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主打年轻艺术力量
成长的力量
本届沙龙诸多艺术机构仍以年轻艺术家作为主打对象,给予他们一个具有国际性和亲和力的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上海春季艺术沙龙自2003年开办至今,始终坚持对青年艺术家的发掘、扶持与培养。8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一代,与父辈和兄辈相比,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更多的关心和呵护,自我意识明显地增强。而他们的压抑来自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自由,更优越的环境,还有更多的关注和交流。而早熟使他们过早地体会感情的波折,在生活中被动地接受各种道德的禁忌和教条的束缚,面临经济独立和成家立业的压力,面对前所未有的物质的商业的诱惑和社会运转速度加快所带来的不适应,同时自身存在感的异化,历史感、使命感、崇高感、信仰的缺失……这些都使得他们带有属于这个时代的忧郁、叛逆、感伤、迷茫和焦虑。而这一时代比较开放和自由的文艺环境,各种媒体的兴起和传播方式的快捷,使得我们的视觉文本较之前代有了巨大的变化。动画、漫画、游戏、电影、视频、视觉系音乐、各种设计矢量图等图像深深地影响了8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的视觉经验。广州如意画廊的邓瑜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长大的青年艺术家,新兴的图像拥有与现实迥异的视觉体验,由此她能很容易地进入充满自由幻想的异世界,通过体验恐怖漫画、恐怖电影、视觉系音乐所带来的心灵颤栗,安全地释放内心的压抑。邓瑜的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此。她吸收、转译了当下代流行的一些符号元素,重新进行组合,通过非写实的二维平涂,真实地反映当下青年的生存状态。成都K画廊的李果和大多数80后艺术家一样,最关注的是自己。他的作品到有一点笨拙、木讷、简单的感觉。但他始终坚持作品必须忠于情感,感觉的独立性才是对画面的需求,偶尔对于生活、对于环境的感受,通过画面,戏剧化的场景和毛绒玩具能够表达出来也是他说话,表达的一种方式。在越来越丰富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应该越来越充实,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更应该是无限的丰富多彩。但物质生活的丰富,生活形式的多样并不等同于精神,感情的丰富。一边享受着它带给我们的快乐,一边却又陷入了精神的迷失。他是生活乐观主义者,觉得年轻人更应该积极主动,轻松的面对生活。李果的一些作品想要表达的就是以上这样的一种感觉。惊蛰艺术的郭琛从最初,陶土的质朴,粗犷到白瓷的细腻,莹润着一路走来。最终白瓷给了他一个方向—一个充满冒险,试验和期望的方向。这几年来,他一直坚持手工成型制作,但这些近一米高且复杂的瓷雕,对于成型和烧制工艺都存在相当的难度。可他坚信自己可以克服这种陶瓷先天的局限性,以一种更自由无碍的创作方式,构筑自己的艺术世界。正如罗丹所说:“不断的磨炼,把你整个的融化在工作室”。张玉瀛的画有那么一点“不正经”:城市里矗着这样、那样的楼,八车道的马路上行着这样、那样的车,大气污染的天空飘来一个美人:圆脸宽额,浓眉大眼,黑头发,红嘴唇,耳边插一朵绿色大花,骑在一头驴上,满脸的欢笑嘻哈,好象东北屯子炕头年画上跑下来的人儿。大红大绿,一派东北农村式的欢天喜地。看其一副副年画式的作品,篇幅不大,容量不多,笔触乍看似为戏谑之作,仿佛一则则民间传奇小说。原曲画廊的齐新从他的作品不仅可以看到扎实的写实绘画技术,更表达了一种思考:用他的理解重新解构大师经典,如“梵高的麦田”、“梵高的天空”系列,延续采用了大师作品的元素装置赋予自己的理解,如“梵高的天空”可以看到运用了绚丽的黄色,丝绸状,还有乌鸦作解读,此外还有“徽派”的“白墙黑瓦”系列作品等。这批青年艺术家在全新的文化背景、艺术观念和视觉元素下成长起来的,喜欢真实而透明的生活,观察别人同时反观自己。他们不断地审视自身的成长及文化背景,从多元的当代文化语境中建立适合个人的表现方式。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当代艺术市场中,他们是不可忽视的新生代力量,正因为他们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希望。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沙龙可以伴随着他们的每一步成长,见证他们逐渐成熟,看到中国本土青年艺术家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