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灵遁者:让艺术回归艺术,勇敢去表达

2019-08-28 12:00:50 来源:灵遁者文化

让艺术回归艺术

——灵遁者

艺术表达不具有严格的逻辑性,所以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观点,其实是不可说的。但对于我们而言,对于整个人类历史而言,谈到艺术,我们总能有很多回忆,甚至让人肃然起敬。

我永远不能像冷军那样画写实油画,因为我毫无素描基础,也无系统学习。我也不能说我天生就能像毕加索,赵无极那样画画。但我确实好像知道如何去表达我内心的想法。比绘画技法我连学过画的孩子都不如,但比创造力,我谁也不服。

莫奈《日出》

我永远不缺素材,信手粘来,下笔就有。而且我心中无畏,什么都敢画,什么都勇于起尝试。就如我写作一样,我不给自己设限。因为我深深的知道,所有艺术形式都是为了突破肉体,解放思维,达到精神上的无限自由。从文学史到绘画史,再到音乐史,你去慢慢品味,一定有我说的这个观点。

绘画一开始只能是孩子般壁画,然后是写实,然后过渡到印象派。不再注重细节刻画,线条和框架不再那么拘束,只注重整体感受。再过渡,一直到抽象艺术发展……人们在进行不同形式上的艺术拓展,为了得到更加彻底的自由体验。

可是我的标题为什么要写《让艺术回归艺术》?回答这个问题,是极难的,就像我开头说的,艺术不是逻辑性的东西。但艺术是有血有肉的,是很深刻的,所以我们必须回答这种深刻性。

赵无极作品。

艺术性的深刻性,来源是人的深刻性,人的有血有肉,我想这点大家不会反驳。倘若用马克思的观点来说,艺术性也是社会性的表现。但对于艺术创作者而言,艺术首先属于个人,而不属于群体。只是艺术家本人是群体中的人。那么就简单了,艺术只是表达想法的形式和媒介。记住这句话,虽然很官方,不带有感情,但我必须这样说。艺术是表达想法,而不是观点和观念。观念是有正反和对错一说的,但想法没有正反一说。而且各种观念一直随时代在变,但人们表达想法的冲动从未停止。观念一定是一种想法,但不是所有想法都可以称之为观念,这就是它们的区别。

赵无极作品

所以一切表达想法的线条都可以是艺术。但失去独特性和唯一性的艺术会被人过滤,也会被历史遗忘。就像我们每家每户用的胶带,尼龙绳,塑料杯子……你能说这些工艺制品不美吗?美是美,也很实用,但我们不认为这是艺术。

就说说一卷胶带,所能引起的思想共鸣,带来的视觉和自由联想,实在是不足以被铭记。那么问题来了,同一种环境下,同一种规则下经过系统学习毕业的画家,画出的作品就会有这种“流水线”性的视觉冲击。我永远不希望画家去追求冷军式的极致。我不否认冷军式艺术的难度和高度,我是欣赏的,是有敬佩之情的。

当所有人在追求“一种”画风的时候,这是一种艺术悲哀。让艺术回归艺术,是让艺术表达具有无限性,去大胆的挥洒,不给自己留后路。

灵遁者油画《云巅》

你能从一个画家的画作中,或者从一个作家的文学作品中识别出他的画风或者文学风格,说明这个画或家作家的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日趋成熟,一定达到很高的境界了。这种境界可以用“匠心”来形容,绝对是需要时间去打磨,才能形成的风格。

但这不是最高的境界,最高的境界是去“匠心”化。所以对于我而言,不要形成固定“风格”要成为一种毕生追求。你自己要不断从内打破自己的风格,进行无限探索式创新。就像毕加索说:“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但我画了一辈子才画得像个孩子。”毕加索一生不光在绘画方面不断打破自己的风格,他还尝试了很多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比如版画,陶瓷,舞美,雕塑……同样是伟大艺术家的达芬奇,也是多才多艺。艺术是想法的表达,那么回归想法表达就不该是拘泥的。你能表达的更彻底,那么必然将引起巨大共鸣。艺术甚至和科学也是相互影响的,只是科学表达想法的形式,追求逻辑上的完整性和客观性。这样来说的话“科学”是艺术表达的一种。爱因斯坦超级喜欢音乐,他说:“想象力大于知识。”

