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的诗意 | “从库尔贝、柯罗到印象派——来自诺曼底的光影世界”展览述评

2021-08-30 14:21:08 来源:中国美术报


《中国美术报》第241期美术新闻

【编者按】7月17日-10月15日,“从库尔贝、柯罗到印象派——来自法国诺曼底的光影世界·真迹展”在中华世纪坛举办,本次展出的60件油画原作,主要选自法国诺曼底绘画协会收藏的“诺曼底系列”藏品,以诺曼底地区的印象派艺术为主。展览创新性地将克劳德·莫奈、德拉克洛瓦、莫里索、库尔贝、柯罗、马奈等闻名于世的艺术巨匠与阿道夫·菲利克斯·卡尔、弗兰克·伯格斯等鲜为人知的优秀艺术家联系在了一起,他们的艺术风格和理念对后世的艺术家们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从海滩到风景、从静物到人像,通过展览,观众将获得一次全面深入了解法国诺曼底地区大师作品的绝佳机会。依据艺术史发展变迁的内在逻辑,展览分为“大师的风景”与“光影的圣地”两部分,使观者能更为清晰地把握百年前艺术风格的发展脉络。本刊特邀北京大学教授丁宁带我们走进展览的诗意世界。

风景画在西方享有特殊的地位。尽管1669年法国艺术理论家安德烈·菲利比安在描述绘画的等级时将风景画一类置于历史画、肖像画与风俗画之后,仅高于静物画而已,但是,事实上,风景画的出现,尤其是独立的发展,恰与伟大的创造心灵联系在一起。迄今为止,美术史学者常常会将达·芬奇作于1473年8月5日的素描《阿诺河的风景》视如风景画的真正成型。

更为重要的是,在达·芬奇看来,“人类仅有的一点智慧……永远都不可能创造出比自然更优美、更简约、更清晰的作品,因为自然的创造没有一丝缺憾、一丝冗余”。也就是说,他通过绘画崇拜和探究自然的万千造化——这就与中世纪只对神的顶礼膜拜有了本质的区别。所以,艺术家才会振聋发聩地写下诸如此类的感慨:“必然性乃自然的情人与向导”“自然是一切真正的知识的源头。她有其自身的逻辑、自身的法则,她无因不成果,或创造定有必然性。”

因而,风景画绝非景观而已,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甚至包含着特殊的时代精神。诺曼底成为风景画家竞相描绘的对象也自然有着林林总总的缘由。

显然,诺曼底是迷人的。她位于法国北部面临拉芒什海峡(英吉利海峡)一带,由于9世纪北欧海盗诺曼人的入侵并定居而得名,其归入法国疆域,则是15世纪中叶的事情。因而,风光旖旎的诺曼底向来有着意味深长的历史意味。自然的诺曼底可谓风景这边独好,美不胜收,无敌的海岸线风光、多情的塞纳河畔的景致、起伏的丘陵与果园以及田园牧歌式的乡野氛围等,常常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因而,航海时代的诺曼底曾有伊甸园的美称就洵非偶然。画家们也干脆将诺曼底叫做“另一个巴比松”“印象派的摇篮”等。

当然,人文的、艺术的诺曼底是令人心仪不已的。巴洛克时代的绘画大师尼古拉·普桑后来几乎就是法兰西学院最为重要的艺术偶像,他就诞生在诺曼底的安德利镇附近的村庄里。如今该镇上就有当地人特别引以为自豪的尼古拉·普桑博物馆,其中展有画家作于1652-1653年间的一幅真迹《科利奥兰纳斯》。古往今来,曾有多少艺术家与作家去寻访普桑的出生地,以期在周边环境中找到启迪普桑最终画成纪念碑式理想风景的诸种因子。出生于诺曼底的作家福楼拜曾经花了两年时间,与已经云游过四方的挚友马克西姆·杜·康一起,游历了中东和南法,因为此时前者对接下来自己要写什么心中并不清楚,希冀这趟不乏异国情调的远游会给自己带来翩翩灵感。有趣的是,福楼拜最后仍然觉得,自己长篇小说中的场景还应该是自己熟知的诺曼底。至于印象派画家莫奈,诺曼底成为其成名与长足发展的重要基石。画于1872年的油画《印象:日出》取景所在正是艺术家生活过很长时期的故乡勒阿弗尔。了解法国历史的人一定记得1870年的普法战争,最后法国节节败退,普鲁士军队则长驱直入……所幸的是,法国很快就从战败中恢复了元气,莫奈笔下从清晨起就已十分繁忙的勒阿弗尔港就是一种证明,因而,某种意义上,《印象:日出》中,太阳从东方升起,港口呈现忙碌的景象等,就令人联想到彼时法国的复苏,会让热爱法国的人怦然心动!当然,从印象派风景画的角度而言,此画也是光与影的独特诗篇。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玛格丽特·利文斯顿敏锐地发现,如果用黑白摄影为画作照相,奇妙的是,太阳以及在水中的倒影貌似十分耀眼,其实亮度并不比水面高,因而,很难在黑白摄影中再找到太阳的迹象!换一句话说,画家记录的是当时黑白摄影无法捕捉到的奇妙色彩!仅就此而言,莫奈已经有了最了不起的视觉贡献。事实上,莫奈为诺曼底画过将近80幅风景画——何其美不胜收的景致!

