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mary
编辑 | 卡特瓦勒

艺术家 Daniel于1980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于2003年从纽约柯柏联盟学院毕业,并获得艺术学士学位。 天生色弱的他,只能辨别几百种颜色,而我们一般人是可以辨别上百万种颜色的,现在他和妻子还有两个儿子一起居住在美国的纽约市。

在Daniel只能辨别的几百种颜色中,还有很多颜色都是相近色,尽管这样,色弱也没有阻碍他走艺术家的道路,凭借着Daniel对艺术以及建筑学的热爱,他顺利的考上了艺术院校,并在毕业以后成为了一名艺术家。

时至如今,Daniel身边的很多人都没有发现他的眼睛有色弱,但是如果当大家知道这件事之后,再去看Daniel的作品,才会感慨到,哦!原来Daniel的大部分作品中真的很少会运用到色彩,大部分作品都是白色混灰色。

不知道是因为月球、外太空、建筑学等等这些主题很少和色彩有关,还是Daniel仅仅是单纯的非常喜欢这些主题,总之在他的作品中,这些主题频繁的出现。

之后,在有着200年历史的,以复制欧洲标志性作品而闻名的法国工作室中,艺术家Daniel收集和扫描了来自巴黎卢浮宫、雅典卫城博物馆、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和圣伯多禄锁链堂的雕塑、半身像和中楣的模具。

早年间,艺术家丹尼尔重新设想了一些在巴黎公认的古典时代雕塑,比如他在一系列复制品上镶嵌了浅色水晶: 米罗的“v nus de milo”和米开朗基罗的“moses”的头部,手臂和躯干。

“蓝方解石侵蚀摩西”(2019年)
蓝方解石和水晶
1023 / 8 x 467 / 8 x 493 / 16英寸。
制作出几乎完全一样的复制品,然后用火山灰,蓝色方解石,亚硒酸盐,石英和玫瑰石英,雕刻出标志性的结晶。

“蓝色方解石侵蚀米洛的维纳斯”(2019)
蓝色方解石和水晶
851 / 16 x 235 / 8 x 259 / 16英寸,约330磅

“蓝色方解石侵蚀米洛的维纳斯”(2019)
蓝色方解石和水晶
851 / 16 x 235 / 8 x 259 / 16英寸,约330磅

丹尼尔 · 阿舍姆(daniel arsham)
《米洛岛的蓝方解石侵蚀维纳斯》
(blue calcite insulted venus of milo,2019)
蓝方解石和水晶
851 / 16 x 235 / 8 x 259 / 16英寸,大约330磅
“利用古典和古代物品,在作品体系实验了某些符号的永恒性。”

不得不说, 每个艺术家的作品灵感来源多多少少都和童年的经历有关系。

1992年8月,当飓风来袭时,12岁的Daniel被父母藏在了一个加固的衣柜中,当飓风停止,昔日的家园也不在了。

变成一片废墟后的家园,在小小的Daniel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而这一切都体现在了Daniel日后的作品中。

在Dior2020春夏时装周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写着Daniel Arsham名字的粉色“沙漠”和“残破”的秀场装置带给人们的心灵冲击。

以及在上海昊美术馆的 「现在在现」(Perpetual Present)可以说是Daniel Arsham首次在亚洲美术馆展出的系列。

这次的展出主题也是围绕 “虚构考古”的概念,1000年后我们周遭的世界,Daniel从他的角度阐述给你。

不仅如此,艺术家Daniel还游走于建筑学与表演艺术的世界里。

建筑在Daniel的工作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在Daniel的作品当中,一直充斥着极简又矛盾的风格,也因此混淆了我们对空间的和形式的期望。

在他的作品中,每一个雕塑都以不同程度腐烂的状态被呈现,比如被侵蚀的墙壁等等。

"Welcome to the future" 2015 (局部)
“这件作品灵感来源于发展所带来的问题,起初我想在迈阿密重现挖掘工作,但是在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建筑中,他们不会让你在博物馆的地板中挖一个洞。于是我堆成了一堆成千上万的物体,虽然这种安排与原有的作品产生了相反的效果。但是在我看来,这些物品都已经被忽视了,它们好像是现实生活中的废弃品,就像是考古,往往人类会把过去的文化抛弃,我认为这就是过去和现在之间一种奇怪又尖锐的联系。”
—— Daniel Arsham

最后我们就用Daniel常说过的一句话最为结束语吧~ “If the goals you are reaching for don’t scare you, they aren’t big enoug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