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草圣高二适的生平印记

2022-05-29 17:09:48 来源:网络整理

高二适先生像

○周建军 郁胜天

学者、诗人、书法家高二适(1903—1977),姜堰市兴泰镇小甸址村人。原名锡璜,更名二适(意欲“适吾所适”),号舒凫、麻铁道人、高亭主人等。1915年,就读于东台县高等小学。青少年时期先后临唐代诸家楷书、隋《龙藏寺碑》和晋人楷书。1920年,因家贫,由扬州中学辍学回乡,任家乡立达国民学校教员。1921年始读《杜诗镜铨》,此后终身研读不倦。同年任立达国民学校校长。1928年、1929年分别在上海正风文学院、北平研究院国学研究所学习。1935年起在南京,先后供职于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立法院。1937年10月随国民政府西迁四川。1944—1948年,分别在重庆朝阳学院、建国法商学院、南京第三中学兼职任教。1950年起先后在南京交专上海分校、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华东水利学院任教。1963年起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1965年,郭沫若在《文物》月刊上发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斥“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为伪作。时任江苏省文史馆馆员的高二适以其渊博知识,引经据典,详加考辨,撰写《〈兰亭序〉的真伪驳议》,率先对“依托说”提出异议。毛泽东得悉后明确指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后来高二适的文章分别发表于《光明日报》和《文物》杂志上,与郭沫若进行公开论辩。由此引起宗伯华、王一羽、龙潜、启功、沈尹默、李长路、徐森玉、赵万里、于硕、史树青等名家纷纷参与撰文表达观点,这就是震惊文坛的“兰亭论辩”,被列为中国“二十世纪十件文化大事”之一。一序千秋聚论坛。这场论辩,演绎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坛佳话,在学术界树立了一种坚持学术讨论、敢于挑战权威的良好风气,对艺术和科学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75年9月,高二适应罗瑞卿之请,撰联以赠“为有功业仰公忠,而此章草为吾法”。同年10月,应叶剑英之邀,书写叶剑英所作《阳朔》一诗以赠。1976年9月,为刘海粟《古松图》题长诗一首。同年10月,为亚明《佐酒图》题诗,欢庆粉碎“四人帮”。1977年3月15日夜,高二适病逝于南京,享年74岁。

高二适少承家学,诗书一生,深造自得,独学成才,自出新意,成就卓著,与胡小石、林散之、萧娴并称为“金陵四老”。他生性刚直,坦率真诚。其书法始学唐人,上追秦汉魏晋,下涉宋元明清,正行隶篆俱精,其行草书兼章草笔急,古朴深厚,险劲神奇,享誉于书坛。观其草书精品,那种笔挟风云、墨舞龙蛇般的翰墨风采,更能强烈而持久地激动人心,其草书创作亦达到当代的高峰,与林散之可谓异曲而同工。高二适早年曾受戈公振、韩紫石等社会名流赏识,中年又见知于陈树人、于右任、章士钊等。毕生作诗新千篇,留存有诗300余首,并著有《〈兰亭序〉真伪之再驳议》、《新定急就章及考证》、《刘梦得集校录》、《柳河东集讲疏》、《柳子原与刘禹锡论周易九六论书后题》和《跋刘宾客天论》等。高二适一生“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在学术界和书法界倍受敬仰,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