克劳德·莫奈 埃特勒塔

本次展览极有观赏的看点。名家的精品之作都是第一次来华,它们奏响了赞美诺曼底风景的交响乐,让人陶醉,令人难忘。这里仅仅选取一些重要的展品,就多少有点使人目不暇接了。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属于法国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他将一种新的、富有自由个性的风格带进了风景画中,体现出独特的艺术追求。从1827年起,画家多次入选沙龙展。他的主要建树就来自于他对风景的诗意化的理解,《孟特芳丹的回忆》堪称其风景画的巅峰之作。《特鲁维尔附近的峭壁》描绘的是诺曼底的海景,尺幅不大,却有不凡的格调。阳光、海水、悬崖与远处的船影等提供了许多令人遐想的契机。貌似平静却又耐看正是柯罗的魅力所在。

德拉克洛瓦是浪漫派绘画大师,其激情洋溢的历史画震撼人心。不过,他对自己作品中的风景部分也情有独钟。1824年,德拉克洛瓦正在完成预期要在沙龙展出的《希奥岛的屠杀》这幅作品。就在开幕前几天,他看到了一位法国收藏家不久前得到的并准备在这次沙龙里展出的英国风景画家康斯坦布尔的若干作品。他由衷地被其中的色与光所打动,甚至觉得这简直是奇迹般的杰作。于是,他马上对康斯坦布尔的作品展开研究,从而发现它们均非以均匀单一的色彩来画的,而是用了许多并列色彩的小笔触加以组合;当观者站在适当的距离处观看时,这些小的笔触就会显示出远比德拉克洛瓦以往作品更为强烈的色彩效果。于是,在沙龙展开幕前的短短数日里,他对《希奥岛的屠杀》做了整体的修改,对其过去常用的平涂颜色部分,用非调和的笔触画上去,并用了透明的釉色,使画面上的色彩产生颤动感。瞬间,他的《希奥岛的屠杀》变得闪闪发光、浑然一体了,饱满的力度里溢出生气,尤有真实感……《埃特勒塔》尽管归属上目前尚有不一致的意见,但是,作为鉴赏研究殊有可供探究的地方,这是被许多画家(尤其是莫奈)多次画过的地方,此作在比较不同画派的风格语言时就不失为一种重要参照系。

欧仁·伊萨贝是具有浪漫风格的画家,他的父亲是著名画家,曾为皇室作画。欧仁·伊萨贝曾想成为水手,可是,其父亲希望他成为画家。他一方面追随父亲,另一方面在卢浮宫里以大师为楷模。他欣赏英国风景画家透纳,风景画是其强项之一。欧仁·布丹是他的弟子。《诺曼底的农场》朴实而又极具情致,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夏尔·莫赞出生在音乐世家,他的强项正是海景画,并参加了1824-1861年间的沙龙展。他是最早描绘诺曼底渔港的艺术家之一。《维莱尔维尔打渔归来》颇可见出他的艺术趣味和过人表现力。

阿道夫-费利克斯·卡尔出身贫寒,早年习版画,并喜爱印象派。他多次入选沙龙展,晚期还画了不少海港的景色。《勒皮的峭壁》取景角度奇崛,颇有恢宏的张力。《科镇的圣瓦雷利》是仿佛拉远了的景观,平静、大气而又意味十足。

安托万·莱昂·莫雷尔·法蒂奥在很小的时候就随银行家父亲迁居巴黎。他断断续续跟过几位艺术家,多次访问意大利。他真正的绘画生涯始于1830年。1833年参加沙龙展,大获成功。普法战争期间,他站在供职其中的卢浮宫博物馆阳台上目睹普鲁士军队侵入时,心脏病猝发身亡。他的《阿波维尔的落日》将晚霞泻在画面上,非常抒情。

