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大玩家米万钟 为石痴狂的那些事
一个人爱赏玩石头可以爱到什么程度?
我们可能很难想象,米芾会因拜石的荒诞而丢官,米万钟因笃好石头而“败家”。
米芾性格诙谐古怪,做事情荒诞不经。他担任无为州监军时,在衙署内看到一块怪石,众人都觉得“状奇丑”,米芾却大喜过望,立即换上官服,手持笏板,对着丑石跪拜,尊称其为“石丈”,后来他竟因这种放诞之举被罢官。另一次他得到一块山形砚台,据传是南唐后主李煜之物,每逢天阴欲雨砚内便润泽生津,滴少许水入内,十几天都不会干涸;米芾如获至宝,一连三夜都抱着砚台入眠,并创作了书法名作《研山铭》。
米万钟对米芾推崇有加,为人行事都效仿这位先祖。米万钟的好朋友王思任形容他说:“性喜石,慕其家涟城风(米芾曾在涟城任官),故号友石……能琴能弈,能握槊,能蹴丸,能剑,能谜隐、谑谐、打冷哨、绰沁趣,能审音顾曲,能别白博古图,而其大要,笃好者在石。”可见,米万钟这个大玩家,无所不好,无所不能,而占第一位的就是石。
米万钟早年在各地任官,精力主要便花在收集奇石上。万历三十六年(1608 年)他由四川铜梁县令调任南京六合县令,好友黄汝亨劝他“米公弄石如弄丸,十年改邑不改官”,说你这么多年没有升迁,都是因为喜好石头太过玩物丧志,今后改改吧。但米万钟毫无收敛之意。六合县灵岩山出雨花石,正如当年丑石遇到米芾才焕发光彩一样,雨花石也是在遇到米万钟后才身价陡增。米万钟派出许多人采集,并高价求购,在他的带领下,雨花石日益流行,甚至昂贵到“寸许石子,索价每以两计”的程度。
米万钟对石头的痴迷,在一块房山石上表现得最淋漓尽致。这是一块北太湖石,长三丈,广七尺,色润声清,米万钟在北京房山找到后希望将其运到勺园。他雇了两辆车,十匹马,上百名民夫,花了七天时间才将石头拉出山,又运了五天,只走到良乡;人疲财尽,无奈之下只好就近找块田地放置巨石,在周围筑起垣墙和房屋,派人像守护祖坟一样看守,每年米万钟都要前去拜望。一百多年后,乾隆帝凭借皇家之力才将此石运到清漪园,即今天颐和园里著名的青芝岫。
小到在掌中把玩的雨花石,大到重逾万斤的房山石,都受到米万钟的青睐。他在北京城内的湛园旁有一座“古云山房”,专门供放自己收藏的奇石。米万钟所藏奇石中最著名的要数非非石,是一块50多厘米高的灵璧石。米万钟把非非石当成至宝,不仅专门建别馆供放,还请吴彬专门为这块石头画像。(以上文字摘录、编辑自黄晓、贾珺《吴彬<十面灵璧图>与米万钟非非石研究》,《装饰》2012年第八期)
吴彬玩赏月余,选取十个角度分绘十图,各图皆以真实尺寸描绘奇石的不同面。米万钟于每图之前题词解读,邀请友人邢侗、黄汝亨题引首,李维桢、董其昌、叶向高、陈继儒、邹迪光、张师绎、高出、黄汝亨题跋。
这幅作品就是《十面灵璧图卷》。现今,这块非非石已经不知所踪,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十面灵璧图卷》中一睹此石的风采。
▌第一图题识:
“此石之前正面也。中峰高一尺七寸,不及后峰者二寸许;峰面去巅七寸,复结一峦;而上下嶙峋出小峰十数;向内斜矗一天柱,大不盈寸,长几及尺,盖奇绝者;旁左斜欹一枝,从根发脉,直上双峰,互相掩。逊左胁下退后八寸特起一峰,高六寸八分,至末平出三岔。又边三寸,出一峭峰,逊中峰仅寸,巅锐如颖,态欹若醉,上阔而纷披起伏,下瘦而宛转拖曳,如西子出浴,弱不胜衣;又如飞燕舞掌,狂不自定。再左突一大峰,分前后二股,前高一尺三寸五分,若欹左而实拱中也;后逊二寸,称其崎嶔,余峰若相奔护中峰者。最左山脚一峰,根为身掩,连络不及二寸,视之甚危,体左欹而巅亦趋中。右协一峰与左峰对高,亦等第差瘦锐耳。右邻峰复大,乃结山脚而透一孔如月,露见后峰之尖,亦一奇也。至于大小峰头,各具一响,扣则八音迭奏,骤听若不知为石也者,盖不能一一状也。”
