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香港:长物有情,不期而遇
▲ 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撰稿人/ 林妹妹、图/ 佳士得(香港)
「云中玉筵·淡扫蛾眉」
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世代诗礼簪缨门第,即是寻常生活物件,亦极是讲究,盖因其审美旨趣与精神洁癖,独与时俗异也。如曹雪芹《红楼梦》中,关于器物的描写,“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即颇足玩味。
妙玉本是修行之人,按理应使粗瓷瓦器,却也喜精巧之物,更况乎贾家公子。但见第四十四回“喜出望外平儿理妆”章节,贾宝玉为安慰被打的平儿,赶忙“将一个宣窑磁盒揭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儿,拈了一根递与平儿。”看似轻描淡写,却无不流露出门阀巨室习以为常的生活格调。
新版《红楼梦》室内陈设 剧照
而佳士得香港“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常年以“精稀”、“典雅”为宗,呈现诸多“宝珍妙品”,各异其趣,即甚是契合此根深蒂固之“长物”情怀。其所蕴之美学构思,所载之传统人文,所现之工艺技法等,无不使人萌“寄情于物”之念,且其以专业之功,又可省去藏家遍处搜访之疲累。故其每每专场,藏家皆“一往而情深如故也”。
佳士得香港
是次,佳士得香港2021年秋拍,中国瓷器及艺术品系列即将以“云中玉筵:重要亚洲私人古玉收藏(春秋战国篇)”、“淡扫蛾眉:颂德堂藏中国宋代瓷器”、“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三个专题,囊括古玉、宋瓷、明清瓷器、青铜、剔红、掐丝珐琅、文房器物、古典家具等门类,展示不同时期的艺术审美与文化积淀。
其时间轴,则横跨数千载,从春秋战国的古玉,至珍若拱璧的宋瓷,以及明清的各类古董珍玩,雅人深致,不期而遇。
▼云中玉筵:重要亚洲私人古玉收藏(春秋战国篇)▼
《说文解字》中,言“玉蕴五德”,《礼记·聘义》里,亦有载,孔子对子贡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由此可见“玉文化”之源远流长。
云中玉筵:重要亚洲私人古玉收藏(春秋战国篇)
而《周礼》又有言“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其中“六瑞”为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六器”则是璧、琮、圭、璋、琥、璜。可知,上至周天子,下及各级官员,皆须依职责、等级,执不同玉器参加各类礼仪。
故“高古玉”为极高文化载体,可直接反映彼时不同地域之礼制、经济,乃至审美。尤是高等级者,传世愈罕,殊为可珍。
古玉藏家:张伟华(右)
而是次佳士得香港继2019年《新石器时代篇》、2020年《夏商西周篇》后,再度推出“云中玉筵:重要亚洲私人古玉收藏”之《春秋战国篇》专题,拍品质素甚高,可谓精品累累。其又细分“群龙争胜”、“秦式玉器”、“战国玉印”等小专题,春秋战国之风云际会,跃然于斯也。
战国晚期/ 西汉早期 玉透雕龙凤纹珮
3 7/8 in.(10cm.) long box
来源:金华堂旧藏,1996年购于台北
展览:台北故宫博物院,《群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录图版209号
出版:邓叔萍,《群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209号
此“玉透雕龙凤纹珮”玉质青白,温润细腻,局部鸡骨白沁色,镂雕而成,主体纹饰为龙凤纹,身躯舒展,浑然一体,龙纹造型威武肃穆,凤纹则灵动飘逸,辅以阴刻多种纹样,雕刻精美,作对称状,器形规整,古意盎然。左右凤首各钻有一孔。
龙凤纹,寓意吉祥,所谓翻云覆雨者神龙,浴火重生者凤凰,亦是阳刚与柔美之完美结合,也蕴含着彼时王公贵族祈求福佑的美好向往,甚是难得。
战国晚期 龙形玉珮
3 5/8 in.(9.1cm.) long box
来源:金华堂旧藏,1998年购于台北
展览:台北故宫博物院,《群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录图版177号
出版:邓叔萍,《群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177号
此“龙形玉珮”玉质温润,造型独特,呈站立状,S形,龙腹宽腴,唇吻部修长,微张似吟鸣之态,眼睛雕琢亦是传神,整体气势雄浑,沁色自然,深浅不同,雕刻简约古拙,线条卷曲相连,灵动龙身阴刻装饰纹样,钻有一孔,可穿绳佩戴。
战国晚期 龙形玉珮