灵遁者油画《上帝视角》

一个敏感的人,你可要好好思索这句话的深意。知识是什么?必然是概念和逻辑的堆叠,而想象力则不是。概念和逻辑其实就是一种规则和方向。1加1等于2,就是这种概念导向结果,你我都接受了这种系统培训。但有少部分人,接受了这种必要的培训后,依然可以打破导向,发现更有意思的东西。这就是爱因斯坦为什么那么牛,普通人不会去想着“追光”。光那么快,“追光”的人不傻吗?

上面提到了,你能把艺术表达的更彻底,必然能引起巨大共鸣。但很多读者这时候会问了:“很多抽象画根本看不懂画了什么?”看都看不懂,还怎么引起共鸣?比如说去看赵无极的画,很多人会看的一头雾水。

我来这样给你讲,艺术家对于艺术家的欣赏,来源于“他画的我画不了。”一定是这样的。比如前面放个石膏像,你让美院毕业的学生去画,大家的水平其实不相上下,不可能差的距离非常大。那么谁会敬佩谁?因为大家都是半斤八两。这时候冷军跳出来了,你能画成我这样吗?很多画画的看了,呀!这么牛,我画不了,佩服。

有一些人的画,你无从下笔去模仿,就比如说赵无极和毕加索的一些抽象画,你是无法下笔的。连他们自己都无法再画一幅一样的。我自己就是这样的,前段时间画了一幅《云巅》,我开始知道我要画个什么。但我怎么用色,怎么安排,都具有随意性。是开始画的时候,看着画面,来安排结构的。

灵遁者油画《自画像》

一开始没有草稿,直接上色,大面积刷……最后画完之后,我连步骤都不记得。再比如有一些流体画,你怎么去临摹?我想这也是毕加索和赵无极画作被争相收藏的原因吧。他具有唯一性和难以复制性,就是所谓的“艺术价值的稀有性”。

但不要过分强调这种艺术的唯一性,唯一性大多数时候是好的。但不是绝对的。因为有些抽象画你不懂他表达了什么,作者本人可能也在表达无意识。当这种“无意识”的画面不“美”的时候,我也不认为它是艺术。

这样解释并不形象,我这样来说,你大概更能懂。把每一幅画,当作“美餐”,能认识是什么自然是好的。比如西红柿炒鸡蛋,猪头,回锅肉啥的。不认识的怎么办?这种就叫“大锅烩”吧,主要是去闻“味道”。在艺术上你可以把“味道”理解为“感受”,你感受到他是“美”的,那就不要去追究具体画了什么,具体画了什么不重要。总之可能是色彩美,可能是空间美,可能是线条美……

达芬奇《蒙娜丽莎》

很多绘画朋友留言,问我你是怎么构思的。其实上面就回答了,我悲伤的时候,我会想怎么去表达悲伤;我高兴的时候,会去想怎么表达快乐……大脑中有了情绪之后,素材就在你的人生经历中,随意索取,信手粘来。

我把我的画作也在短视频分享,有评论说:“这画功起码有10年以上的训练。”我看了是开心的,但也是心虚的。实打实地说,连1年以上的系统训练都没有。我也努力去画别人能看懂的正常画,但我发现反而画得很拘泥,无论是造型,还是构图都差强人意。还是喜欢随心所欲的画。

画画是技法和想法的结合,那么技法自然重要。但要记住,你学好技法之后,一定不要将自己禁锢在“技法”之中,而是应该拿着“技法”这个工具,走向更远,更无人涉猎的地方。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写明让艺术回归艺术,而不是说让艺术回归技法!

摘自独立学者,艺术家,作家灵遁者散文作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