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解读】丨“新·青年——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之第一篇章:心印之境
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为指导单位,由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市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共同主办的“新·青年——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在刘海粟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1-2号展厅/序厅正式亮相。本次大展在“新·青年”总主题下,以心印之境、木道之语、精微之间、视觉之外四个板块呈现了青年艺术家们才情横溢的创作风貌。今天我们先向大家介绍第一篇章:心印之境。
第 一 板 块
心/印/之/境
新·青年——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
心印之境 全球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从最早的西画占领中国艺术圈的主流表达,到如今转变为对中国古典艺术语言和其背后哲学思想的回望与再思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研究本国文化精神和思想内涵是发展中国当代艺术的根基。历史悠久的中国古典艺术在如今已愈发成为了全球化艺术融合的主流,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代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可喜的是,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注意力在不断地觉醒中。 有这么一批中国青年艺术家,身处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共同地表现出对中国古典艺术和哲学精神的深入思考和研究。他们中有些成长于国外,以自己独特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反思中国古典艺术和当代全球化艺术的关系,创造出由文化对冲产生的独特作品;有的生活在中国,以第一人称视角观察中国文化的变迁,在古典艺术和民间文化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中,探求中国艺术的前世今生。 策展人:张我 心印之境板块作品 《游离》,65x85cm,丝网版画;2018年 刘禹君: 《炎夏乐章》于我而言,游泳是很特别的运动,在水里的时候觉得自己也是透明的,时间也失去了意义,只剩我自己在自身中奔跑、漫游、迷失方向,万物在不停地涌动,我们随着整个时空潮起与潮落。这幅作品缘于夏夜水中的感受,白天的烈日将人烤得像一块黄铜一般,喋喋不休的水波搅乱了空间,这种类似飞翔的体验拓宽了人类对自由的感受,每个赤诚的肉体都是一个音符,在这炎夏之夜奏响。 洪丹: 不断的叠加、覆盖、抽离、甚至失控.....那是物质与空间、时间的交织,心灵的碰撞,这个过程很真实,是我最欣喜的地方。通常我把这个绘画过程当成修炼和提升自己的一种方式。 《两分—绿5》,50x120cm,布面油画,2018年 《细条线-浅蓝灰》,100x150cm,布面油画,2019年 迟群: “线”是表达我自身的一个载体,在脱离了具体事物,直接以平面线的方式来呈现,从线的本身出发去挖掘其无限性和深入性,表达对自己生活的体现,让线具有温度感,具有生命性。 纸上的作品在绘制时体会纸和铅笔在接触摩擦过程的细腻感和微妙性,在反复绘制中始终保持淡淡的温度性,呈现自己平静的状态。油画作品是一种近似机器性一遍遍制作,在过程中糅杂了自身的情感,通过打磨绘画这种制作方式来最后呈现冷静的生存生活状态。 (左上)《落日情书 》,30x40cm,木板油画,2019年 (左下)《皇家风景》,40x30cm,木板丙烯,2019年 《傍晚的日常忧伤》,30.5x41cm,木板丙烯,2020年 杜汇: 熟悉我的朋友都说我是个幽默的人,这幽默往往体现在大家发言过后我的“言简意赅式的总结性发言”,这是因为我在意词语表达上的精确性,而这种幽默也在我的画中经常看到。 我喜欢画我熟悉的场景,这样既能让我置身其中,也可以冷眼旁观。近两年我多以北京作为图像出现在画面中,场景多选取在成长经历中与我紧密相连的地方。 (左上)《信物no.9》,80x60cm,布面丙烯,2019年 (右上)《信物no.18》,80x60cm,布面丙烯,2020年 (左下)《信物no.10》,80x60cm,布面丙烯,2019年 (右下)《信物no.8》,80x60cm,布面丙烯,2019年 王波: 因为长时间阅读经典的山水作品,也游走在真实的山水之间,时常被感动。信物系列作品就是写给这些山水精神的一封封长长的信函。通过我自己的方式,色彩、空间、节奏、线线面面、方方圆圆、感受与触感并置叠加,既有时间的记忆,又有可触摸的空间。信物系列作品是通过色彩笔触写就的一封封的信,心理图像的源流是历史,是历史中感动我的回忆,通过作品分享这些感动。 