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刘丰果:提升社会审美需及时治理丑陋艺术

2021-10-08 08:47:04 来源:中国美术报

《中国美术报》第243期美术新闻

丑陋的建筑、服饰、舞蹈、书法等艺术作品在图像时代的今天到处传播,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诚然社会审美品位的提升需要正向的引导,借助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展演、教育和熏陶可以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达到提升社会审美品位的目的。但是对已经存在和正在产生的丑陋艺术作品进行有效治理,及时“铲除”丑陋的艺术作品,遏制丑陋之风的盛行,也是提升社会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

丑陋的艺术作品有极强的传播性。

丑陋的艺术本是艺术领域的非主流现象,但是因为其怪异性、调侃性、标出性特征使其具有很强的识别性,也很容易吸引大众的眼球。一些“伪艺术家”为了名利而刻意恶搞创作一些丑陋的艺术来满足一部分人的低级趣味,并以此在业余观众中博取流量获得经济利益。特别是在娱乐至死和流量为王的自媒体时代,丑陋的艺术作品在名利的驱使下和网络水军的推波助澜下传播范围很广,已经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丑陋的艺术作品极强的传播性再加上一些大众的审美偏差,甚至美丑不分或以丑为美,在从众心理的共同作用下,很容易使丑陋艺术泛滥而拉低大众的审美品位。

丑陋的艺术作品具有极大的伤害性。

丑陋的艺术本是少数的艺术现象,但是一些公共建筑、景观雕塑、环境设施、艺术展演因为其公共性而产生的传播性无时无刻不在污染着人们的视觉,并对人们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正如清华大学教授周榕所言,连续11年作为十大丑陋建筑的评选专家,因为每次评选过程中都要审阅太多的丑陋建筑,他每次评完以后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自己的心情和眼睛给恢复过来,这就是丑陋艺术品对人伤害至深的结果。试想一下,一位著名的建筑学教授和资深的建筑评论家都难能从丑陋建筑的伤害中恢复过来,而一位普通的大众在受到伤害之后又怎么可能快速地从这种伤害中恢复过来呢?正因为此,英国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学者马修·卡莫纳(Matthew Carmona)提出设计治理,并于2017年出版著作《设计治理:CABE 的实验》进行系统论述绝非偶然,着实是因为丑陋的建筑因为巨大的体量、广泛的分布、强势的传播具有极大的伤害性,存在诸多需要治理的问题。虽然丑陋的绘画艺术、设计艺术、舞蹈艺术等没有像丑陋建筑设计那样对人产生极大的伤害,但是因为其数量巨大且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也无时无刻不对人造成严重的伤害。

及时治理丑陋的艺术是提升社会审美的重要途径。

从全社会来看,及时治理丑陋的艺术,遏制丑陋艺术的产生使大众免受视觉污染就可以有效提升社会审美。因为人的视觉有很强的适应性,对丑陋的事物也同样如此,如果人们长期受到丑陋艺术的视觉污染,就会习以为常,对丑陋艺术的麻木,必然造成美丑不分,这样就会大大拉低大众的审美品位。因此借鉴丑陋建筑的评选模式和治理手段,组织专家团队对其他的艺术门类的丑陋艺术作品进行分类评选,深刻揭示丑陋艺术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进行有效的治理很有必要。艺术门类的多样性、审美标准的差异性和社会影响的广泛性决定了对丑陋艺术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应该利用便捷的信息技术力争全社会的参与,从而引导人们远离丑陋的艺术。通过对丑陋艺术的大力治理,丑陋的艺术作品少了,人们的视觉污染没有了,欣赏水平也就容易提高了,审美品位自然也会得到提升。

总之,在全社会审美品位提升的道路上,反向治理与正向引导应得到同等重视。反面的教材也是教材,有时候甚至比正面教材的教育效果还好,教育意义也更深刻。全社会审美品位的提升当然需要正向的引导,在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的同时,也应该告诉人们不应该怎么做,并制定必要的惩戒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反向治理,告诉大众哪些是丑的比告诉大众哪些是美的更重要。■

(作者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

编辑| 李振伟

制作|冯雅颖

校对|王密林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1年出版40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192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电话:13071178285

新闻热线:010-68469146

总编室邮箱:[email protected]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