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对话|旧金山亚博馆许杰:用亚洲的文明与器物打动美国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是美国旧金山致力于推广亚洲文化艺术的机构,收藏将近两万件横跨六千年历史的亚洲文物精品。目前,旧金山亚博正在改扩建,并加强数字技术和多维度讲述文物故事的方式。馆长许杰近日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专访,以地处西方的角度谈及了博物馆串联亚洲文明和“关联”世界文明等话题。
许杰认为,博物馆探索的重点是从亚洲的视野和角度来观察认识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他还表示,博物馆最重要的使命不一定在于传授知识,而更在是在于通过有趣的故事刺激观众的兴趣,希望每件器物都给不同的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影响。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以下简称“亚博”)建立于1966年,是美国旧金山致力于推广亚洲文化艺术的机构,收藏将近两万件横跨六千年历史的亚洲文物精品。丰富的馆藏源自收藏家,运动员、曾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的芝加哥实业家艾维瑞·布伦戴奇(Avery Brundage)。1936年,布伦戴奇在观看了英国皇家美术学院举办的“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后被中国文物所吸引,从而步上收藏之路,以征集中国文物为起点,进而扩展至亚洲区域的佳作名品。
亚洲艺术博物外景正面
博物馆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历史上,旧金山一直是许多移民进入美国的第一站,而今这里又成为硅谷新兴科技的中心,让这座城市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今,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亚博也成为了沟通亚洲与美国,以及不同亚洲文化间相互理解的桥梁。 近几年,博物馆同亚洲文博机构的交流也较频繁,持续推出了中华文化和其他亚洲地区的文化展。如今的上海博物馆的“空白期”瓷器展,旧金山亚博也是海外借展单位之一。
2017年9月,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宣布了投入9千万美元的博物馆扩建项目。该项目于2018年正式启动。亚博改建的初期重点是在市政中心东边(Hyde Street)修建一座1.3万平方英尺的全新展馆和艺术露台,试图打造全美首屈一指的亚洲艺术展览场所。
改建效果图
改建的最大目的是为观众创造理解亚洲文化的多维度体验,从古至今,从地域到全球。据了解,全新的馆藏介绍方式以策展人们挑选的15件代表不同文化和时期的作品为主,通过平板电脑、投影、壁画等教学方式使观众更深一步地了解展品,且探索每件藏品之间的文化、历史和地理环境。
如今,改建项目正步入后半段。近期,“澎湃新闻·艺术评论”采访了馆长许杰,谈及了博物馆串联亚洲文明和“关联”世界文明等话题。在许杰看来,博物馆的愿景是让亚洲艺术深入大众,成为每一个民众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以地处西方的角度强调了要多层次多角度地讲故事,刺激观众的兴趣,要把文物和民众现实当中的兴趣贯通起来。
对话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
澎湃新闻:目前博物馆的馆藏亚洲文物有哪些?藏品覆盖哪些区域?
许杰:馆藏覆盖了整个亚洲的的文化,分为七个主要文化区:中国、日本、韩国和朝鲜、印度、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又可以细分为大陆东南亚与岛屿东南亚文化)、中亚和西亚文化和喜马拉雅地区文化。其中,中华文物占的比例最多,有8000件左右,大概占的比例是不到1/2,超过1/3。随后,日本和印度的馆藏实力也很强。
澎湃新闻:可否介绍下馆藏的中国文物?
许杰:馆藏中青铜器很精彩。比如,我们有一件举世闻名的以犀牛为造型的青铜酒器《小臣艅犀尊》,是商代晚期铸造的,距今有3000年了。它是商代唯一一件以犀牛为造型的青铜容器,相当独特。在中国青铜器历史中,不论是艺术史,还是其他如历史和宗教研究方面,都是非常重要。此外,我们收藏的佛教造像也很有名。其中有一件鎏金造像,是中国北朝时期,造像上有铭文,按照铭文的年号来推测,相当于公元338年。这件在中国佛教造像当中是年代最早的一件,是教科书上必须出现的一件。
青铜器《小臣艅犀尊》,商代
在书画方面,博物馆收藏的张大千作品比较有特色,有好几幅是他在加州画的。张大千曾经在加州生活过,在美国最早举办展览也是在加州。可以说加州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也是一个重要阶段。今年是张大千诞辰120周年,我们在秋季会做一个关于张大千的展览。此外,我们也有一些其他收藏,比如叶恭绰的侄子叶公超的收藏。叶恭绰是一个收藏家,早年当过北洋政府的交通部部长,1949年以后,担任过北京画院院长,他有个侄子叫叶公超,曾当过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和驻美大使。叶家的收藏很有名。叶公超先生的书画收藏都在我们博物馆,其中也包括一些非常重要的作品。
亚博书画展厅
在瓷器方面,我们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时期的品种。比如有一件定窑瓷枕,栩栩如生;有明代嘉靖的《五彩鱼藻纹大罐》,品相非常好。我记得前几年有一个拍卖,台湾的曹兴诚先生收藏的一件同一时期的《鱼藻纹大罐》,拍卖创造了一个很重要的记录。同时,我们还有很不错的宋代漆器。相对而言,观众了解的不多,因为展陈有限。
澎湃新闻:在对馆藏作品进行整理、展示时,博物馆是如何串联起这些亚洲不同区域的文明,讲述亚洲文明给西方观众的?