弗朗塞·弗朗索瓦·路易少年时即显现绘画才华,他的作品风格与巴比松画派联系在一起,曾经长期成为柯罗的助手。多次入选沙龙展,曾有幸获得波德莱尔的好评。1846-1849年,居于意大利,使得画风更为明丽,画作也广受欢迎。他的《风景》悦目而不俗气,反而有一种洛兰式的诗情画意扑面而来。

夏尔·弗朗索瓦·杜比尼是巴比松画派的艺术家,也是印象派的先驱人物之一。他出生在巴黎的绘画世家,早期画风传统,1843年后开始在巴比松的户外作画。1852年后,受到库尔贝的影响。普法战争期间,他在伦敦与莫奈相遇,然后一起去荷兰旅行。他的不少作品入藏重要的博物馆。《维勒维尔海滩》看似不经意,实则极为严谨有度,是很可寻味的风景杰作。

古斯塔夫·库尔贝 诺曼底海滩,圣欧班的小船

古斯塔夫·库尔贝是批判写实主义的旗手,但凡涉笔风景,大多气势磅礴,富有视觉冲击力,其海景尤有特色。《诺曼底海滩,圣欧班的小船》正属于海景,海水、云彩与小船构成了极富意味的画面,既令人兴奋,亦使人平静甚或反思。风景画至此,夫复何求!

欧仁·布丹出生在诺曼底的翁弗勒尔,是户外风景画家中的先驱者,尤其擅长海景与天空的描绘,波德莱尔和柯罗均对其赞赏尤加。布丹之所以痴迷于大海的描绘,缘起于父亲作为港口领航员的影响,他10岁时就在轮船上干活了。22岁起,决意以艺术为业,家乡的风景是其笔下频频出现的主题。莫奈从漫画转向风景画创作,正是欧仁·布丹鼓励的结果。欧仁·布丹成就不凡,如今,法国美术家协会有一项以其名字命名的奖项——欧仁·布丹奖。《多维尔港》中仿佛水天一色,透出勃勃生机。《在诺曼底挤牛奶》尽管不是海景一类,但是,我们仍然可见出他对背景上风景的娴熟驾驭。

路易-亚历山大·杜布尔来自翁弗勒尔。有趣的是,绘画并非其本行。他原本经商,画画只是其爱好,在专业画家的影响下,他才倾其全力作画。他通常画诺曼底的各个城市。1868年,创立了翁弗勒尔市博物馆(欧仁·布丹博物馆)。《翁弗勒尔,拉蒂耶海滩》显得散淡、松弛而又温馨,而《滨海维莱尔维尔码头》则景与人并存,更有风土人情的独特况味。

奥古斯特·阿龙热于1852年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毕业后即选择风景画为主攻方向,并且深受巴比松画派的影响。其《河边钓鱼的夫妇》不仅风景绝美,更由于一对夫妇的身影而显出田园风光的特殊风情。

维克托·斯坦尼斯拉斯·莱比讷是出生于卡昂的著名风景画家。他曾师从柯罗,画了许多塞纳河的风景。他参与了1874年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尽管与印象派不尽相同。他的作品往往是令人宁静的优美画面。1889年,荣膺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卡昂平原上的村庄》将一种平淡的景观变成了形式感十足的构成;《卡昂,圣皮埃尔盆地》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特鲁维尔附近的峭壁》则让海景也变得静谧如诗了。

纪约姆·弗阿斯是出生于诺曼底的画家,童年期间就已显现绘画的天分。《泽西海岸的景色》描绘的是岛上所见的一种海景,海水、沙滩、云彩和岩石等构成了一种凝重而又抒情的意味。

欧仁·布丹 埃特勒塔的小船

克劳德·莫奈生于巴黎,却是在勒阿弗尔长大的。因而,除了《印象·日出》外,他还多次画过埃特勒塔、鲁昂大教堂以及后期在吉维尼所作的系列作品等。他的《埃特勒塔》极为特别,不仅与其他同题材的画作有别,仅取景一角,同时又捕捉到了驶过悬崖洞视野里的船只。如果我们知道画家为了画埃特勒塔有时几乎要冒生命危险的话,那么再看此次展出的画作,就可能会有特别深刻的印象了。在1885年11月27日致爱丽丝·豪斯赫德的一封信中,莫奈这样写道:

我在悬崖下努力工作……我躲避了风。我深信潮汐正在拉长,就没有注意海浪,它近落在离我几步远的地方。简而言之,就是我正全神贯注,没有看到一个巨浪涌过来。它将我扔向悬崖,我和所有的物品在它的尾波中翻来覆去。我头脑中马上闪过的想法就是我不行了,因为水流把我往下拖,但最终我爬起来了,可是上帝,我处于怎样糟糕的状态中啊……最糟糕的是我失去了即将完成的油画……

