下,按50%限流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外场所。
部分博物馆扩大了开放范围,并由限流30%上调为50%。故宫博物院于21日起按照预约、限流、错峰的原则,有序开放珍宝馆、钟表馆等室内展厅。
7月21日,在北京东城区丰富胡同9号,被称为“丹柿小院”的老舍纪念馆,在前期只开放户外院子的基础上,又开放了实物展厅、生平展厅等室内展厅。游客们不仅能欣赏老舍夫妇栽种的两棵柿子树,还能走进展厅,慢慢品读这位“人民艺术家”的生平和风采。
“纪念馆的最大承载量是300人,二级响应时每天限制预约量为80人,现在降级后调整为150人。但基于防疫考虑,游客预约分为五个时段,每个时段人数上限为30人。”老舍纪念馆业务主管何婷说。
在位于海淀区五塔寺村24号的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郭豹向记者介绍,降级后博物馆每天预约量由200人调整为700人。首个开放日,来预约参观的大多是参加完高考、中考的学生。6个室内展厅开放了一半。观察一段时间后,将逐步开放所有室内展厅,开展青少年拓片动手实践项目和沙画表演等。
在“限流”上调的同时,各馆的疫情防控工作并没有放松。记者在老舍纪念馆入口处看到入馆流程依然非常严格,游客出示健康码,接受体温检测及登记信息……同时,老舍纪念馆为进馆参观游览的游客提供了手部消毒液和消毒湿纸巾,用微信扫码讲解服务代替人工讲解,减少不必要的接触。
来自内蒙古赤峰的张女士边听手机讲解边看实物介绍。“电子讲解更安全,也让我能够深入地了解文物。”张女士说。
在记者探访的多家美术馆、博物馆,不论是开馆前、闭馆后,还是白天工作时间,都有工作人员对开放区域进行消杀保障。入口处及公共区域,提供酒精喷雾、手部消毒液、消毒纸巾。
随着北京跨省游的放开,以及首都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娱乐场所的有序恢复开放,本周北京及周边出游、出行、参观的预订率逐渐上升。
多个博物馆、美术馆相继发布开展讯息,迎接更多观众的到来。除了《妙合神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1420:从南京到北京》《紧急中的沉思》等展览正在展出之外,《伊丽莎白·佩顿:练习》《光/谱 鲍勃·迪伦艺术大展》《萨尔瓦多·达利超现实主义的记忆》等展览即将开展,首都将迎来今年以来文化活动相继开放的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