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0多件珍贵文物亮相

2022-04-29 15:04:36 来源:网络整理

 

▲展览序厅是一幅高8.8米、长20多米的弧形巨幅广东地图,它由上百个小图片拼接而成,汇集了陈白沙的故居、南海神庙等广东特色图片。

“广东历史文化展”重现广东民俗文化。

从广东各大名山实地“翻模”出来的山石草木,把观众们带入岭南风貌的山石河流。

海洋生物展览宛如一个奇妙的海底世界。

馆外的“岭南百草园”里都是草药植物,市民可以品尝。

省博新馆5月18日开放本报独家探秘展览现场

○○“南海I号”首批出水瓷器首度亮相。

○○自然资源展厅将建巨幕3D影院,如同置身阿凡达奇境。

○○“镇馆之宝”、宋代《墨龙图》一现真容。

○○市民可以漫步“岭南百草园”尝百草、识妙药。

它被誉为“月光宝盒”。5月18日,投资9亿元的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即将迎来它“芝麻开门”的日子。

沿珠江而望,西侧的广州歌剧院宛若黑白两色磐石,东侧的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则如同一个通体透亮、古朴含蓄的宝盒。

省博新馆从立项到建成,用了整整6年时间。作为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标志性建筑,它经历了两层“脱胎换骨”:在建筑设计上,与世界级博物馆的建筑理念接轨,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悬吊式桁架结构,展厅悬挂于半空中,117米长的展厅内没有一根柱子;在展厅设计上,推翻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博物馆的陈旧理念,除了单线条的文物展,众多栩栩如生的模拟场景还展示出一幅岭南历史风俗文化的立体图卷。

日前,南方日报记者得以独家进入省博新馆“探秘”,首次打开这个神秘的宝盒。

步入大堂,玻璃地板内散落的古代碎陶片,将观众带入历史的氛围。整个大堂近半个足球场般宽敞,银白色铝板吊幕从天而降,在天井撒下的光斑里,影影绰绰,观众从此转入历史层层帷幕之中……

1

雅・历史展厅

时光交错,一幅岭南历史图卷

乘电梯直升四楼,新馆的主体展览―――“广东历史文化展”从此处展开。

展览再现了一个个凝固于岭南历史的片段,声情并茂,像讲故事一般将历史娓娓道来。

进入展览序厅,一幅高8.8米、长20多米的弧形巨幅广东地图映入眼帘,仔细一看,它由上百个小图片拼接而成,汇集了陈白沙的故居、南海神庙等广东特色图片。

“广东的历史文化景点全镶嵌在这幅地图里了。”省博物馆历史部主任、副研究员刘春喜说。

步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文物是马坝人的头盖骨,旧石器到新石器时期广东先民在岭南鸿蒙初辟的生活由此打开。

接着,一幅长9米、宽5米的南越王巨幅油画映入眼帘,画面中赵佗平定岭南、挥戈治越。

移步便望见“梅关”,展厅几乎1:1复制了这一城关,门楼上“岭南第一关”几个大字雄健挺拔。

“珠玑古巷”里,被历史学家称为“岭南第一人”的张九龄的墓志铭、岭南先民颇具中原色彩的随葬品、青铜器、铁器等文物展示于此。

从“梅关”处望进去,一幅雅致精美的广东三大民系生活画卷,铺陈开来。

广府茶楼、花街

食文化从远古蚝壳讲起

小桥流水、巨榕掩映,岭南水乡风景如画,展厅内复建了一个广府茶楼,内置两组雕塑―――喝早茶、粤式婚宴。

桌上的粤式美食是重点。从广州酒家征集来的传统粤菜复制模型,烧鹅、叉烧包,仿佛热气蒸腾。

刘春喜告诉记者,展览对广东饮食文化追根溯源,别出心裁地展出了新石器时代出土的蚝壳、古代的酿酒器等,原来广东人爱吃、会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

芭蕉、青砖、满洲窗―――穿过茶楼,是西关大屋的一角。屏风、矮凳、八仙桌,省博馆藏的一套清代广式家具摆放正中,屋内摆放广州人过年时必摆的水仙、桃花,又是岭南年俗的缩影。

西关大屋外的青砖墙上,投影放映着广州花市的今昔对比,从花田、花渡头到花市,接连放映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照片,一直到2010年广州花市的照片,岁岁年年花相似。

西关大屋的一侧,一个20多米宽的巨幕播放着广东赛龙舟的场面。这一幕由5台投影机同时投影,鼓声震天,龙舟竞渡的场景如在眼前。巨幕投影前,长40.43米的猎德“花龙”龙舟和棠下村“黑龙”―――两件新馆内最长的文物一前一后,似在竞渡。

