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申 | 北齐白石佛造像赏析

2022-01-13 09:01:37 来源:佛像雕塑艺术


佛像是人们崇奉的法物,供奉祈福,以求平安。古代还没有人是出自爱好而收藏佛像的,这和书画、青铜器等不同。见于史籍的,最早在唐朝,人们即已开始收藏书画,例如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就记载了不少这方面的事例。北宋时人们开始收藏瓷器,可见陆游《老学庵笔记》。宋代赵明诚《金石录》记载了许多历代碑刻,有些属于佛教造像碑,因此也留下佛教艺术的记录。

在佛教史上还记载了许多所谓外国佛像,《续高僧传》卷25“僧意传”载:释僧意……元魏中住太山朗公谷寺……寺有高丽像、相国像、胡国像、女国像、吴国像、昆仑像、岱京像,如此七尊并是金铜,俱陈寺堂。即是说僧意和尚住在山东泰山的朗公谷寺,寺内供奉着高丽国、相国、胡国、女国、昆仑国等各国的金铜佛像。所谓相国、胡国、女国、昆仑国等有学者考证,应是当时人们对西域诸国的称呼。说明在北魏时,西域各国的佛像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内地,引起信徒的注意,故特意记录此事。

《弘赞法华传》卷一记隋大业时:(肖铨)朝起,忽见前院草中现一檀木浮图。盖下有一鍮石佛像,制作殊异。梵容威肃,其眼睛以银为之,中黑精光净,如自然者。肖铨早晨起来发现一座檀木佛塔,内有鍮石(黄铜)佛像,其样式新奇,呈印度式的容貌。值得注意的是,佛像眼睛是用银镶嵌的,瞳孔黑而明净,如同真人。这种在铜佛像上以银嵌眼睛的工艺在中国古代汉地制作佛像上是见不到的,只有西北印度的斯瓦特和克什米尔地区的佛像,眼形多为大杏眼,眼白和眉间白毫嵌银,是其独特的手法。从这些如此详细、具体的描述文字判断,当时应是有人亲眼目睹过的,不可能凭空想象出眼睛嵌银的佛像,记载应该是可信的。

明清以来,收藏书画、金石、文玩等更是为人称道的雅事。但佛像因属宗教法物,一般人多少心存敬畏,所以一直到清代,各种文物的收藏都有,却很少听到有专门收藏佛像的。出于学术研究的目的和兴趣爱好,收藏佛像不过是近百年的事。近代的一些文学家、画家对文物的兴趣也很浓厚,在其学术生涯中多有涉及佛教造像及相关文物的,如鲁迅收集魏晋造像拓片颇丰富。又有郑振铎也搜集汉唐古俑兼及佛教造像,编印的《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内中也有原出云冈、龙门后流入国外的佛像。随着近些年艺术品市场的完善与发展,佛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笔者曾见一藏家所藏一尊石雕佛像,此像主尊身着通肩式袈裟,内着僧祗支,上身及双腿刻双线衣纹,结跏趺坐于束腰圆座上,袈裟下摆呈双弧形平铺座上,薄衣贴体。双手残缺,从双臂断处可推测原为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作与愿印。脸庞较丰圆,头部肉髻平缓,后为圆形头光。整体造型庄重,姿态舒展,雕刻细腻。

▌北齐白石佛造像 大理石 高33厘米 质地莹润 雕工精湛

主尊两边,分立胁侍菩萨,一手上托荷苞,一手持桃形物,肩搭穿璧式披帛。亭亭玉立,体态匀称。

▌胁侍菩萨 雕工亦精

▌胁侍菩萨

菩提树形背光上方为方形舍利宝塔,下有怪兽口吐华绳,6位飞天双手各持华绳,长带飘舞,婀娜多姿。双龙缠菩提树,龙头向上,口吐莲花,树冠镂空雕刻扇形树叶,又有莲花化生童子双手合十端坐在莲花之上。菩提树枝叶繁密,枝干镂空。在曲阳,北齐时代的此种枝叶纠结缠绕形式的菩提树也称为龙树,形容枝叶如同龙一样繁复纠结,与龙树菩萨(著名的大乘佛教论师,大约生活在2世纪,出生于南印度,于说一切有部中出家,在佛教史上具崇高地位,许多人认为他是释迦牟尼之后,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论师,相传为证得初地果位之菩萨)并没有关系。基座做了掏空处理,估计当年是外地发愿人在曲阳一带定制后为便于携带,故将台座底部掏空,以减轻重量。台座正面雕刻一对侏儒力士上托博山炉,护法双狮分立两边,筋腱毕露,形象有力,为北齐时期常见的台座形式。

▌北齐白石佛造像台座 北齐常见形式

佛像背光的背面,浮雕层层叠叠华美的树叶,雕刻手法不是平行处理,而是互相叠压,有隐有现,显得层次丰富,颇具艺术匠心。

北齐时代的河北白石造像,单纯无装饰的背屏式渐不流行,喜用透雕缠龙菩提树背屏。衣服更为贴体,通过贴体大衣和身躯曲线表现肌体的体态,犹如湿衣。通肩式和袒右式大衣成为常见形式。这一时期的主尊多用接近圆雕的形式表现,造像主尊两侧莲台站立胁侍菩萨,背屏顶部飞天手托宝塔或者配之以飞龙在天图案,流行在基座正面雕刻侏儒力士托博山炉和两侧为护法狮、力士像等,喜在台座侧面雕刻神王和伎乐组合。整体构图与山东青州造像的表现形式有类似之处。

参考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石造像,台座底部镂空手法在北齐曲阳雕刻上偶尔使用,是将底座内心沿四壁凿空,使外表呈现透空的效果,雕凿难度较大,如北齐大保五年(554年)僧理造思维菩萨像。

▌北齐大保五年(554年) 僧理造思维菩萨像

本文这尊造像的底座即是采用整体掏空的形式。这种镂空处理主要是外地发愿人在河北曲阳定制后为了减轻重量便于远途携带而为。同时也增强了立体效果。而一般所见台座表面浮雕均为减底手法,有一定的立体感,底座内部不做处理。如北齐乾明元年(560年)赵邑人等造弥勒菩萨像。

▌北齐乾明元年(560年) 赵邑人等造弥勒菩萨像台座

此尊造像的主尊由于没有发愿文刻款,仅凭坐姿手印无法断定是为何尊。从主尊双臂动态分析,应该是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作与愿印。从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带有纪年与佛名的造像推断,跏趺坐佛装主尊手作无畏印、与愿印的佛像定名并不统一,以称为“弥勒佛”的占多数,也有称“无量寿佛”的,还有称“弥陀佛”的,更有的发愿文记为“释迦佛”。这种情况是因为早期佛造像仪轨较为宽泛,图像没有定型化,可以互相借用。另外,早期佛像手印也较为单调,不像后来佛像手印那么繁杂。故将此尊称为“北齐白石佛造像”较为妥当。

本尊造像主尊法相庄严,胁侍自在喜悦。宝树婆娑,神龙吐莲,内容繁复,典故依据佛经,有出处可考。造像质地莹润,雕工精湛,既可远瞻,又可近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北齐佛教艺术精品。

本文根据北京/金申《北齐白石佛造像赏析》一文编辑整理,原文刊载于《收藏》2015年04月刊

长按关注:[佛像雕塑艺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