类此战国龙形玉珮传世少有,徐州狮子山汉墓有类似站立造型龙珮,惜精细有余,拙朴稍不足,且粗细对比、舒展等亦不甚讲究。更可见此“战国晚期 龙形玉珮”之珍罕,当可谓彼时玉器工艺之典范。
西汉 S形玉龙佩 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
“群龙争胜”,自然不乏其余佳器。
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 龙首凤纹玉带钩
4 3/8 in.(11cm.) long box
来源:金华堂旧藏,1996年购于台北
出版:邓叔萍,《群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183号
《史记·齐大公世家》有载:“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遮兵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其中“小白”即齐桓公,此为“带钩”的明确叙述。
此“龙首凤纹玉带钩”钩首、钩身、钩钮完整,钩首呈龙形,较短宽,刻琢简约,钩身为凤纹,微有弧度,阴刻,线条柔美,又参以镂雕工艺,局部鸡骨白沁色,钩首龙首与钩身凤纹相对而望,有立体感,钩钮圆形,偏中部。整作时代特征明显,简中有繁,精美也。
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玉援凤首铜内戈
5 5/16 in.(13.5cm.) long box
来源:德馨书屋旧藏,1997年购于台北
殷墟“妇好墓”中,即出土有“玉援铜内戈”,应是作为礼器使用。孕育天地精华的玉器与充满杀伐之气的青铜兵器结合,可见其象征着神权与王权的统一。
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玉援凤首铜内戈
此“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玉援凤首铜内戈”较之“妇好墓”中所出土者,玉援更短,素面,玉质亮洁,中脊有两条并列的直线,戈锋较圆滑,援末端浮雕纹饰,而“铜内”则更为精美,钩喙圆目,造型饱满,戈体厚重,纹饰繁复多样。
古玉尊崇,青铜坚韧,合二为一,工艺精美,又保存良好,形制罕见,当为贵族体现其地位所有。同时,美玉与戈结合,也契合“化干戈为玉帛”之意。
战国 玉“文信君”覆斗钮方印
15/16 x 15/16 in.(2.4 x 2.4 cm.) box
来源:蓝田山房旧藏,1992年购于香港
此“战国玉‘文信君’覆斗钮方印”,覆斗钮穿孔,方便携带,覆斗型结构的四周斜面部分切割果断,界线分明准确,力量感强烈。鸡骨白沁色,包浆浓郁,形制适中,材质温润。
印面
印文
印面界格规整,印文凿刻经意,无论字体结构笔划长短,线条多以直线,白文篆刻,布局得宜,“君”字与“文信”二字左右分列,“信”字处理巧妙,“单人旁”结构变形使得印面整体不流于分散,整体亦更为和谐统一,知绝非俗手所能为之。
考孔子七世孙孔谦,曾在魏、赵两国为相,魏王封其为“文信君”,其同时向魏、赵、韩等国执政者宣扬儒家的政治主张“修仁尚义,崇德敦礼”,又极力协调诸小国的关系,以期共抗强秦,开了战国时期“连横合纵”之先河。同时,孔子一脉,皆为单传,至孔谦时,连生三子孔鮒、孔腾、孔树。可见“文信君”福泽深厚,后裔枝繁叶茂。
春秋晚期 秦式龙纹“亚”字形玉珮 两件
较大一款:1 9/16 in.(4cm.) long box
来源:养德堂旧藏,1988年购于台北
此外,秦人承袭周文化,又其具有地域性及民族性,而后形成独特秦文化,专场中,一套两件罕见的“春秋晚期 秦式龙纹‘亚’字形玉珮”即甚有代表性。类此种种,不一一而足。
▼淡扫蛾眉:颂德堂藏中国宋代瓷器▼
宋瓷,因其质雅隽永,钦慕者不乏。其既承唐之钟灵毓秀,又以极致淡雅为美,观之清逸疏朗,荡涤心尘。如宋徽宗御批汝窑:“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即可知宋瓷所蕴之诗意盎然,天高云淡,惹人遐想。乾隆皇帝亦曾作诗,赞言:“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也可见其对宋瓷喜爱至深。
淡扫蛾眉:颂德堂藏中国宋代瓷器
颂德堂藏来源于一位资深中国艺术鉴藏家黎德先生。其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移居香港,所藏甚丰。囊有中国书画、瓷杂、古董珍玩等,精品累累。此专场中,即其上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间从日本、欧洲以及香港等地精心搜罗汇集而成。
其中包含了宋瓷多个品类及器形,如茶碗、罐、盘、香炉以及花瓶等,造型则精致优雅,釉色温润明亮,图案简洁,又富寓意,皆宋瓷特式必具特色,可谓竞逞其美也。
北宋 定窑划花牡丹纹葵口大盌
直径:9 3/4 in.(25cm.)