潮州商铺、小姐房

满柜的潮绣、潮州瓷器

接着,步入一间潮州商铺的复制景观,一组模拟的雕塑里,店主与客人边饮功夫茶,边打着算盘谈生意。“潮汕人的精明和功夫茶文化的精致生活都浓缩其中了。”省博副研究员蔡奕芝说。

再往里走,是一间小姐房,雕塑了一个潮州姑娘闺房绣花的场面,一屋子的潮州老家具是省博物馆多方收藏而来的,清代的梳妆台、衣柜一应俱全,衣柜里更有清代、民国的潮绣珍品。潮州陶瓷等颇有影响的“潮味”工艺品,错落摆放于屋内,潮汕民居的精致生活停顿于此刻。

客家围屋、犁耙

宋湘、黄遵宪等人的手札

“展览主要展示客家文化的耕读传统。”刘春喜将记者带入客家围屋的一角,犁耙、锄头、尿桶、鸡公车、葵笠等省博物馆多方征集来的客家农具在此陈列,颇为特别的是一套古代的客家酿酒器,据说它可以酿出醇香的客家米酒。

“檐下学堂”的模拟场景里,模拟了客家孩子读书的场面,学堂内有展柜,展示了客籍名人的文物、书法作品,包括“清代第一才子”宋湘以及黄遵宪等人的手札、书法实物。

广东海洋文明

“南海I号”首批瓷器固定展出

三大民系的展览尾声,是1:1复制的南海神庙牌坊、巨大的古代远洋船舱进入视线,告知观众进入到“扬帆世界”的部分。

“客家人走出围屋、走向世界。”由此,广东历史文化的另一条线索―――海洋文明史徐徐展开。

步入偌大的仿古船舱展柜,南宋沉船“南海I号”首批出水的宋代瓷器在此揭开面纱。“1987年第一次发现‘南海I号’时,曾打捞出一批珍贵瓷器,还有鎏金腰带,被省博物馆收藏,现在是头一次向公众固定展示。”刘春喜告诉记者,自古发达的海洋文明,是广东区别于北方历史文明的最特别之处。这个船型展厅,按古代远洋船的载货规律,“重现”了明清时期的广东出口货物明清外销瓷、丝绸和茶叶等,部分文物是早年从北京故宫划拨的。

2

奇・自然资源展厅

展厅将建3D影院,如置身阿凡达奇境

木棉参天、怪石嶙峋,从广东各大名山实地“翻模”出来的山石草木,把观众带入岭南风貌的山石河流。

仅走了不到一百米,负责自然展览的省博馆长助理、副研究员陈邵峰就告诉记者,韶关丹霞山、肇庆七星岩、博罗罗浮山、湛江湖光岩等地的局部地质地貌,都一一浓缩在身边的景观里。这些由玻璃钢和特制材料塑型特制的山脉、湖泊、河流,高低起伏。

不只广东的主要名山大川汇聚于此,广东出土的各类宝石也陈列其中。

“新馆的展览在纠正两种偏见,一是认为广东没有文化,一是认为广东自然资源贫乏。实际上,广东在很多矿产上都居全国前列的,比如凡口铅锌矿、云浮黄铁矿,还有广东高要河台金矿,都全国有名。所以我们特别展出了一根金条,广东金矿出产的。而且,广东有着全国最长海岸线,海洋资源极其丰富,这是未来人类的宝库。”陈邵峰说。

最具奇幻色彩的是,自然资源展厅是省博新馆中对空间运用最大胆的一个展厅。为了展示巨型恐龙标本,部分展厅横跨了3楼至4楼的空间,高达22米。恐龙骨架的上方,空中吊挂着由数百条钢线牵引着巨大的鲸鱼、海豚,仿佛在你眼前游动。

陈邵峰介绍说,这些标本中包括十几米长的须鲸骨骼标本,全国最大和最美的海百合化石,还有“侏儒抹香鲸骨骼”、“灰六鳃鲭鲨”、霸王龙头骨等化石骨骼或原件复制品,其中不少花费上百万元征集而来。

在投影和背景图案的交错掩映下,展厅宛如一个湛蓝色的海底世界,从天而降的钢线又发出道道蓝色荧光,观众仿佛置身于《阿凡达》中的外星雨林。

“这个展厅填补了广东一直缺少自然资源博物馆的空白,将广东独特的自然遗存一个个切片保存下来。”陈邵峰告诉记者,展厅内正打算建一个3D影院,播放有关自然和环境保护的巨幕电影,观众们在这里看到的不再是珠三角烟囱耸立的场面,而是仙境般的岭南山水。

