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礼有节丨专门画鬼怪的插画师,作品卖出上千万
离经叛道的80后
---
中国自古以来从不缺志怪小说,
从记录上古神话传说的《山海经》,
到描绘狐妖与人缱绻之恋的《聊斋志异》,
它们与《搜神记》、《封神演义》被并列为
“中国四大志怪小说”。
除此之外,
汉代的《异闻记》、唐代的《酉阳杂俎》……
其光怪陆离与荒诞不经同样让人为之着迷。
相较于层出不穷的志怪小说,
流传下的怪力乱神类的画作却是少之又少。
就算是引无数学者探究的《骷髅幻戏图》,
对其知晓的人却着实不多。
提起中国传统画,
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多是
花鸟虫鱼或侍女贵妇,
这些元素早已被默认为传统画的“标配”。
而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
80后艺术家郝量
却跳出这个既定的框架,
在传统画中甚少出现的“死亡、骷髅”,
却是他作品的主题。
这种大胆颠覆,
说是离经叛道也不为过。
他的作品充满着
奇幻迷离的色彩及志怪气息,,
扑面而来的诡异、神秘感,
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小清新式诡异
---
郝量绘于2012—2013年的长卷作品《云记》,
乍眼看来不过是幅色彩清淡的画作,
大片大片的浅绿色穿插着淡粉色,
给人一种小清新的错觉。
但定眼细看,才惊觉其森然可怖。
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
一本正经做着实验的“人”,
原来是一具干枯的骷髅。
实验管道置于河流中央,
河水最终流向何处,
让人不禁猜测,
是附近的村庄,还是遥远的大海,
细想之下倍感不安。
来到画面的左边,
可以看到两个同样遮挡严实的活人,
手上的铁铲,地上拱起的土堆,
昭示着他们在掩盖着什么秘密。
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与举止诡异的人物,
形成强烈的对比。
郝量的《云记》有着扎实、异于常人的画工,
而他所展现出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
更让人惊喜、折服。
偏爱骷髅
---
爱看志怪小说的郝量,
对于骷髅郝量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
早在大学毕业之际,
他创作的第一套系列作品:《移用解剖学》,
便直白地描绘了人体骨骼、器官,
画面刺激又生猛。
与《移用解剖学》、《云记》的大胆直接不同,
郝量在名为《毒浮屠》的作品中反其道而行之。
画中人物露出的手与半张脸
为正常肉体,
而隐藏于锦衣华袍下的躯体,
却是根根分明的白骨。
白骨与肉体,
本该对立的两面,
却出现在同一人身上。
在虚虚实实中,
生与死的界限都变得模糊起来。
除《云记》外,
郝量的其它画作,
一经亮相,大放异彩。
在2018年的拍卖会上,
郝量的重彩绘画《壳》,
从260万起拍,
最终以1452万港元的成交。
不仅刷新个人纪录,
也成为首位价格突破千万的中国“80后”艺术家。
灵感的源泉:传统文化
---
创作出一幅又一幅惊艳众人的骷髅画后,
郝量却并不满足于继续如此直接的表现方式,
开始尝试含蓄的表达,
并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
之后的长卷作品《潇湘八景》,
他耗费三年时光创作、打磨。
给予其灵感的并非流传千古的名画,
而是来自明代的散文游记《徐霞客游记》,
在威尼斯双年展上,
这幅《潇湘八景》再次引起轰动。
“水墨画当代性探索需要根植于水墨画本体
在画面中运用更多符号化的语言形式
赋予水、花、人、石更深的寓意
努力寻找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的契和点”。
无论是直白大胆的“骷髅画”,
还是含蓄传统的“风景画”,
郝量始终不变的是,
坚持用传统水墨去表现。
当被问起是否有想过画油画或丙烯画
他坚定的回应:“没有”。
郝量所坚持的不仅仅是一种绘画方式,
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信任与坚守。
在多年的绘画实践里,
他最希望的就是找到一条
中国文化隐性的现代性之路,
激活古今之间的联接。
“传统国画自有其价值所在,
但一个时代应该有它独特的东西。”
有礼有节是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美学,缔造新国风良品的文教品牌,专注于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方式的融合,通过旗下生活文教、节庆礼品等产品体系,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场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