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战火,华严寺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2022-02-08 09:50:05 来源:佛像雕塑艺术

华严寺这座古刹和其他寺庙并无不同,都是作为一个心灵寄托之地,让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可以少一份世俗的烦扰,多一丝遗世而独立的禅意。

而华严寺就在这个古称云中的大同扎了根作为“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千年古都,这座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演绎出无数的灿烂与辉煌,华严寺的一土一木也经历了前世今生的变迁。


梦回前世

大同华严寺是我国北方辽金时期著名的木构建筑群,契丹族谢日习俗坐西向东而建。清代《大同县志》记载:“)华严寺,在府治南少西,东向、台崇数十尺,上构大殿、意亦如之,俗谓上、下寺”。

大同华严寺究竟创建于何时,历代记载不一,

据现存大清康熙十二年《重修大同府上华严寺大殿暨添造禅堂廊庑记》碑载:“肇自拓拔氏(北魏)无疑”。

大明成化元年《重修大华严禅寺感应碑记》亦曰:“稽诸始创,肇自李唐”。

大明崇锁十五年《重修大华严寺碑记》又曰:“始建于隋、唐之间”。

光绪十一年《上华严寺开光碑记》载:“其寺创建于北元魏历代修葺。”在此虽有始建于北魏的说法,但并没有确切经年,而据专家赵一德先生在《改建华严寺街述记》所考证:“平城之西北角为舍利坊,坊中五级大寺,南向,为京华一大壮观”,“辽金之大华严寺,实乃依托北魏五级大寺旧址而建者”。

又据碑刻资料记载,明成化元年《重修大华严禅寺感应碑记》载,大华严寺“始创肇自李唐,大金重加修葺”明万历九年《上华严寺重修碑记》中记述有:“唐尉迟敬德增修”。由这些记载可以考证隋唐时期,在五级大寺的基础上确有一所寺院叫华严寺,并且唐尉迟敬德增修过此寺。那么隋唐所建的华严寺后来去哪了,史料上并无记载,可能是毁于兵火了。



几经战火

华严寺经历几代风雨战火的摧残,又历代的多次修葺,几经沧桑华严寺逐渐走入沉寂。

辽代在统治的过程中,对佛教采取积极提倡和大力扶植的政策、双代诸帝、特别是辽圣宗、兴宗、道宗都虔诚信佛、盛办佛事,发展佛教事业。据《山西通志》载:“清宁八年建华严寺、泰安诸帝石像、铜像。石像五、铜像六、内一铜像衮冕垂足而坐,余俱常服”。


薄伽教藏殿内辽代造像

当时的华严寺不仅是参禅礼拜和帝王贮经的敕建寺院,而同时也具有皇家祖庙性质,同时也在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槽当心间左右两侧四椽状底的题字:“维重熙七年岁次戊寅玖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时建”。据《辽史》载:“(清宁八年十二月)癸未,幸西京。戊子,以皇太后行再生礼,曲赦西京囚。”看来辽道宗十分重视华严寺,不仅在此亲自奉安诸帝像,而且还举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活动所以推断华严寺的兴建则是在辽代国力最强盛,佛教最兴盛,也就是1038年之前的圣宗、兴宗时期。

辽末保大二年,金兵攻打西京,华严寺也逃不过战火的浩劫。据《大金西京大华严寺重修薄伽藏教记》碑记载:“天兵一鼓,都城四陷,殿阁楼观,俄而灰之。唯斋堂、库房、宝塔、经藏、泊守司徒大影堂存焉”。这一次,华严寺遭到了“俄而灰之”的严重破坏。

《大金国西京大华严寺重修薄伽藏教记》

整体拓片

金是女真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建国之后,因袭而制,大同仍为西京。

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寺僧通悟大师慈济等主持对大同华严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修缮,在严重毁坏的辽代建筑基础上,耗资千余万,“乃仍其旧址特建九间、七间之殿,又构成慈氏、观音、降魔之阁及会经、钟楼、三门、垛殿”。

其中所谓九间之殿也就是保存至今的大雄宝殿。随着金代晚期国势日渐衰落,佛教也由盛转衰。但是在这一时期女真贵族信佛的人与增不减,给佛教带来了一些生机。金末虽战火频仍,但华严寺仍能勉强维持, 并无大规模损害。

从金碑的内容来看,华严寺在保大之乱后,仍有僧人住寺,并没有成为废寺,但是华严寺战后重建的事业仅凭本寺僧人尚不足够,还需借助因战事而来的外部高僧。从最初通悟大师,慈济广达大师,通力大德通义大师,辩慧大德妙行大师一行人来此开始重构寺宇,至若干年后请兴严寺慈慧大师思琼主持重修《辽藏》,这些外来高僧在其复兴过程中充当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不仅承担着具体事务,无形中也在培养僧徒,延续和扩大了华严寺的法脉。

