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品与人品 ——浅谈儒家所述画品与人品的关系

2022-04-27 22:45:05 来源:

儒家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画功能问题的思考上。不过, 儒家对绘画功能的充分重视和深刻理解也是与对绘画娱乐作用的认识分不开的。儒家坚持认为绘画对人民有深刻的教化作用,严正抨击那些“徒动人侈心”的绘画,自此有八字真言:“古人绘画,无非劝诫”,的确绘画不仅仅对于创作者的创作过程是有益于身心的,还对于观画者而言观花的这一过程亦是有益身心的。艺术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它的作用不仅仅是教导人民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也不仅仅是因为其存在着伦理教育的作用,还是因为它有着能让作画者、观画者都能获得体察社会万物之道的机会。

孔子把人们日常的道德观念与人们所能欣赏到的自然景物联系起来,这种做法对后世大夫画家的审美思想有很大影响。后来就慢慢演变成了一个流派的思想,就比如王维田园诗人、田园画家。这就是一种我们在后来能读到的很多诗中所表达出来的“隐居山林”思想,但并且,这样的做法又同时具有了儒家所一直提倡的“仁智”品德。

自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重道德,即“仁”,而所谓人品,在儒家的角度而言,人品即“仁品”。在此,我们已经可以窥得一些儒家思想对“人品”的理解和认识。

“礼”不仅是孔子毕生的主张,也是他论艺、论画的终极归宿。只有合乎礼才有真善美。

“文”与“质”在儒家作为审美范畴以及其为哲学上的升华,可以说是中过艺术史上非常重要的第一次理论认识,也是其成为艺术理论肇端的非常重要的概念。

儒家的“人文主义”核心内容是就是“礼”,以及一切与“礼”相符合的典章制度(尤其是包括了与“礼”有关的,对人而言,是有重要教化职能的诗、乐、画)。就其功能方面而言,一方面在于其能“感化人心,使天下和平、万国威宁”,另一方面又能意味着要创造起和谐的社会秩序,需要用“文”来改造人心,来装饰和美化生活的。

在后世发展中,儒家讲道,讲气,为文人画提供了发挥的舞台。儒家对出世入世的态度也给了文人画家的绘画定位以发挥的天地。孔子认为的“道不行,吾将桴于海”和提出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主张,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儒家思想中,画品与人品的关系,并造就了文人亦儒亦道的品格。这种品格落实于绘画,则成为文人画家重视绘画的重要依据。

在传统绘画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审美之前,必须个体精神达到彻底超功利超社会的状态——心灵完全净化了提升到了淡然无极的高度之时,美的事物自然聚集在身边。因而美的事物也必然是彻底地超功利超社会,于此,美的事物就与淡然五级的心灵融为一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