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年挖南越王墓的那些事儿

2022-06-20 22:52:12 来源:网络整理

28年前,尘封了2000多年的西汉南越王墓迎来了第一位到访者——独自一人,夜探古墓,这位“探险者”就是广州市著名考古学家黄淼章。昨日,他“打头阵”,成为“南博大讲堂”首个主讲人,揭秘南越王古墓,讲述当年挖掘时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据悉,当年民工发现南越王墓后,初以为是日军侵华时的秘密弹药库,上报给考古所后,黄淼章因为瘦,能挤进墓缝,成为第一个进入南越王墓的活人。

意外发现

民工发现古墓提铁锨欲挖宝

“1983年,南越王墓被发现,充满了意外和惊险!”黄淼章说,象岗山——即南越王墓的所在地,当年正在搞市政建设,当山顶被推掉17多米时,一众民工发现有巨大的石板“挡住下行去路”。民工们纷纷揣测:有人认为石板下是日军侵华时留下的秘密弹药库;有人认为是地下宫殿;也有人认为是古墓。“民工们想到挖到宝的几率很大,当时就提了铁锹等物准备破开石板”,不过万幸的是,工地的一位邓姓负责人及时制止了民工,并在当晚6时打电话到考古所,可考古所五点半就已下班,第二日清晨电话才被黄淼章接通。

黄淼章称,现在想起来,当时的状况其实是“非常惊险的”,如果那位工地负责人没有及时制止,并迅速向考古所反映情况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深夜探险

因为够瘦成为入墓第一人

接到消息,黄淼章就和两个同事骑着单车上了山。黄淼章说,到了现场第一步就是找墓边,“看墓有多大”,但是,在找的过程中,他们“吓坏了”:广州发现的汉墓长宽一般不过三四米,可是这座墓的墓边却达到了10多米。他们当场断定:“这个墓不一般”。

当日晚,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广州文博学会会长麦英豪先生来到现场后,又隔着墓顶裂缝发现西汉铜鼎。但兴奋没多久,又发现墓内石门被打开,此墓已被盗的猜想顿时令众人失望透顶。

为揭开墓地“真面目”,第二日晚,他们避开工地人群再次来到现场。由于当时古墓分为前后两部分,在其交界处最大的一条裂缝,也只够一个人钻进入。选谁好呢?黄淼章成为了第一人选,因为他是全场最瘦的人。

回想起入墓那一刻的心情,黄淼章至今记忆犹新。他说,下墓前,麦老千叮万嘱:闻到异常的气味,或者听到声响,立即上来。但是当时他的激动心情盖过了种种疑虑。

于是,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保护下,黄淼章只拿了一把手电筒,就在同事的帮助下,顺着一根长竹竿,下到了墓室……

挖出宝贝

一辈子没挖到过这么大的墓

进入墓室后,黄淼章才发现古墓没被盗过!彩绘壁画、成排的编钟、铜鼎……10多分钟后,他带着一个铜钟、一件大玉璧、一个陶瓷盖子爬出了古墓,通过对这些文物的鉴定,古墓的年代被敲定。他称,当时,一下子那么多铜器摆在面前时,他真是“懵住了”,“中国墓葬十墓九盗,有些考古工作人员一辈子都没挖到过这么大的墓葬”。此后,“丝缕玉衣”、“太子印玺”、“文帝行玺”被发现,确定了墓主身份。

黄淼章说,丝缕玉衣被发现时已散开,玉衣是汉代特有的丧葬殓服,玉衣是有等级规定的,有金缕、银缕、铜缕玉衣,诸侯王多用金缕,也有用银缕的,但是丝质的如何整取,难倒了众人。最后的决定是用竹篾“捧”起。“就是选取了六七十根竹篾,从下穿过后抬起”,之后经石膏等处理,订入木箱后才顺利出土。丝缕玉衣出土后,历经两年多才复原。整件玉衣全长1.73米,共用玉片2291块。现在是南越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鬼吹灯”并非

空穴来风

黄淼章还提到,他发现近来网络上“鬼小说”十分流行,如《鬼吹灯》、《盗墓笔记》、《藏地密码》等。对此,他指出,这些“鬼小说”并非全是空穴来风,“小说作者对考古及墓葬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描写可能过于夸张了”。

他以“鬼吹灯”为例,说古时就有“人点蜡,鬼吹灯”的说法,称“盗墓时,盗墓人需要在东南角点一盏灯,如果墓中的鬼魂不让人盗墓就会将灯吹灭,这是死人与活人之间的一种协议”。实际上这种做法的确在盗墓中很普遍,目的在于将灯置于墓葬的通风口处,以检验墓中的氧气是否充足,从而决定此墓能否进入。

墓主的反盗墓机关

鬼箭:又称“一触即发”,一般用线控制,盗墓者若不幸碰到交错的丝线,四面八方将有箭矢射出,一次性可射出10~20发

钢刀陷阱:墓道上铺有活动木板,上用细沙覆盖,下方则是陷阱,陷阱内有钢刀、竹签,盗墓者踩到木板上,就会掉落陷阱,之后,木板又会自动还原。

流沙墓:一般在竖穴墓中使用,此类墓穴墓坑一般有十几米深,墓顶用沙回填,盗墓者在打穿墓的过程中,会引起上方塌陷,被沙填埋。

火洞子:墓内有大量沼气,一遇明火、高温,会发生爆炸。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