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栋梁”展再现大师风骨

2021-08-25 11:05:19 来源:中国美术报

梁思成,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等学科的重要先驱。他是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领导者,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创办人。

2021年是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经过艰苦的筹备和密切的合作,“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展。作为首个梁思成个人展,“栋梁”共计展出362组珍贵文献,包括图纸、手稿、著作早期刊本和影像资料,共分为求学与归成、书写中国建筑史与破译天书、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设计作品与思想、建筑教育等五个方面主题,让参观者在仿若墓园、碑林的展厅中跟随大师的作品,了解这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功若丘山的学者波澜壮阔又默默耕耘的一生。

“栋梁”现场

求学:热血少年 严谨治学

作为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者,梁启超为躲避慈禧太后掌权的清政府迫害流亡日本,在东京和原配夫人李蕙仙诞下了长子——梁思成。1912年辛亥革命后,梁思成随父母回国,在北京崇德国小及汇文中学就学。1915年入北平清华学校(1928年之后的清华大学),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在去天安门广场参加二十一条国耻纪念日活动中被军阀金永炎的汽车撞伤,右腿骨折,留学也推迟一年。


少年梁思成自拍像 1920年代初 梁思成亲属提供

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求学期间他刻苦好学,尤其对建筑历史有特殊爱好。他称自己是下“笨功夫”,到图书馆博览群书,研究古代历史,参观古代文物,把著名古建筑一个个默画下来。1927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1928年,梁思成回国后应东北大学之邀去沈阳创办了建筑系,任系主任和教授。

在“栋梁”展览的第一单元“求学与归成”中,回顾了梁思成求学的经历。展品包括《营造法式》(陶本),这本古籍奠定了二人毕生重要的治学方向。


《营造法式》(陶本)1925年朱启钤旧藏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

此外,展览还有梁思成1924至1927年在宾大建筑系学习时的作业、成绩单等,是他一步步走进庄严的学术殿堂的见证。


梁思成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作业1925年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

治史:爱国风骨 躬学笃行

1931年,他正式加入了专门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学术机构——中国营造学社,担任法式部主任,从此一心一意投入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梁思成全家长途跋涉于1938年1月到达昆明,之后又搬到四川省南溪县的李庄乡下。彼时,营造学社的经费来源断绝,有时连工资也发不出。林徽因患严重肺病长年卧床,他自己也得了脊椎软组织硬化症,行动极为不便,全家陷入了贫病交加的境地。在困苦的战火中,他率领营造学社的少数同仁坚持在抗日战争后方继续古建筑的调查研究工作,直至抗日战争的胜利。

梁思成测绘山西大同善化寺普贤阁 1933年

中国营造学社影像资料 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

林徽因测绘佛光寺唐代经幢1937年7月

中国营造学社影像资料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

梁思成认为,对古建筑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赞扬和发思古之幽情上,而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去剖析这份遗产,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因此,一开始他就把近代的科学方法应用到研究中国古建筑上。

在“栋梁”展览的第二单元“书写中国建筑史与破译天书”中,介绍了梁思成作为中国建筑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在20世纪30至40年代期间通过广泛的田野调查和深入的研究,构架中国建筑史研究体系的生动历程。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南立面的水彩渲染图精准而详实,佛光寺大殿测绘图纸,现场影像资料,以及应县木塔测稿原件等一大批珍贵资料悉数亮相。梁思成重视古建筑测绘,他在1933年9月测绘应县木塔时曾不顾生命安危徒手攀援铁链测绘塔刹。他与助手莫宗江合作的一系列古建筑测绘图,成为迄今无人超越的典范。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南立面水彩渲染图

1932年 梁思成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横剖面草图

中国营造学社测绘 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

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 插图:中国建筑之ORDER英文版

1946年完稿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保护:修旧如旧 老当益壮

1950年,时任首都规划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和规划专家陈占祥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史称“梁陈方案”,主张将政府行政中心建在北京古城的西部,另成新区以避免新旧矛盾,将北京古城完整地保护下来,这是根据世界许多国家历史经验而提出的一个极富远见的建议。尽管这一方案未获实施,但其真知灼见对于中国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对于古建筑的修缮,梁思成认为应该“整旧如旧”,应该使得保护修缮后的建筑给人以“老当益壮”而不是“返老还童”的印象。

“栋梁”展览的第三部分着重展现梁思成先生在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思考和贡献,该单元展品中包括他主持或参与的曲阜孔庙、故宫文渊阁、景山万春亭、杭州六和塔、南昌滕王阁等保护修缮工程方案;以及1950年2月梁思成、陈占祥的《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史称“梁陈方案”)的文本。

梁思成《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辩论》(手稿)1950年

清华大学档案馆藏

设计:国风探寻 唯新而生

在“栋梁”的第四单元“设计作品与思想”中,展览通过设计实例来解析梁思成先生的建筑设计思想,揭示了其设计理念中所贯穿着的探寻中国现代建筑之路的信念。该单元展品中包括1950年梁思成夫妇带领清华大学营建系国徽设计小组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1952年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王国维纪念碑、梁启超墓、吉林大学及北京大学校园建筑、扬州鉴真大和尚纪念堂等设计作品,以及梁思成1947年在纽约与国际著名建筑师们讨论联合国总部大厦设计方案的珍贵影像。


梁思成致彭真信

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方案的建议(手稿)

1951年8月29日清华大学档案馆藏

梁思成担任联合国总部大厦设计顾问时发言的影像截图 1947年

影像原始素材由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提供

王南、房曦桐剪辑制作

教育:传道授业 果行育德

梁思成的一生,不仅是学者的一生,也是教育家的一生。除了研究中国古建筑,他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1928年,梁思成刚一回国就前往东北大学担任建筑系主任,一心为中国培养新型的建设者。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梁思成又回到清华大学筹办了建筑系,把自己的后半生投入了建筑教育事业中。

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梁思成总是站在教学最前线,不管设计和行政工作有多繁忙都坚持亲自教课。他重视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除了讲授中、外建筑史外,还经常给刚进大学的学生讲“建筑概论”,担任低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他知识渊博,还善于用生动的语言和比喻向学生讲明建筑的意义和使命,经常深入浅出地启发学生对建筑事业的责任感和兴趣。

梁思成与清华大学建筑系建七学生在一起

左起张锺、鲍朝明、应锦薇、朱爱理、何韶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影像资料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

梁思成一生学贯中西,始终保持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和对建筑事业的热忱,以严谨勤奋的学风著称于学界,又以开拓奠基的身份烙印在现代的中国建筑史上。他是民国文人风骨的缩影,也是中国大师风范的典型。

这次“栋梁”展览前后筹备超过十个月,陈列展出大量原始资料,通过饱满而又精炼的信息,全面且客观地为人们描绘出一个瑰意琦行的梁思成先生。

编辑| 杨晓萌

制作|冯雅颖

校对| 杨晓萌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1年出版40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192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电话:13071178285

新闻热线:010-68469146

总编室邮箱:[email protected]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