来源:重要香港家族珍藏
展览: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大繁若简—宋金元朝的单色釉瓷》,2012年,图版25号
此“北宋 定窑划花牡丹纹葵口大盌”釉色净润,色泽类于象牙白,划花牡丹纹饰精湛,葵口别具特色,盌径硕大,制胎细薄,其制作工艺之精美,或为御用贡瓷。
其中,牡丹纹饰刻划,简练洒脱,线条流畅,无丝毫迟滞之感。花瓣肥美,富有层次,花瓣顶端则呈不规则波状,花径细劲,侧倾相衬,似摇曳生姿,花叶各自不同,简而有序。整器内壁纹饰,构图饱满,花叶纷披,富有神韵,犹纸上作画,器形亦清雅宜人,工艺极佳。类此妙品,距今久远,而保存完善者,如凤毛麟角,可谓千年遗珍。
局部
事实上,宋代定窑中,以白瓷最为出众,定器亦是这一时期宫廷用瓷的主要来源。如《吴越备史》即有载:“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九月十一日,王进朝谢于崇敬殿,复上金装定器二千事……”言及吴越钱氏向宋太宗进贡定器,知其为皇室青睐。
施耐庵《水浒传》中,描写李师师款待宋江,“侍婢捧出珍异菓子,济楚菜蔬,希奇按酒,甘羙肴馔,尽用定器,摆一春台。”亦可知宋朝时使用定器,已甚是奢靡。
而牡丹花,寓意吉祥富贵,又国色天香,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葵口大盌”则莹润素白,又大器文雅,极其珍罕。再者,唐人陈标《蜀葵》中,有诗云“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嫌处只缘多”,以此盛赞葵花,更可见牡丹纹样与葵口,两者可谓相得益彰也。
北宋 龙泉青瓷双凤耳弦纹盘口瓶
高度:12 3/4 in.(32.3cm.)
来源:英国私人珍藏
展览: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大繁若简—宋金元朝的单色釉瓷》,2012年,图版64号
宋代时期,南北方皆烧制青瓷,而龙泉窑为南方顶级青瓷的代表。而官窑瓷器中,常见长颈盘口瓶形制,龙泉窑应亦受其影响。长颈两侧又加以鱼形耳或凤形耳则是龙泉窑的独创。
局部
此“北宋 龙泉青瓷双凤耳弦纹盘口瓶”通体施以青黄釉,釉色明亮光澈,釉质纯正细腻,色泽幽深欲滴,古韵悠然,胎体厚重,口缘宛若盘口,折曲圆润,长颈呈管状,中部略收,饰以弦纹,两侧置双凤耳,塑形精巧。溜肩,下腹渐敛,外撇圈足。腹部至肩部刻莲花瓣纹与花茎,纹饰线条流畅,粗犷有力。
整器造型端庄典雅,样式少见,比例匀称,釉面如玉,色淡如水,莲瓣纹中径直筋脉与瓶身弧度,亦形成曲直变化,且高达三十公分以上,知其可贵。入窑一色,出窑万千,每件宋瓷皆天成之物也。
宋/元 龙泉青釉拱花牡丹纹盖盒
直径:5 3/4 in.(17cm.)
来源:英国私人珍藏
展览: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大繁若简—宋金元朝的单色釉瓷》,2012年,图版77号
此“宋/元 龙泉青釉拱花牡丹纹盖盒”敞口、弧壁、浅腹,釉色粉青,釉质均匀,釉层光润,拱花折枝牡丹花纹秀丽传神,点蕊生动,刻花线条刚劲,一气呵成。
局部
盖缘下折成母口,盒为子口,扣合严密,胎体细密。全器釉色春水凝聚,青润肥厚,精品难得。
宋 青白瓷带盖梅瓶
高度:8 3/4 in.(22.5cm.)
