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试水艺术品基金 信托私募:艺术投资双驾马车

2022-05-29 17:10:05 来源:网络整理

王沂东油画《美丽乡村》。雅昌资料图片

做艺术品基金最大的难度不在发布,而是在于对艺术家和作品的推广。要针对购买的作品以及画家本人,策划一系列的展览、座谈会,甚至请国外的美术评论家写评论。

与引起媒体关注、动辄拍出亿元高价的拍卖会相比,艺术品基金这种新型的投资模式正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慢慢生长。

从2007年民生银行发放第一期艺术品基金开始,25%的高收益率就让基金在艺术品领域的试水获得了初步认可。

“这是一种纯粹的投资理财模式,在中国出现的时间还不长,”江苏省工艺美术馆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王东伟对《望东方周刊》说,“现在我们面临通胀压力,什么东西最稳定,不会缩水?我认为是艺术品。”

长江商学院教授、“梅摩”艺术品指数共同出版人梅建平,曾经仔细计算过艺术品投资的收益率,他认为,当下艺术品投资的回报比一般股票好,跟房地产差不多。

因通货膨胀而生的艺术品基金

研究艺术品基金的历史,王东伟发现,艺术品基金在国外出现的环境,与我国的现状有相似之处。

上世纪60年代,英国有个公益性质的铁路养老基金会。当时英国全国面临严重的货币贬值,这个基金会咨询了佳士得拍卖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认为购买艺术品可以抵御通货膨胀,于是就买了一大批欧美艺术品。

“在经济形势恢复平稳后,他们获得了百分之几百的回报。”王东伟说,这是欧美艺术基金产生的雏形,“我们现在面临的通胀压力,与当时英国的情况类似。这也是艺术品基金在中国诞生的重要契机。”

第一个抓住这个市场机遇的,是上海泰瑞艺术基金。

“过去我们是投资公司,2008年底开始讨论业务转型。2008年是一个契机,中国经济到了一个临界点,基本上也到了文化发展的临界点。”泰瑞艺术基金运营总监王凯对本刊记者说。

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有三个:艺术品银行、艺术品租赁、艺术品基金。

“最后我们选择了艺术品基金,原因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各个资产都要在金融危机中抄底,比起房地产和证券,艺术品资产是被严重低估的,而艺术品银行和艺术品租赁都需要吸收大量藏品,当时很多公司都在缩减开支,如果我们过于扩张,是逆势而动。”

相较而言,艺术品基金只需要投资人。“投资者都能看出金融危机是个机会,所以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找合适的投资人不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