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下的感性和冷幽默
懂美
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加速扩张,不断攀升的数字令人倍感心痛。在这面前,艺术行业似乎也成为了压力倍增的存在。
Murat A
kyol 《COVID-19》
下面就请跟着小印来了解下,疫情面前,艺术家们是如何用艺术打动你的?
为了让你待在家,艺术家们操碎了心
来自巴黎的视觉艺术家 Pierre Brault 使用半透明的有机玻璃,创造了疫情期间的一抹亮色。相信所有人看到日影照射下不断变化的彩色倒影时,都会感叹这颜色变换的美丽。
细看之下,倒映出来的字样居然会从 STAY HOME(待在家里),随着时间的转变,逐渐变成 STAY SAFE(保持安全)。
由 Pierre Brault 设计的立体装置,会随着太阳东升西落的有序轨迹变幻出不同的字样。由于太阳直射角度的不断变化,实现日光影响下彩色投影的动态变形。
在最新的装置作品中,地球??与爱心?代替了LOVE中的缺少的字母O。
Pierre Brault 希望当人们看到这看似美丽的艺术装置时,会想起那些用生命在冒险的医学界。
///
Anastasia Bekker 是一位来自 俄罗斯的艺术家,极为痴迷于字母。所有的词汇到了她的手中,都变成了与花卉或其他可爱素材结合而成“花体字 ”。
请待在家中!
人们很乐意订购她的字母作品,摆在家中,无疑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面对疫情,她也并没有停止对美的追求、未辜负粉丝对她的喜爱。她绘制了多幅有关疫情的标语,这些简单而直接的话语,更像是一种警示。
保持安全!
警示之余, Anastasia Bekker不忘这样鼓励大家:
放轻松~
好的事情总会发生啦!
尽管面对的事情并不理想,但我们的生活总会好起来的。??
///
伊朗插画家 Alireza Karimi Moghaddam 身为重度 梵高爱好者,一直用插画形式将梵高融入现代社会中,仿佛梵高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
“对我来说,梵高不仅是一位画家和天才艺术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不再只是一个悲伤、沮丧的模特,而是爱、人性和利他主义的象征。我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宣传它的,与主流的传统观点相悖,我更倾向让一个不同的梵高,成为每个人心中的梵高。”
疫情期间,大画家梵高也无法幸免,戴上了口罩。那么,换做是梵高,又会怎么做呢?
—— 当然是待在家里啦!
并且,我们心爱的画家梵高,一定会趁此机会创作出许多灵感爆棚的画作。何不好好地待在家中,将这段时间利用起来呢?
即使再无聊,也一定要待在家里!
我们也诚笃地相信,梵高,这个心善的艺术天才如果活在2020年,一定会对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医护工作者,表达自己的最真挚的感谢。
天才已去,灵魂不灭。
////
意大利插画师 Ale Giorgini 一贯喜爱几何图案与丰富的色彩,寥寥几笔,趣味横生。以绘制电影海报闻名的他在疫情期间绘制了《Quarantena 系列》,人物挤在五颜六色的房间里宅,可谓是一部《疫情宅家指南》。
《Quarantena 系列》看似简单,实则满满的都是小细节。
吃披萨、打游戏、撸猫、做瑜伽……你能读懂几幅画?
还敢不戴口罩?艺术家这样提醒你
摄影师 Max Siedentopf 为疫情创作了最新的摄影作品
《如何在致命病毒下生存 》。
确诊人数不断攀升,德国接头戴口罩的人还是寥寥无几。 Max Siedentopf 将各种日常用品替代口罩拍摄作品,其中不乏荒诞效果。呼吁人们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借此讽刺大部分国家及地区物资的短缺。
也许是契诃夫笔下“装在套子里的人”,又仿佛看到了米歇尔·波利曼斯的画中人。
各种限制级物品上阵也没在怕的。
下面这张图是不是过于熟悉……不信你没看中国新闻!
