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家梅一随笔:皓洁满晴天
《东方的古典岸边》——梅一/画
树树秋声,黛色霜青。
画画的基本上都知道,在国内画油画,谁画的不象是中国人画的,象老外画的,投老外胃口,那他的画就会受到追捧。这道理也很好理解。犹如国人学英语或者老外学中文,或者就像是老外学中国画,画的很中国,那么老外在他的同学群里也许会得到夸奖。但是,我有时又转念想,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不这样理解,不这样想。因为画画那是艺术,艺术家的作品是一感性值偏高的东西,它变动不居,需要人们欣赏的时候产生许多精神的影响和判断。而不是西方科学,是一个关于世界在静态中的结构性的描述,艺术不需要太多的限制,也不需要按照西方界定的游戏规则来,而是从我们的内心深处出发,去寻找美妙的方向和精彩的目标。所谓油画,就应该是伦勃朗、柯罗、委拉斯凯兹那样吗?毕加索、马蒂斯、莫奈、波洛克都会说不是这样子的。中国画也是,明清时期大家崇拜古人的作品,于是就以古人作品为标准,几百年几乎没有变化。到了近代终于打破了这个状态。由此可见,油画也可以画出一种东方的气息,水墨也可画出古往今来不一样的味道。由此产生出新的东方的美学概念来。“一切皆流,万物常新。”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是年轻人,这是每一代年轻人的责任。也是造物主赋予人类的一种生命重新生长的方式。历史上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基本上多少都具有一种所谓的叛逆精神,他们看到了常人所看不到的一些人类社会有价值的美学因素。他们有自己的哲学观念,且有顽强信心和勇敢精神,“去质疑、去颠覆日常世界中流行性的平庸状态和观点。”不屈吾道,革故鼎新。人类文明也许就需要这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迎来一个又一个新的时代。
《禅音未央》——梅一/画
前些天看到一个短视频,是一位乒乓球大咖评价另一国家乒乓球选手,他说:她们刚刚出来的时候打球打的特别好,只是以后也不知道为什么,就不见长进了。我曾经是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我见过许许多多年青的艺术学子,他们有许多人也很努力,只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再进步了,我个人觉得人对于技术方面的学习如容器,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装不下东西了,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天赋吧。依个人体会,有些东西可能造物主早就给你设置好了。真正的艺术家永远是在用心做事用心去画去写每一笔,因为艺术不仅仅有技术,热爱与专注,大于技能!熟练只是平庸匠人的事情。有许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甚至分不清艺术大师和一般行货的区别。行货通常都有套路,,画画如机械操作,你看不见他的心灵深处的情感也看不到他的灵魂和思想。风格和套路不是一回事,有点小聪明的技术是不可能成为真正伟大的艺术家的。“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艺术家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心情,一种感觉,一种境界,一种美好,一种气质。有时艺术家也是一个传替时代福音的人,是一个时代的信使和吹哨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世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鹏北海,凤朝阳,道路很漫长。
《秋日黄昏》——梅一/画
今天中午在家闻到邻居家烧鱼,那个香味扑鼻而来,太馋人了。这让我联想起少年长身体吃食堂的时代,那时我偶尔中午会路过食堂,食堂里做饭做菜的香味真的超级的香,彼时彼刻就会觉得人生在世的全部意义也就如此而已了。那是一个现实迫切的需要,现在想想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短视错觉,但是它又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一种方式。想到最近网上报道许多优秀学子报效他国的事,还有有些人总是在矫情的怀念民国时期。实在是觉得他们没有多少远见。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古人言:侠义多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清末民初的中国,在西方人眼里也就是一个劳工型民族,中国人要想逆袭改命就得拼命奋斗。一百多年过去了,还是被有些人嫌弃,他们无视文明进程的时间性及其时间的局限性,无法在历史的迷雾中自省。无知无畏,振振有词。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据说“有一种比原子还小的粒子正在不断地出现又消失。它们凭空产生,又转瞬即逝。没有它们,无论是你,还是整个宇宙都将不复存在。它们被称为虚粒子,它是关于万物起源来自虚无的答案。”东方《道德经》也曾经有言:“道之为物,唯恍唯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这种“物质”,光华闪耀,忽明忽暗。它含有物质,蕴有能量,载有信息。《道德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世上一切事物皆实在源于潜在。即:“无”中生“有”。我一直以为纯粹的唯物或唯心都是盲人摸象。宏观源于微观,欲望是发展的引擎,过犹不及。人类社会成熟以后一定是一个综合性的全景式的包容的世界。人类是群居动物还是独立性动物?人类是应该彻底的自由主义还是集体主义?人类文明地球上生活了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造物主的设计没那么简单。不要再走极端就好。人常见利不见害,鱼常见食而不见钓。中医讲“气、经络、心藏神”,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人体各系统之间整体与局部的协调与平衡。所以,也许正确的做法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温梦江南》——梅一/画
日近十月霜华了,仰望天空,“月朣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正所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生于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它,一身诗意,气象万千。我们没有理由不骄傲,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我们没有理由不自尊、自立、自强不息。
动摇随积水,皓洁满晴天(唐·权德舆)
《渚华秋实》——梅一/画
2021年9月22日
梅一
梅 一
1962年出生江苏。本名:张梅夜
1985年先后就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
1989年先后任教扬州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2002年始 在上海从事雕塑 绘画、设计等艺术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