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十二载为深圳生命物种立传 南兆旭新作《深圳自然博物百科》出版
南兆旭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花12年时间,为一座城市写一部自然博物百科书。南兆旭以这样的方式再一次表达了自己对深圳的热爱。新年伊始,南兆旭新作《深圳自然博物百科》由海天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部全面记录深圳自然、地理与生命物种的百科全书。来深33载,南兆旭行走与研究的足迹深入了这座城市的细枝末节,最终汇集出这部重达2.5公斤,共668页的大书,他希望翻开这本书的每个人“至少能够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对长居地建立起更加深厚的感情,拓展自己的生活面。”
在这本大书中,找到观察世界的另一种可能
在许多人的阅读经历中,百科全书曾是少儿时期的科普读物,但这部《深圳自然博物百科》却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比如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读者只需用手机扫一扫,便可在阅读图文之余,随时步入由136个纪录片与短视频,69件音频、82套vr全景影像组成的“云上博物馆”,探秘深圳的自然胜地。在3500多张图片中,无论是城市景观,或是山间生灵,拍摄时间均精确到日,细节之下,城市空间的变迁跃然纸上。
成书过程,最艰难的还是改稿。“学术描述写来容易,难的是怎样准确地把自然博物常识用人们容易接受的语言表达出来。”南兆旭说,这得益于一直帮助和滋养着自己的亲朋与老师。因此,在书的开端,他以一篇恳切的致谢作为书的序言,其中不乏深圳本土的专家学者。南兆旭表示,目前,深圳对于生态研究、自然保护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走在全国前列。例如,2020年底,深圳民间的环境保护组织已超过10家,民间研究力量的持续性、专业度不可小觑,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工作进行了协助和弥补;又如,深圳率先全国对生态红线与自然保护地的划定等等,均体现出超前性。
记者看到,《深圳自然博物百科》中既有宏观的视角站位,也有细微的幽默和美好。“深圳是什么?”在这本书中,读者既可以从时代进程、行政划分、地理地貌等方面了解深圳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也可将放大镜对准深圳山间的一片叶,观察蕨类植物的新叶如何“用小拳拳打动你的心”,或沉下心探究如“大地怀抱里的婴儿”一般的菌菇。书中,南兆旭称深圳为“家园”——一座家园,万物共生,人们共同参与家园城市的进步。
“家园,就是我们的长居之处,就是在家与国之间的地方”。南兆旭常说,把自己的居住地当做世界的中心来关注。“很多人担心北极的冰要融化了,却对深圳的水质并不了解;很多人关注房子车子,受制于物质带来的巨大快乐或痛苦。我希望为人们在自然中获得一些舒缓,找到观察世界的另一种可能。”
走读深圳,南兆旭为城市描绘美好图景
南兆旭崇敬的哈斯凯尔教授曾说:“在无限小的事物中寻找整个宇宙”,“观望自身,与观望世界并不冲突”。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刘华杰教授告诉他“浮生常博物,记得去看花”,这与南兆旭长久以来所坚持的“在地关怀”不谋而合。
这些年来,南兆旭一直以自己的方式走读深圳,用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审视深圳。从自然风物到城市变迁史料,南兆旭的田野调查深入了城市与自然的丰富细节,摸索出城市自然发展的足迹。
2019年,南兆旭被深圳市人民政府聘为深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在《深圳自然博物百科》中,南兆旭为这座城市描绘出了两个美好愿景:推动设立具有特殊科学与生态价值的微型自然保护点;推动贯通穿越深圳全境的自然步道“826步道”。
南兆旭说,《深圳自然博物百科》犹如一棵树,书中的一个个良好的愿望犹如一粒粒种子,虽小,却有生长的可能。“在全国人口密度最高,每平方公里土地经济产出最高的深圳,再建立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区不现实,在现有的27个自然保护地之外,建立具有特殊科学与生态价值的微型自然保护点就变得特别重要和迫切。它将成为大型自然保护地的延伸与补充,连接起深圳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而826步道则是以深圳生日命名,总长超过180公里,蜿蜒在山海间,贯穿深圳全境的远足径。南兆旭希望,在未来,826步道成为深圳版的麦理浩径,微缩版的阿帕拉契亚步道,成为当代深圳留给未来深圳的一份美好礼物。
“自然力”将成为推动深圳和美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在这本书中,南兆旭还首次在深圳的科技力、创新力之外,提出了“自然力”这一概念。他表示,深圳以极小的土地面积承载了超千万的人口数量,大大减少了同等人口数量在其他地域可能产生的生态足印,创造出巨大的发展奇迹,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指出,“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在美丽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成为深圳先行示范一项重要内容。“过往40多年里,创新力、科技力让深圳完成了从边陲小镇到大都市的飞跃;在未来,自然力将是推动这个城市和美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南兆旭说,更加和谐、美好、高效、舒适、安全……这将是“自然力”在未来可能赋予家园深圳的美好愿景。
在回忆创作初衷时,南兆旭表示,“这本书更是一本‘致谢之书’,谢谢这个城市33年前收留了我,谢谢它在狭小的地理空间里,给予了深圳人多样的生存机遇与成就之路。”他说,自己就是没理由地、无条件地喜欢深圳。“我们身在深圳,我们的家园就是深圳,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们一同探知深圳这片土地的历史与自然,一同参与家园城市的进步与改变,一同创造这所城市美好的未来,请不要辜负这座城市的美好并让更多的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