许杰:说起串联亚洲文化,当然办不到面面俱到,但一个挺有效的线索就是佛教的传播。佛教作为宗教在亚洲有很大的范围。出于佛教信仰,产生了许多佛教艺术品。
我们在展厅中呈现佛教的起源、在各地区的传播和多元化的发展沿革。我们的收藏主要以器物,雕塑为主,其中就有不少反映了佛教题材。各个展厅里都会有佛教相关的展品。这个线索可以对亚洲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叙述。同时,我们也有单独的佛造像展厅,是关于中国造像的。
亚博佛造像展厅
我们的愿景和使命就是让亚洲艺术深入受众,成为每一个民众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怎么样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受众面往往是对亚洲艺术并不太熟悉,也未必是亚裔的人群,所以我们强调把民众现实当中的兴趣贯通起来。我们曾展过一个“瑜伽展”。据统计,在美国,瑜伽非常普及,每十个美国民众当中就一个会练瑜伽,而它在美国作为一种健身运动的起源恰恰是在旧金山。旧金山往往是亚洲文化进入美国的一个起源点。例如禅宗,坐禅传入美国也是在旧金山。瑜伽是一种印度教的修炼手段,练瑜伽的人未必对其宗教意味有了解。所以,我们以瑜伽为切入点,把历史的宗教的瑜伽和健身运动连接起来,观众自然会产生兴趣,让他们了解瑜伽背后的历史渊源和宗教、文化意义。展览的效果也非常好。我们还安排观众在博物馆内部操练瑜伽,把艺术和普通生活贯通起来了。
展览“瑜伽:转变的艺术(YOGA: The Art of Transformation)”
我们希望从生活当中已经现成的兴趣点入手,使不为你熟悉的文化能够进入你的生活当中。 比如刚才讲到的《小臣艅犀尊》。3000年前,这个容器用的是中国特有的青铜铸造技术,相当于现在硅谷最顶尖的技术。许多非亚裔对中国的历史不了解,对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如何也不了解,也不会关注。我们博物馆处在硅谷的北端。我们在展陈这件器物时,配以有关铸造技术方面的录像说明,讲述3000年前中国的科技及其原创性的发明。
每个文物的故事是源源不断的,我们现在主要开发就是和生活有比较密切关系的这一方面,由此来刺激社区群众的兴趣。博物馆最重要的使命不一定在于传授知识,而其实更是在于刺激观众的兴趣。希望每件器物都给不同的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影响,在他们个人生活当中能引起兴趣,那么他们就可以去探索。
澎湃新闻:亚洲在全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与纽约大都会这样的涵盖全球范围的博物馆相比,亚洲艺术博物馆是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陈述亚洲?
许杰:博物馆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即使是像大都会这样的也不例外。大都会是个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定位是世界文化的一个窗口。我们是亚洲艺术博物馆,使命是要使亚洲的文化艺术进入每个美国民众的生活当中。我们的面向除了旧金山,除了美国,也是全世界。
我们探索的重点是从亚洲的视野和角度来观察认识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我们探索亚洲文化在整个世界文化和艺术当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展览“看东方:日本如何激励莫奈、凡·高等西方艺术家(LOOKING EAST:HOW JAPAN INSPIRED MONET, VAN GOGH, AND OTHER WESTERN ARTISTS)”
前几年,我们做了一个法国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的展览,一半展品是印象派的艺术,另一半是日本的浮世绘。19世纪印象派的艺术家都受到日本版画的影响。这个展览是博物馆第一次引入了非亚洲文化的艺术品。之后,我们还会继续策划这样的展览,来链接亚洲文明和其他区域的文明。我们计划再往前走,呈现18世纪欧洲盛行的中国风对法国宫廷艺术的影响,以及欧洲对中国的影响;17世纪大航海时期,中国在欧洲整个文化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性;16世纪的葡萄牙和亚洲……每一个时代,亚洲对整个世界文化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和贡献。作为一个亚洲艺术博物馆,不光展陈亚洲地区创造的艺术品,也讲述和探索亚洲文化艺术在整个世界发展当中的作用和地位。
澎湃新闻:目前,博物馆已完成了部分改建,近年来流行的VR、数码等科技对展陈有着怎么样的辅助功能?