Max Siedentopf 的平日创作稍显猎奇向,可以前往一看。
///
都知道英国女王是妥妥的色彩控一枚,一向喜欢将单色一丝不苟地搭配全身,十分优雅。
当意大利艺术家 Andrea Cerspi 为女王“恶搞”上五颜六色的口罩时,许多人甚至以为这是最新新闻,而图中全是真实存在的女王的日常装扮 —— 毕竟,这也太像女王的风格了啊。
Andrea Cerspi 为这组作品取名为《GOD SAVE THE QUEEN(天佑女王)》。女王大人不愧是女王大人,连口罩都能集齐彩虹色。
国女王在最新的演讲中这样说:
“尽管我们可能还要忍受更多的苦难,但是美好的日子终将会回来的:我们将再次与朋友在一起;我们将再次与家人相聚;我们将会重逢。”别急,我们终将重逢。
/// 意大利果然是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国度,看 Villa Borghese 花园中的名人雕塑就知道了。
意大利艺术家 Federico Pestilli 为邦多纳、帕拉迪欧、彼特拉克、但丁等艺术大咖纷纷带上口罩。
冷冰的雕塑带上口罩,似乎加重了氛围中的动荡与不安,也令人们更加正视这场疫情。
也许并不需要市长的怒吼,大咖们的带货能力还是max的。
越美丽越致命,说的可能是病毒
因“月球博物馆”而闻名的英国装置艺术家Luke Jerram可谓是“跨界专家”,从2004年便开始创作 Glass Microbiology 玻璃微生物学系列作品,对象即为对人类造成极大破坏性的病毒。
“艺术品被制造的本意,是帮助向公众传播病毒的形式。”
他的作品严谨而专业,具有极高的可研究性,早已 被科学界认可,甚至还上过不少医学杂志。
Luke Jerram 最新创作的《冠状病毒 – COVID-19》 直径23厘米,比实际病毒大200万倍。“这是对科学家和医疗团队的致敬,他们与世界各地共同致力于减缓病毒的传播。”
Luke Jerram 还会将玻璃病毒所得收入全部捐献给无国界医生 MSF,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应对疫情。
/// Mike Winkelmann 又名 Beeple,说是业界大神也不为过,每天坚持创作一幅科幻海报,已经坚持了 第14年, 4700多天,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疫情当然无法阻止他的创作,反而为他提供了无数题材与灵感。
PERFECT ENEMY / 完美的敌人
HUMANITY v. CORONAVIRUS / 人类对抗冠状病毒
OMNIPRESENT / 无处不在
VIRUS-FREE UTOPIA / 没有病毒的乌托邦城市
别怕,我们还有春天、爱与希望
现年83岁的英国国宝级艺术家 David Hockney 为人们送去这份令人动容的慰藉:使用iPad 绘图,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春天景色,名为《Do remember they can’t cancel the spring》。
老爷子早已在诺曼底的工作室内自我隔离,有心爱的狗狗Ruby和新春的陪伴,并不孤单。他这样为全世界的人们打气:
"No matter what yesterday was like, birds always start the new day with a song(不论昨日如何,鸟儿都会以歌声开启新的一天)!"
记住,没有人能抹去春天。
///阿尔贝斯山脉中最著名的山峰 —— 海拔4478米的瑞士马特洪峰第一次被“点亮”。
由于瑞士地区人多地少,人口密集度较大,风险极高。为了使人们提高警惕,为也鼓励大家同舟共济,采尔马特小镇内,灯光艺术家 Gerry Hofstetter 用灯光在高峰中映出所有人都可以看到的字句与符号:待在家中、希望、爱心、瑞士国旗。
“点亮马特洪峰”活动每日直播,预计4月19日停止。人们看到祖国的地标上映出这样的字句,一定会感动非常吧。
希望世界早日挺过难关。
///纽约艺术家 Dude with sign 总是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街头,举着一块百年不变的硬(破)纸板,一本正经地抗议一些令人感同身受的小事,比如 去看演唱会别再一口气发一百个朋友圈刷屏、薯片袋里的空气是不是太多了、我觉得你家狗并不需要另开一个社交账户……
这一回 Seth 小哥就收敛了很多,内容也十分发人深省:
谢谢你们,医生、护士和所有工作人员
守望相助
///艺术家 Franco Rivolli 在欧洲最先进的医院 帕帕乔瓦尼第二十二医院(Papa Giovanni XXII Hospital )的墙上创作了最新的涂鸦,感激与鼓励勇敢无畏的医护人员们。
Jenny Xia的画中充满希望:即使身穿厚厚的防护服,我们也要在河边相约,采这个春天的第一束花。
Jenny Xia《Meet me by the river 》
Giulia Rosa《Love in 2020》
No more than ever think WE not ME.
这一刻,我们应该思考“我们”而非“自己”。
全球范围内的疫情面前,艺术并非无用。 它以自己独特的力量,带来每个人都需要的、精神上的抚慰。对艺术的需求是源源不断的,这些被记录下的当下瞬间,将缅怀放大,也能更好地帮助人们审视现实。
疫情会早日结束
我们也终会等到摘下口罩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