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博会进入第二天 烟台展区游人如织
省文博会进入第二天,烟台展区游人如织
水母网9月21日讯(记者 刘晋) “这动物标本做得跟真的一样!”“绒绣猫是怎么绣出来的?”
昨天,第八届山东省文博会进入第二日,烟台展区延续了首日的火爆状态。济南市民和外地参展商纷纷涌入展区,在欣赏仙境海岸的同时,也尽享鲜美烟台带来的文化盛宴。
他们坚守传统
参加本次文博会的烟台代表团中,有两位老传承人。一位是烟台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栾淑娟,另一位则是79岁高龄的长岛砣矶砚雕刻技艺省级传承人王守双。
1956年出生的栾淑娟,自幼跟着妈妈和奶奶学剪纸,特殊的家庭、聪资的天赋,成就了她高超的技艺。艺术的不凡在于不断坚守,“我坚持剪纸五十多年了,这门技艺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管多难,我都要继续走下去。”
因为砚台很重,王守双只带了八方前来参展。砣矶砚,也叫金星雪浪砚。因为开采困难,且不可再生,所以价值越来越高。不过,王守双最为关心的,不是销量,而是砣矶砚雕刻技艺的传承。他认为,当下综合性人才匮乏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在父亲的熏陶下,王守双的女儿如今已经投身到砣矶砚雕刻技艺的传承中来,王守双也希望传承数百年的砣矶砚雕刻技艺能够不断延续生命并创造价值。
他们励志创新
当传统技艺和创新元素相结合,必定能碰撞出绚丽的火花。蓬莱八仙葫芦的葫芦灯和烟台绒绣的衍生品就做到了。
“虽然这次就带了两个葫芦灯展示,可来询问的人络绎不绝。”蓬莱八仙葫芦展位负责人王玉说,“这是我们的‘独家绝活’。制作葫芦灯,用的并不是雕刻刀,而是特制的电钻,在葫芦表面用电钻钻出镂空的圆孔,通过圆孔组合形成花朵或是心形的图案。”
王玉告诉记者,葫芦灯工艺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我们的八仙葫芦与同行相比,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一是工艺精美,价格又被市场接受,所以前景非常广阔;另外,创新速度很快,新款式层出不穷。”
烟台绒绣,作为“中西合璧”的典范,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烟台华艺绒绣有限公司经理石岩说,“现代手工业,如果没有创新意识,想要生存下去很难。所以,我们的作品就不拘泥于挂在墙上,而是推出了拖鞋、杯垫、抱枕等多种产品。技艺要坚守,但样式可以不断改变。”
来源:水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