展览:《中国名陶展:中国陶磁2000年の精华》,东京,1992年,图录58页
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大繁若简—宋金元朝的单色釉瓷》,2012年,图版13号
此“宋 青白瓷带盖梅瓶”小口,短颈,丰肩,肩下渐收,平底。釉色淡然而恬静,白中泛青,如湖水凝澈,似玉般温润,宝光盈盈,所谓“淡扫蛾眉”,即是如此。通体素面,浑然天成,甚为契合宋代极简美学,又釉层流淌,至底部形成“泪痕”,更是巧妙,富有雅趣。造型规整,亭亭玉立,如佳人秀美而端庄,极适合用于室内装饰。带有瓶盖,则更为不易。
另有其余佳制,如“南宋 吉州窑木叶盌”、“南宋 龙泉青瓷鼓形盖盒”、“北宋 耀州窑黑釉筒式瓶”等,种类诸多,皆各具其美。
南宋 吉州窑木叶盌
南宋 龙泉青瓷鼓形盖盒
北宋 耀州窑黑釉筒式瓶
▼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则种类繁多,如瓷器中,明永乐青花、清初摹古瓷、粉彩等,皆贵气,青铜则国之重器,另有掐丝珐琅、黄花梨及紫檀家具、玉雕,以及其他多样化文房器物,可谓精彩纷呈。
清乾隆粉青釉贴花螭龙纹冬瓜尊一对 六字篆书款
高度:10 1/4 in.(26.1cm.)
来源:暂得楼旧藏
展览: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2005年,展览图录,页114-115,图版40号
香港艺术馆,香港,《好古敏求:敏求精舍四十周年纪念展》,2001年7月6日-8月26日,图录图版186号
出版:Helen D. Ling 及仇炎之,《暂得楼珍藏历代名瓷影谱》,卷3,香港,1950年,图版181
清代康乾时期,可谓盛世,宫内好古之风日隆,蔚为风尚。瓷器类,御窑厂仿制前朝瓷器样式亦甚是盛行,更设立“仿古作”,摹古之瓷渐臻至巅峰,佳器频现。其中,单色釉瓷类仿烧,几至完美。
此“清乾隆粉青釉贴花螭龙纹冬瓜尊一对”,底部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字体清秀隽丽。腹部圆鼓,形如冬瓜,溜肩,口沿处堆塑螭龙纹绕口攀盘其上,体态修长,灵动蜷曲,四肢错落分布,鼓起形成空间,可供系绳悬挂。螭龙龙首龇牙怒目,甚是威严,富立体感。
局部
局部
局部
螭龙,是商周青铜器常见之装饰纹样,清代官窑御瓷上流行装饰螭龙,似与清代铜胎珐琅器之制作渊源甚深。康熙皇帝即很是重视铜胎珐琅器制作,而铜胎珐琅器常以螭龙为饰,故或瓷器亦受影响。
是对冬瓜尊,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通体施粉青釉,自然柔美。釉层肥厚,釉面平整光洁,釉质光润如玉,素雅内敛,予人以浑穆典雅。君子比德于玉,宋官窑瓷器追求玉质感,即是此缘故。
此外,螭龙造型既显皇家气派,釉色又俱宋代文人儒醇审美,且成对,尤是难得,诚然清雅珍品也。
摹古单色釉瓷中,另有“清雍正 粉青釉弦纹长方花盆 六字篆书款”、“清乾隆 粉青釉凸花团螭纹观音尊 六字篆书款”等,亦是雅物难得。
清雍正 粉青釉弦纹长方花盆 六字篆书款
局部
局部,款识
清乾隆 粉青釉凸花团螭纹观音尊 六字篆书款
局部
局部,款识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青花玉壶春瓶,为宫廷御用之物,绘青花如意头纹、回纹、卷草纹、缠枝莲纹和莲瓣纹等,佳瓷传世。而是专场中,“明永乐年制之青花缠枝莲纹玉壶春瓶”,其色泽柔润,姿态优美,绘法细腻,较之更为精彩。
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纹玉壶春瓶
高度:11 1/16 in.(28cm.)
来源:仇焱之
欧洲私人旧藏
香港佳士得1995年5月1日,拍品642号
亚洲家族旧藏
香港佳士得2009年12月1日,拍品1872号
展览:鸿禧美术馆,台北,《清翫雅集收藏展》,1998年,图录图版9号
出版:H. Ling 及仇焱之《抗希斋珍藏有明全代景德明瓷影谱 下》,1950年,16号
台北历史博物馆,台北,《中华文物集萃:清翫雅集收藏展》,台北,1995年,图录图版118号
明初永乐御瓷,绘饰承常见于小幅扇册之北宋院体画风,灵动之余不失古朴。此玉壶春瓶釉质莹润洁白,青花淡雅明快,所绘缠枝莲纹,亦是构图严谨饱满,行笔疏朗秀丽,层次分明,晕散自然,动态十足,有水墨画浑融之美。
其腹下近足处绘波浪纹,而非寻常所见莲瓣纹,腹部绘缠枝花纹,风姿婉约,甚是飘逸,器颈中层绘一周蕉叶纹,上饰卷草纹。缠枝纹,亦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此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件与本器相同的玉壶春瓶,见1963年香港出版《故宫藏瓷-明青花瓷一》44-45页。
此瓶尽得玉壶春瓶之妙韵,为后世所不及,又“玉壶买春”,寻芳不觉醉流霞,文人雅趣,亦比执壶更珍罕也。
西周早朝青铜夔龙纹方座簋
高度:9 in.(23cm.)
