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的三个挑衅
杜尚 泉
杜尚及其《泉》,不应当为其之后的当代艺术乱象“埋单”。杜尚以来一百年间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成就也好,争论也罢,其实已然证明了《泉》的深远价值。
没有哪个艺术家和他的作品像杜尚及其《泉》这样,一百多年来不但争论不曾停息,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态势,虽然这些争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着颇为不同的动机。那个在1917年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中一鸣惊人的小便池,那个作为评委之一的杜尚“创作”——姑且算是创作的话——送展的在公共厕所中随处可见的男用小便器,在上面签名“R.mutt”,并“心怀不轨”地将之命名为Fountain(《泉》)的工业化生产的陶瓷洁具,这件后来被奉为观念艺术之祖,被美术史大加赞誉并最终以里程碑式的艺术杰作的身份进入博物馆的传统艺术的叛逆者,直至今天依然让支持者和反对者,让艺术圈内圈外都难以平息对它的赞叹与批判:到底什么是艺术品,什么是艺术?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有多远?如果小便池可以成为艺术品甚至是大师级作品,那么还有什么不能成为艺术?
其实,在无数的争论和质疑背后,人们真正关注和担心的,是杜尚和他的《泉》所打开的“潘多拉的盒子”。事实也正如绝大多数人所担心的那样,在观念艺术大行其道的今天,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所谓现成品艺术形式上的低门槛让很多艺术投机主义者如获至宝,招摇撞骗,真正有建设意义和独立精神的艺术家和作品则凤毛麟角且往往被淹没在当代艺术虚假的繁荣景象之中,并常常沦为人们质疑甚至排斥观念艺术的牺牲品。
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将“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杜尚及其《泉》,不应当为其之后的当代艺术乱象“埋单”,过度地解读其背后的时代、文化和政治因素也是不恰当的。《泉》的价值和意义毋庸置疑,当然也不容人为地夸大或贬低。相比任何艺术理论和批评,时间无疑是最为客观和公正的。杜尚以来一百年间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成就也好,争论也罢,其实已然证明了《泉》的深远价值。
要真正理解杜尚的观念艺术作品《泉》,只从所谓的“现成品艺术”来认知显然是不够的。因为“现成品”有很多种,为什么杜尚偏偏弄来一个小便池?
简单来说,想要看懂杜尚的这件作品《泉》,至少要明白三个“挑衅”。
挑衅一:作品产生方式。即大家熟知的“现成品”观念。杜尚以一件工厂流水线生产的普通商品来作为自己作品的姿态,向传统的、根深蒂固的艺术品要由艺术家亲手创作而成的观念发起挑战,更多地,还带有嘲弄,嘲弄权威,嘲弄收藏。它反抗的是保守的、固化的和装腔作势的传统艺术及其观念。
挑衅二:不洁的联想。“现成品”有很多种,桌子、椅子、茶壶、酒杯等等皆是。但既然要颠覆对艺术的陈腐观念,就要更彻底,更决绝。小便池显然会让人产生不洁的联想,特别是放在展厅、博物馆,跻身于人们熟知的那些高雅艺术品之列,其反差和挑衅意味不言而喻。
挑衅三:名称《泉》。泉的概念在西方乃至东方文学艺术上都有着悠久历史和美好、神圣的精神和视觉含义。安格尔的油画名作《泉》中,一位美丽少女头顶瓦罐,清泉汩汩而下,被誉为表现了“清高绝俗和庄严肃穆的美”。杜尚却故意将作品起名《泉》,而小便池显然是供男子小便之用,小便的形态与泉水相似,给人的画面感和心理感受却截然相反,“R.mutt”还是美国某卫生用品的标记。可想而知会引起保守评委和普通民众怎样的反感。
杜尚说:对我来说,重要的是放进幽默,放进对于所谓严肃作品的怀疑。宇宙这么大,而我们还总是这么人类中心主义,真实个可笑的见识。我老想着要避免和通常艺术家的做法一样。对他们而言个性化、独特,是每个艺术家要做的,而绝不是走向大众产品。
美国画家德库宁说:“杜尚一个人发起了一场运动,这是一个真正的现代运动,但实际上杜尚一直与它之后的一切运动若即若离。”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艺术流派都与马塞尔·杜尚的艺术联系密切。
杜尚说,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
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
(作者为艺术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