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啥总会有一些人说:赵孟頫的书法是“奴书”?可能这才是最好的回答
最近在抖音看一场直播,某位国展评委讲:元明清的书法衰于赵孟頫、董其昌,让书法进入忸怩局促,无地自容的死胡同,他们书法就是局限于古人,不敢创新,是“奴书”!
持有这种观点的书法人也不乏少数,无论是大小书法展览,写赵孟頫、董其昌的书法,很难入展,更不要说“获奖”了!
与之相对应的,广大书法爱好者,又非常喜欢赵孟頫的书法,以写好“赵体”为荣!
书法,是一门传统的艺术,讲究的传承,很多人拿了毛笔才几天,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对古人就妄加菲薄,高喊“超越古人”!
而赵孟頫早在800多年前,就预见到这种事情发生:
“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可鄙。”
当时的赵孟頫已经是位高权重,名满天下,依旧对前贤王羲之(右军)尊敬有加,并对那些诋毁古人的“奴隶小夫,乳臭之子”进行斥责:薄俗可鄙,可鄙。
有些名家,为了“博出位”,不惜自降身份,大搞“吼书”、“射书”、“渔网书法”,这是对书法一种践踏,不惜贬低古人,像王羲之、赵孟頫都无法幸免!
不知道孙晓云这位书协“掌门人”是否该出手管一管了!
在她当选掌门人之前,她不是一直强调:容不得自己,也容不得别人对中国文字(书法)的所有玷污,随便掰误它,随便戏弄它,这是不允许的”!
南宋以来,书法已经有颓废之势,赵孟頫提出师法古人的“复古”旗号,向晋唐书法学习,尤其是向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人学习,正如他所言:
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
可以说,赵孟頫在书法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书法!
尤其是怀仁版的《集王圣教序》,他临摹数百遍,可惜大多散佚,仅传世一件,从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出赵孟頫深得二王真传,他对“二王”笔法的领悟,无人能出其右者,加上他自身的温婉与秀雅之气,把《集王圣教序》推到一个新的境界!
怀仁版的《集王圣教序》是刻本,年代久远,很多字和气息已经荡然无存,而赵孟頫的临本都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在临本中,他非常注重笔法的流转和体势的牵丝映带,以及上下字之间的呼应,大大弥补了刻帖当中笔法看不到的细节以及集字当中行气不连贯的确定。
批评赵孟頫是“奴书”的人,无外乎想靠“贬低前贤”来彰显自己,就像受伤的英雄,苍蝇们总是寻找缺点和伤痕,来彰显自己能耐,自以为比前贤更加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