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 中青代×新生代:年末双展在33当代艺术中心盛大开幕!

2019-12-02 09:48:44 来源:画廊杂志

想从油画涂抹中悟出一点禅机隐语?

想从铁草中感知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

一场关于当代艺术的无言对话在师生之间展开?

一切尽在33当代艺术中心!

开幕嘉宾合影

艺术家、策展人及开幕嘉宾合影

坐落在繁华闹市中央,却远离车马喧嚣,33当代艺术中心可谓是“闹中取静”之佳例,是谈艺论道的僻静所在。“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浓厚的艺术气息引来不少雅士驻足而观,“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于闹市中来的人仿佛一洗俗尘,进入忘我之境。

近日,“物在灵府——郑金岩&谭勋双个展”和“首届33当代奖学金优秀作品展”在此处同期启幕,此次双展由天津美术学院的两位教授——郑金岩、谭勋和五位“33当代雕塑系奖学金”的获奖学生共同呈现,是天津美术学院师生艺术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以此展现中青代艺术家和新生代艺术家在当代语境下艺术思想观念的差异,探索艺术表达的更多可能性。开幕式于2019年11月23日下午正式举行,多位艺术界重要人士以及此次年末双展的参展艺术家出席了该开幕式。

33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总监艾海致辞

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艺术家谭勋致辞

天津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艺术家郑金岩致辞

33当代雕塑奖学金获奖学生致辞 (左起郭钰婷、高建翔、刘昱恒)

艺术家江衡、获奖学生高建翔、郭钰婷、刘昱恒

左起广东省美术馆馆长 王绍强、物在灵府策展人范晓楠、艺术总监艾海、艺术家郑金岩、谭勋

左起获奖学生刘昱恒、高建翔 、艺术家李邦耀、艺术总监艾海、艺术部主管崔可、艺术家谭勋、郑金岩、获奖学生郭钰婷

物在灵府——郑金岩&谭勋双个展

继2019年6月8日在北京798悦·美术馆开幕的同名展览后,“物在灵府——郑金岩&谭勋双个展”在广州33当代艺术中心进行巡展。展览由广州33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刘奕与艺术总监艾海联合发起,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范晓楠策划,邀请朱青生、王端廷、黄笃、杨小彦、何桂彦担任学术支持,展出当代著名油画家郑金岩创作的晚明文化人物、民国文人与西方艺术家的肖像作品与著名雕塑家、当代艺术家谭勋的《草》系列装置作品,呈现不同媒介和手段在空间中的表达。

“灵府者,精神之宅,所谓心也。”策展人范晓楠对此次双个展的主题作如下阐释:“物在灵府,不在耳目,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认识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中国古人以世间万物为媒介感知宇宙之精气,尽精微而致广大。两位艺术家虽在创作材料上迥然有别,却于内在气质中保持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共同的体悟。他们作品所呈现的面貌,很大程度上与西方艺术样式有别,更具有东方艺术的意境与气息。”郑金岩与谭勋的作品“遗去机巧”,其创作超越表象,以求精神与“大道”的冥合化一。

郑金岩 《安迪·沃霍尔》 布面油画 200cmx150cm 2019

郑金岩 《弗兰西斯.培根》 布面油画 200cmx150cm 2019

郑金岩 《弘一法师》 布面油画 90cmx60cm 2019

郑金岩 《鲁迅.公元一九三六》 布面油画 60cmx50cm 2019

郑金岩善于以“文化符号”和“精神符号”为依托刻画历史题材人物形象,其作品以画布颜料为媒介,融合西方油画的特性和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气质,并在“传统文化中挖掘文人与自然的精神品格,特别是其中的悲剧表现及其历史隐喻”,以画笔深入历史人物的内在心灵,以此试图阐述人与命运的冲突。不追求写实,而是强化神韵,弱化细节,这使得安迪·沃霍尔、弗兰西斯·培根、弘一法师、鲁迅等名人的内在心理与外在情绪在类似于中国画的技法处理下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画笔下的人物精神品格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正如王端延对郑金岩作品的评价,“仅仅通过对人物面部的描绘,更准确地说,是通过对人物神情,尤其是眼神的刻画,就将人物孤独、落寞和惶惑的内在精神状态表现出来了。”摒除多余的背景与内容,舍弃人物身上的文化属性,郑金岩将这些人物重新回归到人的本位,历史大背景下的个体悲怆感顿生,从而感知个体的渺小。

谭勋 《铁草》 铁丝 480cmx270cm 2019

谭勋 《金草》 铁、24K镀金 20cmx20cmx16cm 2018

无论是一次性杯子、草,还是一把扫帚、崖柏,谭勋的作品通常挖掘日常之物背后隐藏的东方文化审美经验,改变其形态,模糊其功能性,并赋予其一种审美意味,使其具有日常之物、审美之物、观念之物的多重属性。谭勋的创作是以“物”为核心不断展开的,涉及到媒介与物性、形式与观念的转换问题,其作品的观念又往往多了一层哲学化的思辨色彩。黄笃在谈谭勋作品时说道,“虽然谭勋在创作中自由运用材料的方法,但他的作品没有‘物派’那样的痕迹,而是作品的观念蕴含社会性的东西。《草》系列作品是谭勋对东方精神内涵的持续关注,脆弱平凡、任人践踏的草通过艺术的转换,被谭勋赋予了崇高的永恒性,表达其对现实的强烈关注。“铁草”象征了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彰显艺术家的人文关怀,而铁草被无情碾压预示了草民无法摆脱的宿命。

