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国展草书创作中的缺憾与不足

2020-01-09 09:53:16 来源:艺术中国

从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我们看到了什么

【编者按】12月10日,由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行书草书展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开幕。而此前,篆书篆刻刻字展和隶书楷书展已分别于11月10日、11月26日在济南和长沙开幕。四年一届的全国书法篆刻展览,承载着深沉的社会期待与时代重托,一直备受书法爱好者的关注。为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阳光、干净,第十二届国展在总结第十一届国展评审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缜密的评审规则、流程和更严格的评审纪律,制定了《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评审办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评审流程》《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评审行为守则》,严格规范评审程序和工作行为,全体人员签订自律《承诺书》。第十二届国展着眼于全面展示当代书坛书法篆刻创作的新成果,着力推出优秀作品和人才,为推动我国当代书法艺术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届国展虽然分设在三个展区进行,但书法爱好者的观展热情却没有因此而被削弱,据了解,仅首展济南站在开幕式前的一小时就有超过2000人拥入美术馆,可以想象现场的火爆盛况。而开幕之后,书法界的相关学者和书法家则通过自媒体等多种渠道体现出对本届国展的关注,比如围绕展览体数量为何不减、书法作品为何难见个性的表达、集字书法现象如何破解等问题纷纷展开讨论。因此,本期时评特别针对以上问题邀请本届国展的相关书法家、评委展开讨论,以期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

本期导读

对展览体不必大惊小怪▲徐正濂

第十二届国展草书创作中的缺憾与不足▲刘洪彪

加大审查审读力度传递出什么信号▲叶培贵

第十二届国展草书创作中的缺憾与不足

第十二届国展的草书评审很严格,也很公平,结果是令人信服的。从入展的作品看,有几个特点,一是品类齐全,二是取法多样,三是审美多元,四是深入经典,五是新人辈出。

当然,还存在一些缺憾和不足。通观第十二届国展的草书作品,有深厚传统功底、又有鲜明艺术个性、让人眼睛一亮的并不多。多数作者能娴熟运用前贤成法,但转化、拓展不够。这里面的情况,可归为三类:

第一,像古人。大部分作品还停留在临摹状态,是根据临摹所形成的习惯、留下的记忆,进行集字、复制和默写。师法古代诸多草书大家、取法多元的局面固然可喜,但这种与古人形似神近的书写,虽然做到位也很不容易,但毕竟还是一种模仿,并不是真正的艺术创作。

第二,像时贤。有一部分作品直接摹拟当代名家。拜师求学是需要的,是有益的,但更多的是要学习导师的为艺取法、处事修德。开始从导师书法入手也未尝不可,但要通过导师走向古贤,才是正路,才有发展前途。这里,老师也有责任,教出来的学生只会模仿老师,写得跟自己一样,“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没有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不是成功的、负责任的老师。

第三,像别人。有一些作品,虽不酷似古人,也不直拟时贤,但仍然似曾相识。作者无艺术主见,无创作定力,爱追风赶时髦,从过往大展获奖入展作品中找样板,照葫芦画瓢,或照搬形式构成,或照抄书写文本,没有自己的风格追求和情绪表达。

此类作品,像古人、像时贤、像别人,唯独不像自己,没有个性。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一是重技轻艺,只重视形式技术呈现,不重视艺术内涵的创造性表达;二是重艺轻文,虽有艺术意识,又忽略了文化修养;三是重法轻情,陷入规矩、法度中不能自拔,不得自由,作品难以见性明心。

上述缺憾和不足,对年轻书者来说是一种严苛。书法艺术看上去最为简单,实则最难成就。扎实功力、综合素养、艺术才能,需要长久磨砺和积累,需要反复摸索和探寻,不能急于求成。当然,不能急于求成不等于不思求成。这里要说的是,这种具有普遍性的仿写他人、没有自己的书法创作现状,与多年来形成的评审机制和评价体系是有一定关系的。

其实,一直有人质疑现行的评审方式,批评这样评审评出的是仿古之作,是平庸之作。看上去有一定的道理,其实不然。国展来稿太多,来稿多就要取舍,要取舍就要评审,要评审就要有共同标准。这个共同标准是建立在历史基础上的,经典就是标尺。因此,评审结果往往是入展的作品像古人、合规矩、没毛病、少性情的占了多数。这是投稿者“保险起见”心理作用的结果,当然也是评审“少数服从多数”取舍规则的必然。

这个问题,如果能冷静分析,也并没有那么可怕。中国古代有1000多年历史的科举考试,用以发现优秀文武人才;现在是全国统一高考,选取优秀学生进入大学深造。国展评审,跟科举和统考相接近。国展作者大部分是青年人,能通过这个“统考”,说明学书路子正、书法功夫深、书写能力强,具备了行远攀高的条件。进入书法艺术门径之后,来日方长,再谋求变法求新、塑造自我不迟。

这里还可以打个比喻,大家看过跳水比赛,来自全世界的跳水高手,在预赛中做相同难度的规定动作,通过几轮的比拼,动作优美、标准、得分高的进入决赛。进入决赛后,一律做自选动作,选手可以根据比赛进程、对手实力、自身状态和排名情况,调整、选择动作难度。所以,我认为有评审的展览好比规定动作,无评审的展览,如邀请展、学术展、主题展、个展、联展、综合展等,就是做自选动作。相对于国展,没有评审就少了许多限制和压力,作者便可以尽情发挥、自由创作。经过了国展“统考”的书家,就具备了受邀的资格和举办个展、联展的能力。正是有评审的展览和无评审的展览,亦即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构成了当代书法发展的交响曲。所以,对规定动作不要轻易视之为平庸,对自选动作也不要偏激斥之为胡来。而是需要理性地对待,让二者和谐相处、相辅相成,共同演奏新时代书法艺术的恢宏交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