▌第二图题识:
“此石之后正面也。中峰较前高二寸,剑脊直冲向上,尖峭如削,纹理如发;前巅峻斜,颖旁挂一片,阔二寸,长五寸许,如真官抚袖,端严劲逸,令人望而起敬。从后视前,各峰腹背相依,而视左峰之腰,纤细不及五分,又与视之态迥别。至于各峰之下,如坪如壑,如蹊径、如冈岭,如洞如岩,如锥如戟,如钩如剑,或隐或见,或半掩而露,或半诎而伸,真所谓百仞一拳,千里一瞬者。其中最下,突开一钳,上起尖秀小峰,而钳中四围俱高,若形家所云突中窝,又所谓山后鬼衬者,亦背后一奇也。”
▌第三图题识:
“此石左正面也。视前峰皆若趋若赴,若伛偻若鞠跽,若罗列而拥戴者,独后中峰最高而尊,有恭己端居之状。从左视入深处,凡十数峰,而互相掩露,俱别是一态也。”
▌第四图题识:
“此石之右正面也。较左观更奇,盖右脚峰小于左而不少于左,故背后俱从根窥入,有盘坳秀拔者,有廉稜锐刿者,有蛇舞凤腾跃动不测者,有虎蹲狼顾观瞰无端者。而前峰巅一片白筋,宛如华峰冻泉,峨眉古雪,莹洁辉映,更可重也。”
▌第五图题识:
“此从石前左侧观也。盖石势欹斜,体骨多扁,故正则肥而侧则瘦,骤视之疑洞穴玲珑,谛观之则片片如削,大小九峰分为十二峰,其中左一峰,活泼飞动,闪灼变幻,不盈尺已下皆转星,不知化工何巧至此也。”
▌第六图题识:
“此从石前右侧观也。盖此石右峰较左少一,而前中峰独厚,然于右虽其云根雄据,曾不臃肿也。而突怒偃蹇磥砢霮,有东山岩岩气象,若主诸峰,而巍然自重者,又去他峰奈何者,别是大观也。”
▌第七图题识:
“此从石后右侧观也。诸峰之争奇斗怪俱现于面,而此石皆斜侧左向者,故自后右观之,山得其脊,虽纹皱筋脉自在,大都光平处多、巉岩处少尔。然峰峰见根,若植若峙,若立若行,若揖若仆,若攫若逗,不可一状。又有若喝云喷雷,薿薿然可畏者,又有若拂岚扑黛,霭霭然可昵者,又一奇观也。”
▌第八图题识:
“此从石后左侧观也。从前观则右峰大而蔽左,从后观则左峰大而蔽右,前所云分而为十二峰者,此止见六峰焉。盖别一形胜矣。乃其亏蔽补缀,或上欹而下直,或左退而右避,匀趁如安顿摆列者,又人所思忆不到者也。”
▌第九图题识:
“此从石前观底也。初予得石,见其平坐于几,骤惜为截断者,既翻转则众脉根根贯串,自下直上,而且萦回牵合,如木之枝,如水之脉,若乱而实整,若断而实续,始知凡物自具一形质,即自具一造化也。故玩之者,必去此始得其窍,而貌之者,亦必得此始传其神欤?”
▌第十图题识:
“此从石后观底也。其脉络根柢同前而一转,则体势又异。盖不如此摹之,不见石之至奇也。然虽如此摹之,犹不能尽石之至奇也。噫,摹至十面,观止矣,而神行无底止也。吾尤愿观图者,以神毋以形云。”
2020年9月21日~10月8日,此画在保利艺术博物馆展出。为深入解读《十面灵璧图卷》及其背后绵延数百年的文化影响,保利艺术博物馆于9月26-27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举办“吴彬《十面灵璧图卷》特展学术研讨会”。今年保利拍卖十五周年,吴彬《十面灵璧图卷》也将上拍,现在正在北京国贸大酒店预展,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
《十面灵璧图卷》堪称“千变万化、精妙绝伦”,拥有诸多显赫的国外博物馆展览记录,高达18次的重要出版以及12次古代权威著录。其绘画思想和技法后人难以超越,从人文精神涵盖的隐居、赏石文化的不可复制性,以及卷后题跋者对明代晚期政治生态的勾勒、传承次序构建的历史维度等多方面,均令世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