许杰:常设陈列位于二楼和三楼,二楼正在改建,三楼已经完工,上个月向观众开放,用到了许多数字化技术。刚才讲述的小臣艅犀尊,以前配以标牌和录音导览,现在我们用数码开发多层次和多元的故事。比如,青铜器的铭文非常重要,所以有关于铭文的讲述;动物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动物性成为我们吸引那些对动物保护有兴趣的观众的切入点;此外,商周的青铜器一般都是几何形器皿,很少有动物造型,所以艺术表现和造型技术造型的关系又是一层面的。林林总总有五六层的关系,都靠数码技术表达。将来,我们会邀请观众给博物馆提出要求,表达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并以此为目的去开发。二楼和三楼近似。把馆藏最重要的文物挑出来,做多层次,多角度的讲述。运用的数码的技术有影像,有互动式触摸屏,又有导览。当然还有传统的文字说明。
青铜器《小臣艅犀尊》所处展厅
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展陈中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还是促进观众对器物本身的兴趣。不同层次和角度的讲解,目的就是让不同背景的观众都能产生兴趣。
亚博三层全新常设展厅
亚博三层全新常设展厅
澎湃新闻:这样会不会造成展览的展品数量减少?
许杰:基本不会影响,这次改陈当中几乎没有缩减展品的密度,因为数字技术占地非常小。不同层次的故事都可以在同一个触摸屏上。当然,除了个别地方,针对更重要的器物,所需要展示空间较大。
澎湃新闻:此前,您曾在采访中说了“现在博物馆的主要购藏方向是当代艺术”,目前馆内收藏了哪些当代艺术?
许杰:对,现在馆藏当代艺术将近一千件左右。当代艺术是最活生生的,最直接体现当下的亚洲创意和成就。这一方面是我们将来注重的,也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博物馆的馆藏历来以古代为主,当代很少,所以文物的年代到20世纪的就断了。我觉得收藏应该继续下去,艺术是生生不息的,不能够人为地把它切割。如果我们收藏得好,过几百年以后,这些也变成经典艺术了。
从媒介上来讲,我们主要侧重的中国的新水墨。水墨是中国传统艺术,我们注重古代收藏和当代艺术的对话。另一个媒介则是数字艺术和新媒体,例如影像、动漫等,数字艺术将来也是我们重要拓展的一个当代艺术方向。相对而言,数字艺术没有文化的界限,它是整个亚洲的。同时,我们对亚洲的定义并不在于某个区域和人种,我们注重另外一层“关联”,凡是和亚洲文化历史有关系的艺术品,都是亚洲艺术。无论是白人黑人,你做的作品、雕塑、装置如果同亚洲有关系,那我觉得也是在我们博物馆收藏的范围之内。
澎湃新闻:目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少人认为当代艺术作品的地域性在逐渐变弱,不少地区的双年展也呈现了模式化的现象。作为亚洲艺术博物馆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在对于作品收藏的选择标准有哪些?
许杰: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其实没有这种明显的现象。在国际化的趋势下,文化之间的界限,民族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单薄。这是艺术的国际化,我觉得是很好的现象。很多艺术家正是因为这种国际化而更注重发掘自己和原本文化的关联。所以,有的艺术家走国际化的方向,有的艺术家则关注本民族历史,开拓历史,从历史当中汲取新的元素,重新诠释传统。这种趋势现在越来越强烈。
当代艺术有一个很好的面目就是层出不穷。我看了很多当代艺术,有的作品未必欣赏,但这些作品都会让我产生新的视野,提出新的问题。艺术家的创意是无穷尽的。
亚博艺术露台效果图
澎湃新闻:未来,你们会把馆藏的古代文物跟当代文物并置展出吗?
许杰:有,但我们并不是勉强的并置。二楼、三楼的常设陈列依旧以原来馆藏为主,但我们会有针对性的从中引进一些当代艺术,放置在传统艺术的展厅当中,使古代和当代有个对话。在选择中,确保当代艺术和古代艺术有很明确的关联。
目前,博物馆在扩建,扩建完工后也会有专门展陈当代艺术的展厅。另外,我们会把临展厅的屋顶变成一个空中艺术露台,来专门陈列当代艺术。
澎湃新闻:整个亚博完全开放大约在什么时候?
许杰:施工建设结束今年年底,新的展览空间开放是在明年的5月份。
(实习生吴梦倩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