来源:私人旧藏,于1971年购入
出光美术馆旧藏
香港佳士得,2003年10月27日,拍品797号
出版:林巳奈夫《殷周时代青铜器の研究》,京都,1984年
出光美术馆《中国の工艺》,京都,1989年,编号23
自“夏铸九鼎”,青铜文明始开序幕。此后,商周器物最是精美,尤其礼器上各纹饰或铭文,犹若古老图腾,呈“拨尔而怒”之风尚,钟鸣鼎食,渐为国之重器。
“西周早朝青铜夔龙纹方座簋”,簋者,盛食器也。侈口,口沿外撇,双耳,方座饰螭龙、竖线等多种纹样,簋足部亦饰螭龙纹。颈部纹饰带,牲首突出,分饰火纹,浅浮雕,两侧对称半环耳,双耳上部呈龙首低俯。是器,铸造工艺精良,质地厚重,又契合“天圆地方”的设计,可宝也。
此拍品拍卖收益将拨捐张宗宪教育及艺术慈善基金会。
晚明铜嵌银丝祥云观音立像 “何朝宗印”篆书镶嵌款
高度:23 5/8 in.(58.8cm.)
出版:Michael Goedhuis,《Chinese and Japanese Bronzes A.D. 1100-1900》,伦敦,1989年,图版7号
明代德化瓷塑大师中,以何朝宗最为著名。清乾隆《晋江县志·乡土》记载:“有何朝宗者,善制陶像,人争宝之。”清道光《福建通志·艺术传·陶瓷》亦载:“何朝宗,泉州人,或云籍德化,寓居泉州,善制陶像,有僧迦大士,天下传宝之。”其雕刻技艺,融合泥塑、木雕、石刻造像、瓷塑等各类技法,博采众家之长,臻于至境。尤是其所塑各类仙佛,传神写意,极具艺术魅力。
此“铜嵌银丝祥云观音立像”,有“何朝宗印”篆书镶嵌款,观音立于祥云之上,低首垂目,面形长圆,慈情庄严,束高发髻,身披斗篷式袈裟,衣纹流畅,衣褶自然,胸前璎珞珠佩,腕饰手镯,露出一足踏立浮动祥云,甚是生动传神。
何朝宗作品存世甚为少见,多藏于世界各地博物馆。且所见者多为德化瓷,类此“铜嵌银丝祥云观音立像”当更是稀少也。
“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中,佳制累累,实无法一一尽呈其美,笔者亦仅以个人喜好,撷其一二,以飨方家。另有年号极短的景泰年间“御制掐丝珐琅缠枝番莲纹盒”色彩斑斓,品相完好,倍受瞩目,堪称压轴之作。“清乾隆御制青白玉云龙洗”极具宫廷气派,亦是精美绝伦。
而“清乾隆 御制紫檀雕西番莲纹 有束腰带托泥扶手椅一对”、“清乾隆白地粉彩夔龙莲花纹贲巴瓶一对六字篆书款”、“清雍正仿官釉五瓣瓜棱瓶六字篆书款”、“明永乐剔红爱莲说图瓣式盘 “大明永乐年制”填金楷书刻款”等皆可证此专场质素之高。届时,方家可至预展现场,一窥究竟为宜。
明景泰御制掐丝珐琅缠枝番莲纹盒“大明景泰年制”刻款
清乾隆御制青白玉云龙洗
清乾隆御制紫檀雕西番莲纹 有束腰带托泥扶手椅一对
清乾隆白地粉彩夔龙莲花纹贲巴瓶一对六字篆书款
清雍正仿官釉五瓣瓜棱瓶六字篆书款
明永乐剔红爱莲说图瓣式盘“大明永乐年制”填金楷书刻款
▲ 同古堂坚持原创
感谢关注并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拍卖
12月3日|湾仔港湾道1号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预展
北京| 11月7 – 8日|佳士得艺廊–北京市东城区金宝街82号1幢1层
上海| 11月11 – 12日|上海半岛酒店–上海市黄浦区外滩中山东一路32号
香港| 11月25 – 12月2日|湾仔港湾道1号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查询
Marco Almeida(安伟达)
+852 2978 6735
——END——
观书时自得新解,作事便应同古人
文:林妹妹,图:佳士得(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