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的真相:一个没有悲剧的时代
独立作家黄石论艺术家尹朝阳《惊雷:绘画的沉默与复仇》的新书发布会在11月14日于上海宝龙美术馆成功举办,同时发布了限定衍生品。《惊雷》是宝龙美术馆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收藏,该作品由尹朝阳耗时两年绘制而成,高3米,长10.5米。画面描绘了在嵩山山谷的斜坡上,十个男人或站或坐、或蹲或趴,以不同的姿态眺望着被霞光染成血红色的天空,仿佛是一种时代精神与命运困境的隐喻。
发布会现场黄石发言
作者说
关于这本书创作的契机是什么呢?
黄石 :我在北京尹朝阳工作室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这幅画的照片,当下便引发了我极大的好奇,因为这几年尹朝阳都在画嵩山、黄山风景,我突然发现这幅画出现了十个人物,其次我感觉到关于这幅画,整个批评界、理论界还没有相关的评论,本该是一幅引人深思的作品,因为它看得见,以致于大家把看不见的东西遗忘了,尤其当尹朝阳告诉我这幅画的题目是《惊雷》时,更令我好奇。光从画面上看仅仅是山脚下有十个人,因为这幅画如此的明了具象,以致于大家都没看懂。
您想通过本书所表达的意思最终是否得到了完整的呈现?
黄石 :从我个人而言,我已经完成了对这幅画的表达,这本书从去年7月开始,断断续续花了3个月时间,其实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并未与尹朝阳有太多沟通,甚至在北京那天我也仅问了几个简单问题就回杭州了,写作期间,我们互不打扰,直到草稿完成后,我才寄给他看。
这本书的创作过程中您碰到过哪些困难?能举个例子吗?
黄石 :针对任何一个好的艺术品,每个试图想用图像学做解释的人,他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这种困难与艺术本身对我的勾引和悬念相比,显得太微不足道了。我感兴趣的是作为一个作家面对艺术品时的表达。艺术品不是艺术批评家的专利,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来表达他对一幅好的艺术品的独特审美。
您认为您理解的这幅画和尹老师理解的这幅画是完全一致吗?还是说各有千秋呢?
黄石 :我认为不完全一致,但八九不离十,我和尹朝阳没有沟通,但在我差不多写完的时候,我和他说过我大致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他完全没有说这个是对还是错,可能是因为他大致知道我的思维方式,整本书他一个字都没改。
这本书的创作过程中您碰到过哪些困难?能举个例子吗?
黄石 :针对任何一个好的艺术品,每个试图想用图像学做解释的人,他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这种困难与艺术本身对我的勾引和悬念相比,显得太微不足道了。我感兴趣的是作为一个作家面对艺术品时的表达。艺术品不是艺术批评家的专利,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来表达他对一幅好的艺术品的独特审美。
您认为您理解的这幅画和尹老师理解的这幅画是完全一致吗?还是说各有千秋呢?
黄石 :我认为不完全一致,但八九不离十,我和尹朝阳没有沟通,但在我差不多写完的时候,我和他说过我大致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他完全没有说这个是对还是错,可能是因为他大致知道我的思维方式,整本书他一个字都没改。
您说整本书像写小说一般,那能不能具体谈一下您的创作思路呢?
黄石 :我在看这幅画的时候,画面上有十个人,我的思路有点像把这幅画看成一个案件或是事件,但按照普通的日常生活逻辑,抑或者是一幅艺术品宏大叙事的逻辑,这幅画的叙事因为过于简单,所以作为事件是不成立的,这更加引发了我的好奇,从艺术批评的角度切入,这幅画为什么以不成立的逻辑呈现出来?有多少是观众看不见的东西?为了更好地解释其中缘由,我首先比较了所有艺术史上大尺幅的具象绘画,通过一系列艺术史上的名作破题,所以书中提到了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马奈和塞尚的大尺幅作品等。举个例子,如果这幅画画的是徐悲鸿的《愚公移山》,那相信很多人一下子就看懂了,因为它本身就是神话故事,但《惊雷》没有故事原型,画面中十个人出现的理由是什么呢?通过艺术史上的名作分析,我解释了尹朝阳如此作画的理由。
这幅画最触动您的是哪一点?您想通过这本书传达给读者的意义有哪些呢?
黄石 :这是可以激发我想象力和探究的一幅画,在可见和不可见的之间,尹朝阳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一般而言绘画是空间的艺术,但这幅画引入了时间的观念,因为有事要发生,但我们又期待着它没有发生。这十个人在一幅画中出现,但不表达一个故事,这在艺术史上很少见,等于说具象绘画的叙事性在这发生了改变。
发布会现场尹朝阳发言
艺术家说
您看过这本书的个人感受如何?
尹朝阳 :在没印刷前,我看过两遍。黄石的书不同于以前艺术评论,他带有很强的个人主义色彩,他是我在接触的作家中对艺术史非常熟悉的人,要写这类型的评论,必须有很丰富的艺术之知识。一直以来,我有一个观点,如果一个人在解读你的作品,作为艺术家本人必须置身事外,我和黄石都彼此恪守了这一职业道德,互不干涉,力求客观真实,表达了对文字的敬畏之心。
您在之前的采访中表示“您越发知晓自己能做什么,不需要做什么…”那您下一步有什么计划吗?
尹朝阳 :很快会在上海举办一个规模相对较大的展览。
您的作品《惊雷》被宝龙美术馆收藏,最近上海又有多场大型博览会同期举办,比如ART021和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可以谈谈您对收藏这一行为的看法吗?
尹朝阳 :因为今年的情况特殊,到了这一阶段收藏是国家、地域、整个艺术圈、艺术形态,共同合力的一个结果,这个结果会造就一个新生态,这个生态会让很多人在这个艺术圈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您创作《惊雷》时的想法和黄老师这本书的解读是否有出入呢?
尹朝阳 :这张画因为尺幅较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拼贴,创作这幅作品耗费了我两年,在这个阶段每天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我必须随时解决问题,随时和自己搏斗,没有任何退路,其实画到最后画面呈现的结果往往和最初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因为耗时两年多,您能分享下这幅画的创作过程吗?
尹朝阳 :每一遍都是在挑战自己的极限,因为这不是一个正常尺幅的作品,这是我对自己野心、抱负和现状的一个回应,画到最后才能给这幅画赋予了一个新的命题,这幅画连结了辉煌与狗血,对于它我是用尽了全力,到现在它已经是独立于我的存在。
在这幅画里,相较于艺术批评的角度,黄石使用了哲学的意义来讲述。他说,每件作品的背后都是风雨,绘画可以呈现我们肉眼可见的内容,也呈现了肉眼看不到的。绘画是空间的艺术,但这幅画引入了时间的概念,整幅画中没有直接刻画惊雷,但却用《惊雷》做题,预示着有事发生,惊雷是一种现象,一种时间和空间的连结,一种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关系,一种时代精神与命运困境的隐喻。
《惊雷:绘画的沉默与复仇》是独立作家黄石对艺术家尹朝阳绘画巨作《惊雷》所展开逶迤而不乏威严的书写,通过这本书黄石向读者剖析了如何从绘画的视角开始理解艺术,如何审视当代中国的图像学分析,以文学性语言、哲学原理去进行艺术史与图像学的分析。为中国当代艺术评论理论提供了另一种文本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