《潺潺》,160x130cm,纸本国画,2019年 水声系列-水的声音婉转悠扬,水的表情瞬息万变,水的声音演泽天籁,无始无终,生生不息。 水声的构思在非常平静的感触中得到的细微事物的状态,生存在社会中的人,可以感受万物,也可以忽略万物。作为社会中的人只有不断客观地观看世界,在不断变化中的当下,吸收外界的同时保持独立的自我,找准属于自己的位置。在与时代同行,虚实相生中,保持最真实的感受。 《多维关系》,90x180cm,布面综合材料,2021年 《靶向》,80x80cm,综合材料,2020年 曾庆岩: 在视觉清晰与不清晰之间,人的求知欲好奇心引发出探知的欲望。 作品形式主要探讨反思传统架上绘画,进行新的材质、形式与纤维艺术之间的自由对话。 (右上)《梵高》 ,30x25x21cm,陶、化妆土,2021年 (左下)《少女》,18x7x41cm,陶、化妆土,2021年 (中)《拥抱》,30x15x30cm,陶、化妆土,2021年 (右下)《热恋》,20x12x30cm,陶、化妆土,2021年 陈加斌: 洁白的人,该多好。把人的形容词尽量去除,留下最像其本来的样子。这批作品是在一朋友的陶工作室驻地创作的。用当地山间的土,柴烧。 《意留汪庄》,140x260cm,绢本国画,2021年 金越灵: “中国画画什么?”这一直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画画家们绕不开的问题,“中国画为中国而画,一直都算得上是应时应景的好答案”从本科的学习认识到了中国画的本质以及预作为国画艺术从业者的使命,以及研究生阶段和导师张捷教授的探讨以及对笔墨和中国画语言的探索无不坚定了我在艺术道路上求索艺术的决心和能力。 不负信仰,不忘初心。“每当拿起毛笔即是拿起了自己的信仰。”以此谨记之。 《彳亍》,240x240cm,布面综合材料,2020年 《哈》,100x400cm,布面综合材料,2020年 周旭: 《谨言》系列是我作为个体对于客体世界的质疑与盘问,其中包含了生态现象、文化现象、以及个体的情感独白。通过个体的嘴巴,采取记录式的平铺直述,将个体的看法与情感陈述开来。每一张画都是一句话,每一句话又都是一个故事。每句话都很平淡,显得很谨慎,但也很空洞,给观者留足了想象的空间。 新 ·青年 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 / 总策划/ /项目总监/ 靳文艺 张宇 /学术主持/ /策展团队/ /项目协调/ /项目支持/ /媒体推广/ /项目统筹/王静 赵纯 戴左海 胡怡慧 / 评委会名单/(按姓氏笔画) / 展览时间 / / 展出地点 / 公 告 尊敬的观众朋友: 根据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刘海粟美术馆就最新疫情防控事项提醒如下: 1、测量体温异常(≥37.3℃),或有咳嗽、气促等症状者,谢绝入馆; 2、主动出示行程码及随申码,显示绿色方可入馆; 3、实施实名制预约参观。携带本人身份证、护照等相关证件原件,现场进行校验; 4、入馆及参观时须全程佩戴口罩; 5、入馆观众排队和观展时请保持1.5米以上距离,工作人员将加强馆内巡查,发现有观众密集的情况,会及时劝导疏散,严控人员聚集。 防控疫情、人人有责!为确保您和身边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请您自觉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规定,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刘海粟美术馆 2021年11月 /刘海粟美术馆当前开放展览/ /1、2号展厅及序厅/ 新·青年——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 /2层空间/ 博古潮——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平行展 /3、4号展厅/ 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杨正新/王劼音 印说海粟——刘海粟用印研究展 /6号展厅/
不刻意使用出位的艺术语言,把自己对世界的感知、对古今艺术的探究和个人生活经验的表达灌注于作品之中,并非简单的怀古和复刻,而是探究、延续和发展中国古典艺术背后的精神。从绘画、书写、雕塑到新媒体,他们精雕细琢个人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作品中透着中国传统哲学的写意气质,反映出当代青年的思考和实践,从灵魂深处泛起不可抹灭的中国思想之魂。他们的作品不意旨于夺人眼球,带着独特的气韵,需要细观体味。
《异香》,100x100cm,布面丙烯,2019年《文明?痕迹》,100x100cm,布面丙烯拼贴宣纸,2021年
(左上)《将军》,18x7x41cm,陶、化妆土,2021年
鲍薇华 丁设 何婷婷
张立行
周阳 钟金 肖雪 张我
李学东 赵姝萍
罗依尔 徐洁
洪亮
丁设、李磊、李向阳、张立行、张培成、林明杰、周长江、胡介鸣、蒋铁骊、靳文艺、鲍薇华
2021年10月30日-2021年11月26日
刘海粟美术馆1-2号展厅/序厅(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609号)
END
/5号展厅/
百年见证——刘海粟与上海美专教育改革研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