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画派的当代性

2022-06-27 11:32:17 来源:网络整理

“长安画派”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兴起于西北地区的一个中国画流派。20世纪40年代.赵望云迁居西安.传播向艺.相继收黄胄、方济众、徐庶之等人为徒,奔走于西部苍茫之地绘画写生,使陕西乃至中国的绘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面孔。建国后又吸收了石鲁、何海霞、康师尧等人,形成了以赵望云、石鲁为核心的画家群体。在赵望云、石鲁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口号引导下.经过十年艰辛耕耘,创作了一大批气势磅礴、雄浑厚重,具有浓郁西部特色和强烈时代精神的经典之作。l961年进京展出,轰动了北京,震撼了整个中国画坛,被美术界称为“长安画派”.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长安画派”注重对中国画的时代特色与现代风格的探索,重视当代生活与革命题材的表现.“初步摈弃了近现代以西方古典绘画原理及准则改造国画和评判国画的做法,重视了从题材到技法的民族化选择,并吸收了民间美术的表现方法和古代中国绘画的笔墨趣味”,创造了以地域性特色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内容的.将社会主义革命内容与民族气派、传统特色有机融合的“新中国画”,并发掘开拓西北画风与黄土高原绘画题材。“长安画派”将中国画传统笔墨的形式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与尝试,将革命时代的现实特征与艺术家的人生理想、西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相结合,并转换为一种审美上的崇高与大气,表达了一种西部情结和黄土高原的文化积淀与当代情怀,成为新时代中国画的代表。它与“岭南画派”、“江苏画派”等绘画流派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中国绘画地域风格波澜壮阔的篇章,成为建国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内容与民族气派、传统特色有机融合和创新中国画的新境界、新形式最为成功的范例。

“长安画派”之后.赵振川、王西京、崔振宽、杨晓阳、江文湛、陈国勇等一大批活跃于陕西画坛的中青年画家,他们继承和发扬了“长安画派”的优良传统,立足黄土,扎根生活,反映现实,凭借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乡土风情,以新的审美情怀和语言方式,构成了鲜明的艺术风貌,使新时期的中国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产生现代性的转变。独秀一方同时他们继续以地域性题材绘画为主,表现生活、表现黄土地上的人民和黄土风貌,他们出色的成绩使“长安画派” 的精神和创作思想在新时期得以延续,使“长安画派”的优良传统得到了新的阐释.更多地承载了当代的意义.也更加突显了西部美术的地域文化特点。

一、“长安画派”的当代性

l、发展性

由于“长安画派”产生于20世纪后半叶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使它具有了区别于以前的中国画流派的显著特点,即宽容的、变化的和不断发展的特点。“长安画派”的画家为了民族精神的追求,打起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大旗,但是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在“两手”之中他们更侧重的是革命历史生活和火热的社会主义现实生活晚年的石鲁、赵望云、方济众等才开始不同程度地关照到了艺术家个人的内心生活,才不同程度地回归到了文人画传统之中。“长安画派”之后的画家们基本是在“传统”和“生活”之间各有侧重地在进行创作,如王子武、王有政、郭全忠等侧重于对生活情趣的描绘。区别于前辈画家的只是他们更多借用了学院派的手法去阐释他们对“生活”的认识,而马云、江文湛、王金岭、张振学、赵振川等则更侧重于从文人画及民间绘画中去研究“传统”的继承和对自我生活的阐述。另外还有既有生活追求又有传统笔墨功夫的崔振宽、罗平安、张立柱等,他们则更看重绘画语素的创新和对绘画构成的重新解构,可见“长安画派”的这种思想具有宽容变化和不断发展的特点,形成了丰厚、多彩、百花齐放的长安画坛,这是“长安画派”区别于其它画派最大的特色。

2、抗疫性

乡土情结是陕西乡土地域的一种文化心理现象,它至少包容了由地理环境而生的地缘、经济、政治和人际乡情等多种文化原形陕西的画家对于土地和农民的关照正源于他们的乡土情结 西安是一个传统文化很深的城市.甚至是一个有着太多“农村移民”.并被农村包围的城市 苦涩的农村生活以及贫瘠的自然条件.使得陕西的画家体验了更多的人生.他们正是从对于乡土的深切感受和对传统文化的透视中.创作出了大量围绕乡土的绘画作品,充分体现了陕西的地域和文化特征。陕西画家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体现在那些乡村、黄土地、黄土地上的坡地、山塬,以及黄土地上的农民.绘画风格和绘画语言也是围绕着这些题材创造和创新。曾经的“长安画派”对中国画坛的突出贡献就是用画笔开创了西北题材的作品.而之后的长安画坛的画家在“长安画派”画家的影响下进一步延续了这样的创作风格,致使乡土情结与热烈、粗犷却又贫瘠、苦涩构成了陕西画家创作的特征。与石鲁等一代的主体性创作相比较.在新的时代陕西画家确实在某些方面突破了“长安画派”.成绩也很显著。