设身处地,莫奈这幅画创作时的位置想必也是极危险的,因为离大海的水面十分近,似乎快要到无退路的窘境了。不过,画家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极为精彩的风景画。

贝尔特·莫里索是法国罗可可艺术大师弗拉戈纳尔的孙侄女。她16岁开始学画,家中的几个姐妹都有绘画的天赋。她自己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临摹者,从古代大师一直到柯罗,她都一一临摹过。柯罗还建议她到户外作画。1864年,她第一次在沙龙展上展出了自己的风景画。她几乎参与了1874—1886年间印象主义的所有展览(她因病未能参加第四届展览),因而,对印象主义的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费康港》足见其出色的绘画才能,费康港迷人的风景加上画家独有的温馨抒情调子令一幅小画无比耐看。

于勒-路易·拉姆是擅长描绘诺曼底乡村的印象派画家。父亲是铁匠,母亲为裁缝。拉姆自小病弱,常常以画画打发时间,显现了这方面的天分。后来求学于卡昂美术学校,可惜因为健康原因未能完成学业,不过,他继续画画,而且成就令人瞩目。他的《大茅草屋》的构图、光感以及色彩等均显得不俗。《放羊人和他的羊群》也属耐看的佳作。

弗兰克·迈尔斯·伯格斯是旅居法国的美国画家,曾是学院派画家杰罗姆的弟子。他的《翁弗勒尔》一派吉祥平和气象的海景,还是会让我们感慨其技艺的精湛。

亨利·维涅出生于鲁昂,由其母亲抚养长大,很早时就显现出绘画才华。他是画家,也是古物收藏家与修复师。他酷爱音乐,会写曲子。他的绘画作品多,约有3000多件,而且大多富有个性。他的《云彩印象》热烈而又清新,透发出非同一般的魅力。

约瑟夫·德拉特是鲁昂的印象派画家。早先的画风接近巴比松画派,后来画得越来越恣意,简约的形态、模糊的轮廓线等是其画作的特征。《晨雾》还是相对比较早期的风格,层次丰富,洋溢出一种抒情的意味。

让- 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 特鲁维尔附近的峭壁

让·巴蒂斯特·安托万·吉耶梅是来自诺曼底的画家,倾向于印象派的作画方式。他在1896年创立的“自由派学院”吸引了诸多艺术学子。他在诺曼底乡村的工作室驰名遐迩,毕沙罗曾经到访过。作为鲁昂画派的核心人物,他的风景画也卓有成就。《巴夫勒尔港》和《巴夫勒尔教堂》初看起来朴实无华,但是,取景角度颇为独特,色彩也引人入胜,均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马塞尔·库丘出生于鲁昂。他作画喜欢厚重的用色,后来又偏爱用刮刀。《科镇的农场入口》在形式上颇具现代感,色彩块面的近乎平面的组合是特别的看点。而《鲁昂的花园》虽然也有平面化的处理趋向,依然有引人前往的亲切感。

阿道夫- 菲利克斯·卡尔斯 维勒维尔的峭壁

埃米尔·奥东·弗里茨是出生于勒阿弗尔的野兽派艺术家。他家属造船世家和航海世家。他曾在勒阿弗尔与巴黎学艺,厌恶学院派。回到诺曼底后,画风趋于传统,不过,融入了塞尚的因素。《翁弗勒尔的帆船》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罗贝尔-安托万·班松属于后印象派的鲁昂风景画家。父亲是剧作家,与莫泊桑、福楼拜等人有交往。少年时就显现绘画方面的才情。早先是野兽派的画风,其重要作品是一系列描绘流经诺曼底的塞纳河风景的画作。《塞纳河畔》令人过目不忘,因为取景、用色与构图均颇为独特,而且,整个画面美得无以复加。

保罗-艾利·热尔内出生在诺曼底的农村。13-22岁,在当地的美术学校学习,也喜欢在博物馆中观摩大师的作品。他的《木人街》让平白无奇的街景成了悦目的景观,色彩感非常别致。《普卢马纳赫和七个岛屿》中近景与远景的平衡亦颇有意味,而岩石的颜色更有出人意料的美。可见,艺术家具有别出心裁的构思与个性化的表现力。

且让我们跟随“从库尔贝、柯罗到印象派——来自诺曼底的光影世界”展,经历一种借助风景而徐徐展开的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吧。■

编辑| 赵 墨

制作|冯雅颖

校对|王密林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1年出版40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192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电话:13071178285

新闻热线:010-68469146

总编室邮箱:[email protected]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