如省学就是通悟大师的重要弟子,而且寺内还有一批省字辈法号的僧人,可能均是通悟大师的门人。另外,他们为了募化资金而举行的讲经说法,开坛传戒等佛事活动,亦维持了寺院的社会活动,并重树其在广大信众中的影响力。至大定二年,有多位冠以大德、大师称号的本寺、本地及外地寺院的高僧载于金碑,其中不乏位居僧录者。

大华严寺经过通悟大师以及省学等师徒两代人的重建,逐渐摆脱了战争的阴霾,在辽祖御容已然丧失昔日功用之时,大华严寺也变成了更加纯粹的宗教场所。其所保有的辽代大藏经,具有绝对核心的价值,它的存在不仅揭示着这座名寺的深厚底蕴,显然也对重构寺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灭亡后,大同华严寺又一次“院门牢落, 庭宇荒凉,官物、人匠、车甲、绣女充物寺中”。

从金代华严寺重修一事隐约透露出其与其他寺院,尤其燕京寺院的联系,在高僧的带动下,华严寺所在的由辽王朝构建的帝国佛教网络仍未完全断裂,而且这一传统格局还将延续至有元一代。

矗立于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北次间的著名的华严元碑,它真实地记录了华严寺的历史,也记录了为这座皇家寺院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住持、将军、府尹、功德主等人物。元碑文采飞扬,记述详实,它所反映的相关史实则是研究元代佛教及华严寺沿革的重要资料。


西京大华严寺佛日圆照明公和尚碑

元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喇嘛教,而对于其它宗教如佛教、儒教、道教等也并不排斥,采取宽容并序的政策。据薄伽教藏殿的元世祖至元十年《西京华严寺佛日园照明公和尚碑并序》记载,国师海云禅师推荐慧明禅师为华严寺住持,并于当年就“既主其柄,厚下宽明,励力公清,宗风大振”不仅清理了寺院,还进行了整修。这次维修使华严寺勃然中兴,在慧明住持的第三年,未登基的忽必烈“享师名德”,特旨“命师升堂开法,永住大华严寺焉”。华严寺在慧明禅师的领导下受到了皇家的恩宠,举国上下,备受关注,华严寺成为了北方佛教的胜地。


西京大华严寺佛日圆照明公和尚碑

明初,位于边地的大同屡遭蒙古军的侵扰,寺宇也受到不同的破坏,大明成化元年《重修大华严寺感应碑》载:“元末屡经兵燹,倾圮特甚,唯正殿岿然独存”,同时在统治者严厉的政令下,大同僧侣集于善化寺,其余寺院则院门冷清。洪武初年大将军徐达增筑城池,将华严寺大殿内佛像搬出,改为大有仓,华严寺再次没落。直到洪武二十四年,被设为官产的华严寺又恢复了正常的佛事活动,但是据上寺石碑的考证,华严寺的规模远不如了金元。

寺内曾经的辽塔、金代七间之殿、南北阁、会经楼、钟楼、三门、朵殿及大殿塑像和北阁中的辽帝王遗像都不知毁于何时何地。宣德元年,四川籍高僧了然禅师,为寺之破败而立志兴修。据明《重修大华严寺禅寺感应碑记》:“飞锡云游,募四方,历两年造金佛三尊,由京师邀请”,安放于大雄宝殿内。相隔38年后,住持资宝师傅“化塑像二尊,共辏五如来。”而且修构天花平基,彩绘檐棋,于成化元年(1465年)完工,此次修复长达39年。


华严寺大雄宝殿五方佛,中间三尊由了然禅师等请于京师,造于明宣德年间,属木雕,旁边两尊在大同造于宣德、景泰年间,属泥塑,共成五如来。

明景泰五年(1454年),首僧正贤又补其墙壁阶砌。经过寺僧们的努力,华严寺再度复兴,塑像一直保存至今。之后,华严寺多次被修缮。另据明万历九年《上华严寺重修碑记》,出现了“上寺”的最早记载,从此大华严寺分别以大雄宝殿和薄伽教藏殿为中心,分成了中轴线上从西到东依次为大殿、天王殿(或韦陀殿)、山门等为基本格局的上、下华严寺。

清代,大同仍为府。清初,姜壤反清,遭到了清军野蛮的大屠杀和掘墙五尺的斩城,大同城民众除僧尼道士之外。几乎被斩尽杀绝,大同成为了一座废城。直至顺治九年,府县才恢复故址。之后寺庙建设才开始进行。