3、包容性

“长安画派”以革命的艺术为开端.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延续。虽然“长安画派”是以赵望云、石鲁、方济众、何海霞、康师尧、李梓盛六个人的作品展而轰动的,但“长安画派”的画家却远远不至这六个在西安地区曾和这六位画家一起创作,给这六位画家以影响、或受其影响学习他们的创作方式的师友、同事、学生不计其数。他们基本都以关注现实生活为出发点. 以学习继承中国卉代优秀的绘画传统为己任.以研究中国画的现代方式为目标在进行中国画的研究和创作. 并因个人性情的不同在以上某个方面有所侧重. 以和他们这几位主流画家同样的激情和方式完成着各自的绘画探索。

二、“长安画派”的启示

星移斗转.当年“长安画派”的几位画家已经作古,可他们的创作激情、深人生活的态度及其创新精神对后人都有诸多启示。对于今天的陕西画家,他们所处的时代已经和当年“长安画派”所处的时代不同.“长安画派”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产物.具有那个时代的特点和风格。所以它的艺术思想也就具有那个时代的特点。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从赵望云到方济众等.这一支宗脉在传统中国画学中的又一优越性.即他们“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主张.对传统惰性发展的因袭陈腐的抗疫力。从上世纪6O年代以后的艺术实践经验.特别是像罗平安、崔振宽、赵振川等人的创作经验来看.

“长安画派” 当年提出的艺术观点“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 在今天的美术创作中.同样体现出了它的当代适应性。但是“长安画派”毕竟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产物.所以.固守“长安画派”的艺术思想与创作方法.注定要被时代所抛弃。像罗平安、崔振宽等人的艺术实践证明了继承“长安画派”并不是要去固守“长安画派”的艺术思想和创作方法.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去融合时代精神.给予“长安画派”的艺术思想以当代的文化阐释.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并创新 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在理解并吸收前辈大师的创作经验和理论精华的时候.不仅要向纵的历史方向. 而且要从横的社会生活方面去理解与吸收. 尤其应该使这两方面形成反馈循环机体。同时,“还应该警惕这种反馈循环的平面惯性. 使它保有向纵深层进展的动态和活力丽这种动态与活力的原点,要强调性地置根在艺术家心灵之中。生活无疑是不断变动着的活的客体.而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把握也是不断变动着的:所谓传统,就其浩翰性来说,相对艺术家个体乃至社会群体认识.也是近乎无限的: 艺术家即使对同一传统范畴的体味与感情。也会有角度、深度层次的时期变化。因此. 艺术家的使命, 便是将那动态的生活, 动态的传统. 与动态的自我心灵不断组合为新的有机系统,这个系统应与时代、人类、民族、地域相接通,承载全社会的文化内容.并与历史一道进行自身的调节、更新”。“长安画派”并没有终结.它给后人留下了继续深入开掘的空间 “长安画派” 成功的经验和他们提出的理论思想和绘画风格都给同时期和后来的青年画家以巨大的影响 许多地方特别是西部的青年画家在“长安画派”身上发现了自己的目标.从而致力于挖掘本地区的自然人文风貌.并积极探索寻找中国画写意笔墨表达本地域自然风貌的新的绘画语言

“长安画派”成功的原因.就是他们能够在独特的社会历史状况中.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和历经千年锤炼而积淀的艺术形式.保持清醒的理性认识。从哲学思想到艺术法则再到笔墨技法,全面遵循传统中国画的规律.认真领悟内中精奥.注重提炼当代生活与革命题材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坚持对中国传统绘的文化精神与传统绘画语汇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重视题材与技法的民族化选择.强调中国画的笔墨韵味。这些使“长安画派”走上了拥有丰厚传统资源的良性发展道路。经过“保守”中开放的20多年。到世纪之交,西部美术界发生了巨大的飞跃,从人文观念到形式技巧.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原有的精神“落脚点”逐渐被新的人文观念冲淡.西部的美术家在“长安画派”的精神鼓舞下继续开拓着西部新时代的人文情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