3

精・艺术展厅

宋代《墨龙图》罕见亮相

2万3千多件古代瓷器、6000多件古代书画,半世纪“海纳百川”式的收藏,让广东省博物馆在古代瓷器、书画方面的收藏居于全国省级博物馆的前列,不少“重量级”文物在此亮相,是新馆“宝贝”最集中的地方。

“历代端砚展”中,清代千金猴王砚现身。这枚砚台据说与张之洞有关,传说能呵气出墨、隆冬不冰。

特别策划的“宋元绘画与历代书法展”中,80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观众可以依次目睹沈周、文征明、王铎、董其昌等明清大书法家的真迹,赵孟頫\的《行书陋室铭卷》秀雅俊逸,不少是“庶民难得一见”的一级文物。

罕见的宋代绘画———陈容的《墨龙图》、吴南生先生捐赠的《群峰晴雪图》,以及其它古代“重量级”名画也将在此展出。其中《墨龙图》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九龙图》同出于陈容之手,被认为是广东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过去半世纪只对外展出过3次。

4

酷·神奇体验

可以尝百草、识妙药

省博新馆将更新观众对传统博物馆的体验,呈现对历史文化、文物瑰宝的色、香、味俱全的立体展示。专家告诉记者,一天时间,观众很可能无法逛完省博新馆。

新馆二楼大堂将设有一个200平方米的书店,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咖啡厅,在1楼则将设有一个800平方米的大餐厅。这里将成为市民们与文化近距离接触、休憩的乐土。

在模拟餐厅里,观众按动对联前的按钮,就可更换对联,并看到各大酒家的对联。观众也可选择欣赏粤曲、说书、木鱼等。文物之外的空间,都将粤韵缭绕。

在新馆南面面江的绿化带上,密密麻麻地种植着高矮不一的植物,专家告诉记者,它们实为中药,等这个“岭南百草园”里的草药植物枝繁叶茂后,观众们便可步行其中尝百草、识妙药。

盛满宝物的“月光宝盒”,建筑防护也堪称“铜墙铁壁”。库区总门、珍品库房及陈列室都设有安全监视系统和防盗自动报警等安防系统。

○有图有真相

省博新馆“走马观花”

○提前看

1省博新馆会免费开放,但届时将会控制每天参展人数。

25月18日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开放时,将有“广东历史文化展”、“宋元绘画与历代书法展”、“中国历代瓷器精品展”、“端砚展”和“潮州木雕展”,以及集纳岭南风物的“自然资源展”亮相。

3开幕时,将有3700多件珍贵文物一齐登场。

○对话阮华端(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不单纯以文物说话是一种艺术的再现

记者:新馆的展览运用了许多模拟场景,不再单纯以文物说话,引发了一些争议。

阮华端:广东历史跟北方中原历史特点不太一样,广东出土文物不是太多,跟中原的文物大省比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就运用了一些模拟场景。在表现南越国、唐人街等历史场面时,我们专门请了广州美院的画家创作了4幅大型油画,有的超过100平方米,是一种艺术的再现。

博物馆学、历史学专家们认为,三大民系是广东历史文化中很有特色的地方。一直有个说法,民俗跟历史不能截然分开,历史从民俗史的角度看也是民俗,民俗史是历史的一部分。新馆的展览在这方面作出了突破。

记者:广东在近代历史上得风气之先,这方面如何展示?

阮华端:广东在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反映这阶段的历史?开始专家们曾设计过一些模拟场景、以雕像替代,后来由于展览的篇幅有限,我们在文物展览偏重“写实”的方式外,采用了一种“写意”式的展示形式。以近现代历史名人带出这段历史。

对于广东近代史部分,我们展览选了名人做成雕像,包括孙中山、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政治上影响中国的广东人,还有经济文化上的,比如容闳、詹天佑等近代巨擘。这些雕塑我们请雕塑家专门创作,本身就是艺术品,雕塑背后,我们放置这些历史名人的文物史料、图片文字,点睛式地将那个时代描摹出来。对于广东改革开放的历史,已经有深圳市博物馆做过展览,我们就用了简略的笔触,把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有标志性的深圳、珠海等特区的照片陈列在一幅大海的巨幅油画前,勾勒领风气之先的广东气魄。

○高端声音

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

吸引更多老百姓

感受岭南文化

作为我省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标志性设施,省博物馆新馆承载着展示岭南悠久历史文化和展现当代广东人文化形象的厚望,肩负着普及文博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提高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重要职责。

今后省博物馆新馆要在充分发挥良好硬件设施作用的同时,着力在“软件”上下功夫,打造成广东最有文化味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更多的老百姓走进博物馆,感受岭南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风貌,从中得到精神的熏陶和素质的提升,为推动文化强省建设、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