据顺治年间的碑文记裁,当时“唯大殿独存”。大清康熙十二年《重修大同府上华严等大殿暨添造禅堂廊庑记》载、寺僧化愚先“检拾白骨,移埋残骸”清理战后的寺院,之后又经过了十年的募化筹资,“兴土木之工,缺露着补葺完回,剥落者幸饰庄严、匾额碑联,门窗墙壁,咸焕其彩。

殿台之前新建小坊三楹,台下伽蓝配殿之侧,南北各添造禅堂、斋室五间,东西隙地另盖香积库司之所。自山门内天王殿以至大雄宝朱碧焜煌,宛然化乐宫宇。”这次修缮是以总兵鲍安为首的官员等出资修建的,所以康熙二十七年总兵鲍安在修复薄伽教藏殿后立匾“薄伽教藏”。


道光十一年的《重修下华严寺碎记》载“嘉庆三十二年起工至道光七年,补葺大殿南北厢房、碑楼牌坊,中院南北禅房,外院过殿天王,南北观音、地藏,居士数人施银两少则一两,多则三两万”。乾隆四十年,上华严寺主持湛清大师间断的募化修理,四十年修建金刚殿,五十年起盖天王殿,“其高低皆于地平,适中新添暖阁抱厦,妆塑神像,粉画殿楹,至五十九年大殿完工”。

光绪年间上华严寺主持空明师傅募资,历经八年,正殿佛像上下、内外绘画装金,一律完善。因资金不足,间断一年,后光绪十一年又继续开工,随募随修,并添南北二楼以作辅弼,并将中院铺砖,两楼、韦陀殿(即过殿)、等附属建筑油漆彩绘,十二年才得以完工。

民国十六年,下华严寺神像剥落,庙貌摧残,连年军阀混战上下寺遭遇炮火轰击,周围墙壁坍塌,院墙被毁多处,院僧募捐对正殿、配殿、钟楼、牌楼等修葺。民国二十三年,彰宣方丈又对上华寺大殿殿顶、钟鼓楼、牌坊等募捐重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同时政府也十分关心历史遗迹的保护。

1958年下半年,市政府决定筹建大同市文物陈列馆,1959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1963年改为大同市博物馆。1984年根据国务院的通知将上华严寺移交大同市佛教协会,下华严寺仍归大同市博物馆管理,至此华严寺又分为上、下两部分。

华严寺虽历朝历代都有修葺,但因砖木结构区别于石质文物,历经风雨,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残损。1987年对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开始大修。1993年上寺大雄宝殿出现危情,西北檐柱倾斜,东南屋顶塌陷数平方米,雨露光照撒入殿堂。于是勘查设计,立项审批,1997年开始进行落架大修,历四年告竣。


落架大修是指当建筑构架中主要承重构件残损,有待彻底整修或更换时,先将建筑构架全部或局部拆落,修配后再按原状安装的维修方法。

"落架大修”专指当木构架中主要承重构件残损,有待彻底整修或更换时,先将木构架局部或全部拆落,修配后再按原状安装的维修方法。同时,“落架大修”只适合于木结构的建筑,许多近现代建筑是砖混结构建筑,如果拆掉,就不可能恢复原状,这完全是“不可逆”的过程。因此,“木构架”三字的前提不能省略。



2008年,大同市委、市政府启动名城复兴工程,并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投资5亿元实施了华严寺修复及周边环境改造工程,依据寺内“金碑”记载,在原址上依次复建了山门、钟楼、鼓楼、药师殿、弥陀殿、七间殿、文殊阁、普贤阁、藏经楼、华严宝塔等建筑,恢复了明代以前的规模宏制,使千年古寺重新绽放昔日的辉煌。


辉煌再现

华严寺之春


华严寺之夏


华严寺之秋

华严寺之冬


新修的华严宝塔是大同古城内最高的古建筑,高43.5米,明三暗二共五层,是中国传统榫卯结构的纯木塔。

新修的500平方米的地宫里,用铜量达100多吨,四面为四方佛,四壁佛龛内供奉大小佛像448尊,连同四周雕刻佛像1200余尊,称为“千佛地宫”。

新修的华严寺山门

新修的华严寺普光明殿

空中鸟瞰整个华严寺景区


秦汉隋唐看西安,

宋齐梁陈看南京,

钱越赵宋看杭州,

燕元明清看北京,

北魏辽金看大同。

前世的华严寺已成过往云烟,

我们来不及参与终究只能错过。

今生的华严寺就在这喧闹的俗世之间,

等待着此生与你的缘分。。。

全国佛文化艺术交流群

文化| 造像|分享| 投稿

长按关注:[佛像雕塑艺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