首届33当代奖学金优秀作品展

“33当代雕塑奖学金”是今年5月由广州33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馆长刘奕的大力助推,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谭勋与广州33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总监艾海联合发起的,面向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奖学金资助计划,该项目旨在支持与奖励在当代雕塑创作中具有独创精神的青年艺术创作,预计在未来的五年内,项目将每年选拔出三至五名优秀学生予以扶持,总金额高达20万元。

33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总监艾海表示,将继续在学术上向前推进,为中国当代雕塑界输送更多新鲜力量。项目联合发起人之一谭勋表示,“‘33当代雕塑奖学金’的开设无疑是对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学成果的高度认可,它就像一个发动机,将在未来五年中促成雕塑系教学的良性发展机制,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从而带领学生走向更宽广的未来。”

在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四个工作室八位指导教师的推荐下,及“33当代雕塑奖学金”的艺术委员会成员们的共同商议下,首届“33当代雕塑奖学金”最终评选出五位获奖青年艺术家及其作品,他们分别是:刘昱恒《就放这吧》、郭钰婷《无物》、高建翔《拥抱》、张凯旋《生长的废墟》、初百祥《纪念不被纪念的》。

刘昱恒 《就放这吧》 木雕 250cmx200cmx200cm 2019

“消失和隐藏”既是对传统雕塑的颠覆,亦是对材料、工艺与写实能力的重新要求。刘昱恒将写实雕塑与当代性融合,利用生活环境中的木质现成品以写实的手法雕刻,从现成品中提取出一个个生活“物件”,这些“物件”在大家广泛熟知的背后,存在着一种亲近而又疏离的可能,这种特点也赋予了它们非生命体但有生命的存在,且与人的关系紧密且微妙,而艺术家只是不断发现同时强调这种存在。

郭钰婷 《无物》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9

郭钰婷的特别之处在于透过各种“去性别化”的日常物质,仅以对材质、形状间微妙差异的捕捉与塑造,传递出细腻的生活体悟,表现出日常物质的纯粹之美,体现其作为女性艺术家特有的敏感力。郭钰婷试图从一件非常普遍平常的材料出发,探讨物质本身在当下艺术创作当中的可能性及价值,并在创作中不断平衡“我”和“物”的位置。

高建翔 《拥抱》(局部图) 陶、棉线 尺寸可变 2019

《拥抱》雕塑的语言是简练的,传达的情感却是浓厚的,棉线的温暖柔软与陶的冰冷坚硬形成鲜明对比,棉线像是纠缠,像是束缚,透露出难舍难分、爱而不得的忧伤。雕塑运用去性别化的方式,刻意隐藏人物的性别表达流动着的欲望,探讨更深层次的男性和女性的两分结构问题以及同志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人权问题。

张凯旋 《生长的废墟》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9

废墟并非只是崩溃与毁灭,同时还存在着打破永恒不变的希望与迫不及待的未来。此作品由天津丁字沽零号路拆迁遗落的物品组成,张凯旋将铁钉生锈的物理属性与文人画中的朱竹对应起来,再将其与拆迁中的建筑废墟和遗落的物品结合,最后将物品的摆放还原回拆迁中的场景,形成在废墟中生长的一种景象。

初百祥 《纪念不被纪念的》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9

初百祥打破传统意义的纪念碑只关注“上”的局限,将被遗忘的建筑废墟中的“垃圾”物件永久性的浇铸到水泥方块中,形成单个标本的同时构成纪念碑,以铭记这些毫无意义的物件及事物被遗弃、替换、毁坏、覆盖的行为。同时,创作者用反纪念碑的方式讨论消费社会背后的物质废墟及废墟夹缝中普通个体的精神废墟。

展览现场

展览讯息

物在灵府——郑金岩&谭勋双个展

出品人:刘奕

学术顾问:皮道坚

策展人:范晓楠

艺术总监:艾海

学术支持:朱青生、王端廷、黄笃、何桂彦、杨小彦

参展艺术家:郑金岩、谭勋

展期至2019年12月16日

地点:33当代艺术中心

(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103号 维多利写字楼A座 33层)

33当代奖学金优秀作品展

出品人:刘 奕

学术顾问:皮道坚

策展人:艾海、谭勋

参展艺术家:刘昱恒、张凯旋、初百祥、郭钰婷、高建翔、吴宁、吴尚、贲鹏

展期至2019年12月16日

地点:33当代艺术中心

(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103号 维多利写字楼A座33层)

撰文/排版:陆明华

图片提供:33当代艺术中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