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集散地里的一位“斗”士

2022-05-14 02:04:41 来源:网络整理

何建成

近几年艺术空间在广州地区悄然地蓬勃起来,象三号线艺术空间、红砖厂、Loft 345、信义会馆、53艺术空间等等,当然还有近年非常活跃的艺术集散地——小洲村。这种现象说明资本给艺术所带来的繁荣和推动,使得在世界上拥有最多艺术家的中国都能在不同的层面让艺术家们坚守着各自的理想。在这些层面里有专业和业余之分;有受过正式训练和自学成才之分;更有成功与默默耕耘之分。 而进驻小洲村好几年的禾斗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很有代表性的画家。禾斗本名叫陈科,大概是签名的‘科’常被误读为禾斗,所以他后来直接把它作为笔名来使用。这样一拆,我发现其中的‘斗’字特别和他的执着精神相匹配。他就象一位斗士在自己的艺术阵地里从不放弃地打拼着。早在上世纪80年代禾斗从广州美院毕业后到了中专当美术讲师,出于一种信仰他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艺术梦想,到了2007年他又毅然回到母校进修,继续不停地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目标。 用收之桑榆来比喻今天的禾斗最好不过了。由于不断地尝试,他慢慢在抽象和写实之间找出一种契机。然而,他并没有过多在物象造型上面纠缠,反而在手法上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他用色奔放,并且在写实和半抽象之间努力寻找某种平衡,这一点在“荷花”及“抽象系列”尤为突出,看来在“意象油画”领域又多了一位探索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相信在他不懈的努力和象“斗士”一般的意志驱使下,禾斗最终会“斗”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如果说今天古老的小洲村聚集各式各样的艺术团体和人才,倒不如说小洲村是充满艺术活力和实验精神的艺术集散地,而禾斗就是在这种活力和实验当中的一位佼佼者。

2010-6-20于三号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