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3日,面对近百名浙大学子及嘉宾,戏称不是从“东土大唐”而来的“大师兄”沐斋在人文学院的咖啡吧为大家做了题为《花间一壶酒:诗书画中的草木世界》的讲座。在分享在传统文化研究领域多年的历程和心得时,他始终强调“精神的高度”、能够入世而不世俗,把自我的感性、喜乐、情操乃至气节投入到生活之中和创作之中。那么,如何在生活和学习之中去发现和保有如此的人文情怀与生命的温度呢?在当下这样熙熙攘攘唯利奔忙的经济社会环境之中,又如何来坚守这样的精神家园呢?沐斋先生从诗意的人生入手,为大家娓娓道来。在他看来,虽然“诗意地栖居”这样的话语是海德格尔等西方人所倡导的,但我们中国人一直是如此生活的——无论王维、李白、白居易,还是宋代二程、苏轼……,这些活在当下的智者哲人都让生命的每一天如诗如画!精神,永远要有向上的提升,世界在你的心里和眼里就总会充满了美。如庄子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圣人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无论是诗文、书画还是草木,在精神力量的加被之下时时处处洋溢着美感,世界上那些德才兼备的贤人们,都是能够尽心知性,知行合一,明理察物,和于自然。率真淳朴,不以机巧而失其本心;光明浩然,不因尘浊而溷其性灵。沐斋学长与在座师生共同探讨个人生命的意义和文化之于生命和生活产生共鸣及其与社会相结合的全新价值。沐斋从浙江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文化研究和艺术创作工作,寓居京城十余年始终勤勉有加,无论写作还是书画都力求精益求精。如众人所评价,心与古代高士大儒为徒,直谓“活在当代的古人”。活动现场,沐斋学长与大家一起分享了在浙大学习生活之中的趣事逸闻,并以人生之意、草木之情、诗情和画意四大部分展开长达两个来小时的演讲,打通人文学科的诗文书画史论,兼容草木之自然科学知识,讲述了诗书画中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用事如用兵,愈多愈难。”他引用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的话语来勉励在座后学要多学博闻而识之,这样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运用典故才能有的放矢、使用得当,否则堆砌文字则会流于晦涩难明,不能表现出作品应有的精神与意境之美。沐斋通过诗文书画中一些经典的草木意象的阐释,就其在上海古籍出版社今年重版的十三经之《尔雅》解读作品《温文尔雅》中的一些内容做了介绍和解析。为了参与这场讲座,同学们早早通过各种渠道预约报名。“大师兄”诙趣睿智的谈吐,贯通古今的学识,让同学们时而忍俊不禁,时而掌声轰鸣。如浙大校歌所载:惟学无际际于天地。于此,满堂鲜活的生命力,秋风秋意尽不觉凉。演讲接近尾声时,大家兴致弥高,沐斋还即兴为大家深情朗诵了李白的《月下独酌》,使活动气氛达到了高潮。此次讲座由浙大人文学院院长楼含松教授坐镇主持,并与沐斋进行了酣畅的对话,师生二人共同以竺可桢老校长“求是、创新”的校训激励众学子。现场的浙大学子们纷纷向学长提问,沐斋一一作答,对当代“新士人”精神进行了解读,对自己养兰画兰的心得进行分享,对自己诗文书画四者的排序予以剖析,最后,将其近年著作《滋兰笔记》为在场的学弟学妹予以签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