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记忆”第三季第六期探访石桥头村 大鹏古村落文脉相传
石桥头村袁氏宗祠。通讯员肖更浩陈顼颢摄
【深圳商报讯】(记者聂灿通讯员肖更浩黄文霞)近日,“深圳记忆”第三季第六期探访明清村落——石桥头村。石桥头村位于大鹏街道布新社区,南有布新新屋园村,东北有水贝村。村落始建于明朝,在蜿蜒美丽的王母河西侧。
深圳图书馆“深圳记忆”项目自2014年末正式启动,旨在保存城市记忆,传承城市文化,通过采访征集、拍摄纪录片、举办展览、建设数据库等形式,加大地方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力度。
袁培昌是石桥头村民,退休前曾在教育系统和政府部门任职,此次,他应石桥头村村长郭锦辉之邀,向探访组讲述古村的点滴过往。他介绍说:“石桥头村在大鹏地区算是比较大的村,比较知名的是村里的舞麒麟,有两个麒麟,一个是成人舞的,另一个是小孩子舞的,舞麒麟同时还有俗称四门的拳术表演,还有对章(对打),具有力量感和观赏性,全套传统套路一直传承至今。”
“石桥头村的石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桥。”袁培昌带领探访组走到村口,指向路旁依然坚固的几块大石头说道:“村里水道密布,长流不息,在村民们常常路过的溪口,会有供人行走的石头,被间隔而整齐地码成一条,过桥要一个个跨过,就是现在常看到的‘跳岩’模样。”袁培昌回忆,小时候他常常在这里玩耍,尤其是夏天,摸小鱼小虾,尽情玩乐。玩过之后,再到村中“一咸一甜”的两口水井中去挑水。
古村落不可忽略的是它的宗族源流,石桥头村也不例外,世居村民主要有袁姓,为汉族,使用大鹏方言。明朝从罗湖村迁至此地。此外还有郭姓、李姓、郑姓、欧姓等。
大鹏新区地情、历史学者吴启鹏介绍说,在深圳提起袁氏,比较为人熟知为罗湖袁氏,“他们渊源自河南汝阳,祖先迁到江西赣州府信丰县龙川乡。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有个袁姓先人,自龙川乡竹子园宦游岭南,因喜爱岭南秀丽的山水,就在东莞温塘居住下来,成为东莞袁氏的一世祖。到了十二世祖袁愚(号彦安),专志读书却屡考不中,干脆以隐居为乐,明洪武初年,他从温塘向东南而来,于罗湖立村,成为罗湖村袁氏的开基之祖。”
村长郭锦辉表示,据考证,今天大鹏的石桥头村袁氏,就是罗湖村袁氏的分支。
除了自然资源,在石桥头村,文脉依然代代相传。袁氏宗祠始建于清朝,重修于2014年,面积约180平方米。三开间两进一天井,砖木结构,正门上方有“袁氏宗祠”石匾,在外还有几处历史遗存:伯公祠,位于袁氏宗祠旁,始建于21世纪初,墙面由红砖砌成,琉璃瓦顶,村民一般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前去祭拜。村中有培远书室,为村中子弟接受教育的学堂。该学堂由袁氏第26世祖荣公(1823-1919)所建。培远书室以“学之、习之、慎之”三之为核心理念,教育一方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