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虫非小技 绝活见微处—访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石湾“虫王”潘汾淋

2022-05-23 11:02:35 来源:网络整理

潘汾淋“半路出家”学陶塑。

潘汾淋的微雕作品。

“石湾很多陶艺大师的成名路都很相似,多数都是从石湾美陶厂里出身,而且都是来自陶艺世家,而我算是一个另类,家族既不是搞陶艺的,自己也从来没有在美陶厂待过!”与广东工艺美术大师潘汾淋的访谈很轻松,他用了一个“另类”的开场白,阐释了自己的特点。

说他另类,不仅是成名路与人不同,更是因为他的成名技艺以及刻画对象均是石湾陶艺中的“另类”,以微雕的方式去塑造蚂蚁、蟑螂、蚂蝗等昆虫,也因为如此,他获得了石湾“虫王”的美誉,作品从最初的无人问津一举成为抢手货,甚至深受外国人喜欢,畅销海外。

中途转行:

他从绘画转入陶塑

潘汾淋从小是个书画迷,不仅写得一手好书法,还擅长国画花鸟,1986年,潘汾淋考入北京齐白石学院,3年学习毕业后又进入佛山老干所书画大学深造,在真正接触陶艺以前,他一直以书画创作为己任。

而让他真正接触陶艺并走上陶艺之路的,正是其太太的影响。“太太是美陶厂的上釉工人,后来通过努力进入了梅文鼎大师的创作室,于是自己也私下跟太太学起陶塑。”因为本身美术功底过硬,潘汾淋很快就上手,并不时推出作品,市场反应不错。1996年,夫妻二人正式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有了自己的产品。

剑走偏锋:

选昆虫微雕题材

潘汾淋选择了大部分人不愿意选择的昆虫作为自己今后陶塑的主角。“一方面,昆虫很小,不容易复制,同时也有助于自己标新立异,创出自己的风格。”

从1999年开始,潘汾淋自己开了第一家销售店,推销自己的作品,与此同时大量创作昆虫系列的孤品陶塑,从此走出了自己的另类路线。

个人贡献:

创“潘氏十八法”手法

人说“雕虫小技”,然而真正看过潘汾淋“雕虫”的人往往都会慨叹:“雕虫并非小技。”拿雕蚂蚁为例,潘汾淋的蚂蚁往往如大米粒般大小,端起放大镜能清晰看到蚂蚁的六肢、眼睛、嘴巴,乃至触角。

“最难处理的是六肢和触角,细得如头发丝一般,一件作品往往有数十只蚂蚁,只要有一只出错,整个作品就大打折扣,所以我自创出了18种手法,去解决因烧制而容易造成蚂蚁身体断裂的情况。”

潘汾淋笑言,“潘氏十八法”来源于国画的“厚积薄发”的技巧,只不过是在泥巴上进行处理,让粗壮的蚂蚁身体和细小的蚂蚁脚在烧制的时候能产生同样的伸缩度,保持形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